近日,“潘嘎之交”成為網絡熱詞。因和潘長江老師合作而被卷入輿論中心的酒仙網,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新浪財經報道,多名酒仙網加盟商向其透露,目前大量酒仙網加盟商已經解約。解約原因主要是酒仙網多款酒供貨價格超過市面零售價、多方存在合同糾紛、拖欠幾十萬至上百萬返點等。加盟商們指出,已經解約比例或達到兩成,此外還有很多加盟商與酒仙網存在糾紛,正在解約或合同到期后解約。
高開低走,融資狂魔的沒落
酒仙網是一家以品牌運營為核心的酒類全渠道、全品類零售及服務商,于2010年正式成立運營,曾于2015年掛牌新三板,2017年終止掛牌謀求轉戰A股,并在2021年8月先于老對手1919發起IPO申請。自酒仙網成立十二年以來,先后經歷了11輪股權融資,融資金額共計超過18億元,投資人包括民享財富、豐圖資本、東方富海、沃衍資本、華興資本、紅杉資本中國等眾多風投。但在去年發布的招股書中歸母股東權益只有6.8億,也就是說超過18億融資已經蒸發近三分之二。
其實,酒仙網早在之前就被質疑一直依靠融資發展,而在失去了資本助力之后必將面臨更大的風險。招股書顯示,酒仙網的資產負債率遠高于行業平均,2018年、2019年、2020年,酒仙網的資產總額分別為14.86億元、22.08億元、23.81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9.85%、68.24%、69.58%,呈逐年增加的態勢。伴隨著高負債的,還有低毛利率。2018年至2020年,酒仙網的毛利率分別為23.04%、22.51%和20.93%,呈持續下滑的狀態。
與此同時,上市對賭協議更如懸在酒仙網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2017年12月,酒仙網實控人和控股股東曾與45名投資方股東簽訂對賭協議,約定若截至2018年12月31日,酒仙網未能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但因投資方的原因導致除外),投資方有權要求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回購投資方投資而取得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2019年12月,郝鴻峰及酒仙電子商務又與41方股東簽署《股東協議之補充協議》,將上述期限延至2021年12月31日。至此,酒仙網不僅面臨著現金流的繃緊,還面臨著對賭協議的清理。
投訴與信任危機
在剛剛過去的“假酒風波”中,酒仙網被推上輿論中心,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面臨消費者投訴和產品信任危機了。根據黑貓投訴顯示,酒仙網被消費者投訴近1000次,多數關于“虛假宣傳、拒不退款”。也曾有消費者投訴購買到假酒,質疑其“保真、高性價比”的品牌宣傳,但該條投訴截止目前仍未完成處理。
從退貨損失中也可窺見信任危機。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酒仙網的預計退貨損失451.57萬元,到了2020年增加到了4716.48萬元,漲了十倍有余。
營收單一 光環褪色
靠著首家線上酒水銷售品牌的旗號,酒仙網曾是融資大戶,并通過不斷緊跟B2C、B2B、O2O的風口而名聲大噪。但隨著酒類流通領域的發展,以及線上流量見頂,酒仙網的光環逐漸褪色。據資料顯示,2020年,酒仙網流通產品銷售收入25.91億、占總營收比重69.71%,專銷產品收入9.23億、占比24.83%,技術服務收入1.93億、占比5.19%。其中公司的營收來源70%來自流通產品銷售,而其中的大頭是茅臺與五糧液,占據了半壁江山。
但對于上游白酒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反而會增加限制,一方面白酒企業話語權強大,多奉行先款后貨策略,對流通企業要求高,隨著銷售量增加,回籠資金儲備不足,酒仙網只能借款買酒,增加了現金壓力。另一方面隨著茅臺在天貓、京東等平臺進行自營電商渠道建設,這些渠道的開創也必定會對酒仙網的經營模式造成影響。
酒仙網創始人郝洪峰曾經說:“酒仙網可能是下一個暴風影音”。事到如今卻是一個應當避免的結局。(來源|大華觀察)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