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后繼有人,未名醫藥人參要冬眠

2022-04-11 10:21:59     來源:     編輯:bj001    

在講故事方面,A股上市公司屢屢刷新投資者下限。前有獐子島“扇貝大逃亡”,現有未名醫藥的“人參冬眠論”。

近日,未名醫藥接連收到兩封深交所關注函,其一是多次接到投資者投訴反映未名醫藥對外咨詢電話無人接聽;其二是公司仍然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

針對深交所的關注函,未名醫藥公開回復稱,其咨詢電話并未發生改變,但董事會辦公室因人事變動、新老交接,相關人員對業務工作尚在適應與熟悉過程中,因此出現漏接部分投資者電話的情況。而年報“難產”則因全資子公司“吉林未名”人參資產盤點工作的特殊性——人參每年11月至次年5月近半年的時間中生長于“大雪封山的冰封凍土”之中,從地表無法觀測存苗情況,也無法從凍土中挖取,因而無法開展審計盤點工作。加之公司連續4年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風險因素,至今尚未有會計師事務所應邀與公司年審事宜達成合作。

深交所提醒稱,“若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你公司股票將存在終止上市風險”。

審計報告連續四年被保留意見,致“無所敢接”

自2017年至2020年,未名醫藥已經連續4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在此期間,公司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2020年10月,未名醫藥將中喜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由于中喜在2017年-2020年連續三年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彼時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未名醫藥說明是否與中喜存在重大分歧。

但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對未名醫藥2020年報同樣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021年11月,未名醫藥稱,因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在2021年8月18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影響公司審計事務的開展,所以公司擬聘任深圳久安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21年度審計機構。但在11月召開的臨時股東會中,相關聘請議案被股東否決。蹊蹺的是,多家會計師事務所發出的保留意見恰好與此次“人參論”有關。

2019年12月31日,未名醫藥突然自曝,因為控股股東未名集團流動資金緊缺,從2017年12月起到2019年6月,控股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余額為5.1億,并且已經無力用現金償還。與此同時,未名醫藥指出,公司采取緊急避險措施,責令未名集團用資產對其占用的上市公司資金進行償還,用來抵債的資產則是4項藥品技術以及未名集團持有的吉林未名的100%股權。根據未名醫藥隨后拿出的第三方評估,吉林未名的股權估值有22.05億元,其核心資產正是林下參,主要包含243.4萬株林下西洋參和林下人參,參齡在9~17年。

吊詭的是,2020年2月20日,在未名醫藥回復深交所的公告中,吉林未名價值18.13億元的賬面價值,突然“高空跳水”僅余1149.34萬元,原因是“此前生物資產按照公允價值入賬的依據不夠充分確鑿”。

在2019年的年報中,中喜會計師事務所如實表示:“我們對抵債的吉林未名100%的股權抵賬價值是否公允無法確認。”除了人參資產,年審會計師對用來抵債的4項藥品技術的公允價值是否適當也無法確定。相同的一幕發生在2020年的審計報告中。最終,未名醫藥人參資產“忽高忽低”的賬面價值被認定為信批違規,于2020年6月收到了來自證監會的警示函。

與科興剪不斷理還亂

值得關注的是,讓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還涉及未名醫藥對參股公司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科興)的長期股權投資及投資收益的確認問題。未名醫藥持有北京科興26.91%的股份,但是由于股權糾紛等種種問題,自2017年-2020年期間,未名醫藥的會計師事務所未能全面充分接觸北京科興的財務資料,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對未名醫藥公司度財務報表發表了保留意見。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北京科興的股權投資作為未名醫藥的重要資產,但對于該部分股權承諾“在行使其所享有的北京科興股份的股東權利前應與強新取得一致意見”卻未見于未名醫藥對外的公告中。

更奇葩的是,未名醫藥與科興的斗爭甚至上升至“肉搏戰”。據裁判文書網案件披露,在孟偉寧與潘愛華,中都保安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等相關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一案中,孟偉寧上訴稱,2018年4月19日,未名生物公司、山東未名公司糾集中都保安公司的保安人員闖入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海淀區上地西路39號北大生物城的辦公經營地,強占廠房、辦公室,保安人員對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孟偉寧有圍攻行為,導致孟偉寧身上七處受傷,被送往醫院救治。但是未名生物公司、山東未名公司、中都保安公司對于證據均不認可。一審法院因上訴人證據不足,故法院對于其起訴要求潘愛華、未名生物公司、山東未名公司、中都保安公司賠償相關損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在二審中,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董事長潘愛華涉學術造假,屢成“老賴”

1994年,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的6名研究人員在荷蘭出版的《植物分子生物學》上發布了一篇名為《鼠金屬蛋白-I基因的表達給予轉基因煙草植物對鎘的抗性》的論文,兩年后該學術雜志主編公開發表聲明稱該文抄襲了一篇加拿大學者1989年的論文。而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正是潘愛華。1996年,中科院學者李佩珊發表文章,揭露潘愛華論文造假。事情發生后,潘愛華被調離了生命科學院,并被取消了“北大優秀中青年學術骨干”的資格。而后,潘愛華進入北大校辦企業未名生物,之后平步青云,直至成為未名集團實控人。然而,距離學術造假已過去28年,潘愛華的污點卻并未被掩蓋,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愈加放大。

天眼查信息顯示,自2020年4月3日至2020年10月27日,未名醫藥實控人、董事長潘愛華在半年內被5次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失信行為包括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違反財產報告制度,且其涉及的5個案件至今全部未履行,涉案金額超3.04億元,法院據此對潘愛華下發了289條限制消費令。

不僅如此,2020年6月,潘愛華還因因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關聯交易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等原因被交易所公開譴責。

上梁不正下梁歪,潘愛華自己“黑料”纏身,他領導的未名醫藥會發出“人參冬眠論”也就不足為奇了。距離年報披露的最后期限只剩二十來天,未名醫藥審計這塊“燙手山芋”恐無人接手。(來源|大華觀察)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獐子島后繼有人,未名醫藥人參要冬眠 2022-04-11
v 第三次被中止IPO審核的土巴兔:毛利率高,凈利潤率低 2022-04-07
v 新網銀行艱難走出美利車事件陰影:去年凈賺9.2億,董監高砍薪一半 2022-04-07
v 喜馬拉雅,4年虧掉5個荔枝 2022-04-07
v 快手仍存危機 程一笑負重前行 2022-04-07
v Q1預期汽車交付量掉隊!2021再虧40億,連虧六年蔚來未來何解? 2022-04-07
v 網紅不紅,綠茶餐廳IPO三度折戟港交所 2022-04-07
v 零跑汽車遞交港股IPO 質量投訴不斷上市不被看好 2022-04-07
v 一邊上光榮榜一邊舉報維權,龍頭民企的尷尬如何化解? 2022-04-06
v 捷邦科技增收不增利 股權代持疑云待解 2022-04-01
v “老人頭”慕思床墊的IPO之路穩不穩? 2022-04-01
v 華寶新能信息披露有遺漏 產品質量惹人憂 2022-04-01
v 上市首年凈利潤下滑,藍月亮能靠洗衣液“啃老”嗎? 2022-04-01
v 盛京銀行2021年業績再降:不良率持續攀升,遠高于均值,罰單不斷 2022-04-01
v 盈利下滑,順豐2021年資產負債率上升4.41個百分點 2022-04-01
v 虧損加大、服務縮水,小鵬“飄了”? 2022-04-01
v 太保財險因提供虛假報表被罰,去年第四季度投訴量位居同業第三 2022-04-01
v 廣州農商行在巡察“回頭看”中被點名,內控機制缺失開年被罰690萬 2022-04-01
v 連續兩年不分紅,“鐵公雞”鄭州銀行惹眾怒 2022-04-01
v 蔚來“不敢”漲價背后:銷量掉隊,高端車賣不動 2022-04-01
v 炒股虧了近20億?被割“韭菜”的云南白藥,又想押注暴利的醫美? 2022-03-31
v 討薪風波后再遇股權凍結 千億卓爾系怎么了? 2022-03-31
v “閩系老牌房企”1600億負債壓頂,延發財報換審計被降級 2022-03-31
v 聯合化學 關聯方同業競爭疑慮待解 向實控人丈夫家族采購9800萬 2022-03-31
v 廣告砸出普瑞眼科,去年業績下降14% 2022-03-31
v 福元醫藥實控人曾陷“蔣永舟受賄案”,信息披露真實性存疑 2022-03-31
v 快手去年虧了188億,開始精打細算過日子 2022-03-30
v 要利潤沒利潤,要銷量沒銷量,北汽新能源還剩下啥? 2022-03-30
v 招商信諾人壽電銷業務增長背后:屢遭用戶投訴 電銷合規需審慎 2022-03-30
v 安踏體育財報:經營溢利率下降,“廣告費”猛增25億 2022-03-30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