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上光榮榜一邊舉報維權,龍頭民企的尷尬如何化解?

2022-04-06 15:19:16     來源:     編輯:bj001    

據北京青年報客戶端報道,日前,福建省莆田市召開民營經濟暨產業發展大會,為2021年度納稅達到“5000萬-1億元”“超億元”“超10億”的企業及“專精特新”企業授牌。龍頭民企港峰(福建)恒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港峰公司”)等多家企業被評為莆田市2021年度“突出經濟貢獻企業”。

與此同時,港峰公司再次發出舉報信,為幾年前公司卷入的相關糾紛和案件做澄清。一邊登上莆田市“突出經濟貢獻企業”光榮榜,一邊以“舊案”繼續舉報維權,港峰公司如此糾結與尷尬從何而來?又該如何化解?

據報道,2009年至2019年,擔任港峰公司控股企業——港峰地產公司總經理的林光巖,以及林燦輝、黃宗清等十數人,先后以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妨礙公務罪、強迫交易罪、拒不執行判決罪等一項或多項罪名被判處刑罰。港峰公司在多次舉報信中堅稱,上述指控都是不能成立的。

比如,起訴書稱,2014年11月12日,吳某明到港峰公司解決購房糾紛問題,林光巖安排保安隊長等人強制將吳扭送至派出所,其間對吳實施毆打、捆綁等行為。港峰公司辯稱,吳某明2011年購房違約,2014年11月12日吳到公司鬧事,保安報警后按警方要求將吳扭送至派出所。當時警方對雙方沒有進行立案處理,4年后此事卻被立案,港峰多人以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刑拘。

又如,起訴書稱,港峰物業以強制手段向17戶業主收繳物業費共264050元,犯強迫交易罪。港峰公司辯稱,物業管理收費本身就是企業經營合法所得,況且起訴書提及的業主已主動作出書面證明,他們是自愿交納物業管理費,不存在“強迫交易”行為。

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北京市中創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子程經認真查看上述案件案卷、證據、證詞,仔細研究相關法律后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林光巖涉嫌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妨害公務罪、強迫交易罪,“不具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公訴機關指控黃志賢糾集、組織“惡勢力犯罪集團”于法無據,本案不存在“惡勢力犯罪集團”,被告人林光巖不是“惡勢力犯罪集團”的重要組織成員。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疑難刑事問題研究咨詢專家委員會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銘暄等五名法律專家就上述案件進行調查論證,做出《專家論證法律意見書》認為,依據現有的證據材料,不能認定被告人林光巖的行為構成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妨害公務罪、強迫交易罪;不能認定被告人林燦輝的行為構成強迫交易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不能認定林光巖、林燦輝屬于惡勢力犯罪集團的重要組織成員、組織成員。

龍頭民企登上“突出經濟貢獻企業”光榮榜,充分體現了地方黨委政府對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登上光榮榜的龍頭民企同時以所涉“舊案”舉報維權,則表明在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方面,還需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還有一些“短板”需要及時補上,有一些“欠賬”亟待認真清理。

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是近幾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高度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姜明建議,停止濫用網上追逃、停止違法跨省抓捕辦案、審慎扣押處置企業家和企業資產、停止用刑事案件處理經濟案件,在司法程序中體現法治正義,讓企業家感受到公平正義。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76名全國人大代表、11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企業合規問題提出議案提案,從不同角度呼吁檢察機關依法履職,助力建立完善我國企業合規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平等保護民營企業,促進企業合規經營”列為2021年重點督辦建議,交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

2020年1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要以更大力度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切實做到“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就提出適用緩刑建議”。2020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開展首批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上海、江蘇、廣東等地6家基層檢察院試點開展“企業犯罪相對不訴適用機制改革”,對涉企刑事案件依法落實“少捕慎訴慎押”檢察政策,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積極整改,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預防和減少企業違法犯罪。

對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最高人民檢察院已下發三輯《檢察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典型案例選編》及相應通知,要求各地檢察機關既要從嚴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又要嚴格遵循罪刑法定、證據裁判、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公正等法治原則,依法規范辦案,既不降格處理,也不人為拔高,確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始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經得起歷史和法律檢驗。

有關方面應當嚴格落實最高檢明確的“平等保護民營企業,促進企業合規經營”“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原則,可考慮由更高層級司法機關依法介入相關案件調查審理,依法保障相關企業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 舉報維 龍頭民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一邊上光榮榜一邊舉報維權,龍頭民企的尷尬如何化解? 2022-04-06
v 捷邦科技增收不增利 股權代持疑云待解 2022-04-01
v “老人頭”慕思床墊的IPO之路穩不穩? 2022-04-01
v 華寶新能信息披露有遺漏 產品質量惹人憂 2022-04-01
v 上市首年凈利潤下滑,藍月亮能靠洗衣液“啃老”嗎? 2022-04-01
v 盛京銀行2021年業績再降:不良率持續攀升,遠高于均值,罰單不斷 2022-04-01
v 盈利下滑,順豐2021年資產負債率上升4.41個百分點 2022-04-01
v 虧損加大、服務縮水,小鵬“飄了”? 2022-04-01
v 太保財險因提供虛假報表被罰,去年第四季度投訴量位居同業第三 2022-04-01
v 廣州農商行在巡察“回頭看”中被點名,內控機制缺失開年被罰690萬 2022-04-01
v 連續兩年不分紅,“鐵公雞”鄭州銀行惹眾怒 2022-04-01
v 蔚來“不敢”漲價背后:銷量掉隊,高端車賣不動 2022-04-01
v 炒股虧了近20億?被割“韭菜”的云南白藥,又想押注暴利的醫美? 2022-03-31
v 討薪風波后再遇股權凍結 千億卓爾系怎么了? 2022-03-31
v “閩系老牌房企”1600億負債壓頂,延發財報換審計被降級 2022-03-31
v 聯合化學 關聯方同業競爭疑慮待解 向實控人丈夫家族采購9800萬 2022-03-31
v 廣告砸出普瑞眼科,去年業績下降14% 2022-03-31
v 福元醫藥實控人曾陷“蔣永舟受賄案”,信息披露真實性存疑 2022-03-31
v 快手去年虧了188億,開始精打細算過日子 2022-03-30
v 要利潤沒利潤,要銷量沒銷量,北汽新能源還剩下啥? 2022-03-30
v 招商信諾人壽電銷業務增長背后:屢遭用戶投訴 電銷合規需審慎 2022-03-30
v 安踏體育財報:經營溢利率下降,“廣告費”猛增25億 2022-03-30
v 回望來路,西鳳酒已“掉隊”多年 2022-03-30
v 一騎出街,喚醒春日活力!雅迪電動車打造女神騎行最IN風 2022-03-15
v 加盟店縮水現金凈流量常年為負 KK集團虧損額擴大擬赴港IPO 2022-03-08
v Keep 上市困境,垂直重蹈覆轍,破圈降維打擊 2022-03-08
v 研發投入連續三年下降 羅欣藥業的創新藥研發路在何方? 2022-03-08
v 立訊精密造車,被“鎖死”的中國果鏈巨頭 2022-03-08
v 蔚來汽車交付量增速降至9.9%落榜前三甲 對賭6年營收4200億 2022-03-08
v 監管重錘落下!貨拉拉前腳被約談,后腳遭罰40萬 2022-03-08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