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不紅,綠茶餐廳IPO三度折戟港交所

2022-04-07 10:40:48     來源:     編輯:bj001    

近日,獵云網了解到,Green Tea Group Limited(綠茶餐廳集團,簡稱“綠茶餐廳”)的上市申請材料已經“失效”,此前其在2022年上旬通過上市聆訊并于2022年3月7日披露了聆訊后招股書。

從2008年起,綠茶餐廳因其高性價比、環境優美等特點迅速發展成為了“網紅”餐廳。但時隔14年,網紅餐廳后浪推前浪,作為鼻祖的綠茶早沒有了新故事,曾經的高性價比優勢逐漸被取代,綠茶也不再成為年輕人心中的網紅。

據此前媒體報道,綠茶餐廳擬初步計劃集資約2億美元(約15.5億港元)。本次赴港IPO,綠茶餐廳募資預計將用于擴展公司的餐廳網絡,償還短期銀行貸款,建設中央食品加工設施,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初代網紅餐廳已在過去一年內多次遞交招股書,此次折戟已并非首次。在此之前,綠茶餐廳分別在2021年3月、2021年10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均已“失效”。

翻臺率降幅較大,盈利能力被質疑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綠茶餐廳的營收分別為13.11億元、17.36億元和15.69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綠茶餐廳的營收同比由10.70億元大幅增長58.2%至16.93億元。

同期,綠茶餐廳分別實現凈利潤0.44億元、1.06億元和-0.55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綠茶餐廳的凈利潤為0.94億元,凈利潤率5.6%,經調整后凈利潤率6.9%。整體來看,受疫情影響,導致綠茶餐廳的2020年收入、利潤下滑,2021年則有所復蘇。據綠茶餐廳聆訊后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21年的收入為22.93億元,凈利潤1.14億元。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2022年2月25日),綠茶餐廳的餐廳網絡包括236家餐廳,覆蓋中國18個省份、4個直轄市以及3個自治區。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綠茶餐廳已經扭虧為盈,也沒有消除業內人士對于綠茶集團盈利的擔憂。

從數據來看,綠茶的表現甚至還不及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魚。按2020年總收入及餐廳數量計,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西貝、小菜園餐廳、太二酸菜魚(九毛九旗下)、綠茶餐廳和外婆家。而九毛九公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其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入約41.8億元,同比增加54.0%;凈利潤約3.4億元,同比增長169.7%。其中,太二酸菜魚的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72.3%上升至2021年的78.8%,營收32.15億元,擁有350家餐廳。

此外,翻臺率也不再成為綠茶的優勢。

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至2021年,綠茶餐廳的翻臺率降幅較大。翻臺率由2018年的3.48次/日下滑至2020年的2.62次/日,2021年9月30日上升至3.32次/日。

而過去綠茶最高的日均翻臺率能達到6-8次。綠茶餐廳創始人王勤松曾表示,綠茶餐廳的翻臺率一天4次是下限,7次是上限。在他看來,4次是大眾餐飲的一道門檻。然而現在的綠茶,明顯過不了這道檻。

這背后其實和綠茶新品創新表現不佳以及品牌營銷受限有一定關聯。

雖然綠茶餐廳內部每年都會有4個研發周期,更新近20%左右的菜品,2020年綠茶餐廳共推出了147個菜品。但是為人熟知的餐品依然只是綠茶烤雞、面包誘惑、石鍋豆腐。

與此同時,在營銷上,綠茶又頻頻慢人一步,直到2019年年底才開設官方微博,2021年開設官方抖音賬號,截至目前,官微粉絲為2.8萬人,抖音賬號粉絲為10.3萬。而老鄉雞的微博粉絲和抖音粉絲則分別是75.3萬和42.4萬。

招股書“頻頻出錯”,食安問題難以避免

事實上,綠茶此番赴港IPO一路走來坎坷不斷。

早在去年3月29日,綠茶集團就向港交所遞交過招股書,但隨后就被媒體指出中文版招股書存在信披出錯的情況。且在綠茶集團官方回應修改之后,媒體又發現了財務單位矛盾的情況,投資者對此表示,單看這個無法明確收入單位。

并且,媒體還指出,綠茶集團在財務資料“營運資金”一欄公布了流動資產及負債詳情,而本應是“流動負債總額”的一欄卻寫成了“流動資產總額”,同時,“消失的括號”使得本該為負的流動資產凈額“轉負為正”。

到了同年9月,據港交所披露顯示,綠茶集團此前遞交的招股書已顯示失效。2021年10月份,綠茶集團再一次遞交了招股書。

除招股書一波三折外,綠茶餐廳還曾多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其中,2020年8月7日,一則新聞報道指稱,一家位于石家莊的綠茶餐廳出現多種食品安全問題。根據報道,該綠茶餐廳存在有員工以不適當的方式試菜、食物存放不衛生、餐廳用具未經消毒、員工沒有健康證明等問題。

另外,綠茶餐廳銀泰百貨杭州慶春店曾因加工自制的酸辣撈汁蟄頭(生產日期/批號:2021/9/13),鋁的殘留量(以即食海蜇中Al計)檢測值為724mg/kg,標準規定為不大于500mg/kg,被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1年12月通報。

2020年9月,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35期)顯示,綠茶餐廳合肥濱湖銀泰店銷售的鱸魚(淡水魚),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檢測值為273μg/kg,標準規定為不大于100μg/kg。

雖然綠茶集團已采取了多項措施來應對食安問題,但這類情況的發生勢必會對公司的形象產生不利影響,且不論是招股書錯誤還是食安風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公司內部存在管理問題。這對于綠茶集團的上市之路來說,也是不小的潛在風險。

疫情下餐飲問題加劇,綠茶上市仍存難點

據灼識咨詢的資料顯示,在中國餐飲市場中,中式餐廳市場的總收入于2020年達21981億元。而休閑中式餐廳屬于中式餐廳的細分市場,指餐廳按可負擔的價格(人均消費介乎50元至100元)提供即食中國菜的餐飲分部,其總收入在2020年達3513億元。

但據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五大品牌約占休閑中式餐廳市場總收入的3.8%。其中,綠茶集團排名第四,但市場份額僅為0.5%。

據悉,綠茶餐廳在2021年便開設了59家新餐廳,并計劃于2022-2024年每年新開75至100家餐廳。目前,綠茶旗下餐廳覆蓋了所有一線城市、12個新一線城市、26個二線城市和26個三線及以下城市。

但即便綠茶想通過在現有地域市場擴大市場份額,依然面臨著不少挑戰。

一是在低線城市,促銷卻很難彰顯綠茶餐廳的性價比。綠茶的招股書也顯示,在改良菜品和創新菜單上,尤其是推出了價格較高的若干新菜品,人均消費也開始上漲,從2018年的54.8元上漲至2021年9月30日的60.2元。

二是地域性品牌的圍剿,比如菜品的水土不服問題,人才斷層等問題。

三是新餐廳經營在一定時間內,其業績也可能會遜于現有餐廳,同時各項營銷、裝修、租用成本支出有可能會導致營收虧損的再次出現。

在這樣一個集中度極為分散的行業,在新玩家不斷涌入之下,想要保持一個強勁的領先優勢,不管是對于綠茶集團還是其他餐飲公司來說,都是一項挑戰,而疫情更是為餐廳經營情況以及未來增長添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從已上市的海底撈、呷哺呷哺最新財報看,海底撈2021年出現了虧損超過41億元,近九成的虧損和關店有關;呷哺呷哺也在2021年錄得凈虧損2.93億元,是其自201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出現年度虧損。呷哺呷哺稱,主要是其在報告期內關閉229家餐廳以及對于業績不佳的現存餐廳計提減值導致。

在這樣的表現之下,盡管餐飲企業掀起了又一輪港交所上市潮,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成功掛牌。

對于三度折戟的綠茶而言,或許不久之后又會開啟新一輪的上市沖刺,如若成功這一初代網紅連鎖餐廳品牌可能是這一波餐飲企業上市潮中的先行者,但眼下依然有問題亟待解決。

內容來源:直通IPO

作者丨蛋總

 

關鍵詞: 港交所 綠茶餐廳 IPO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網紅不紅,綠茶餐廳IPO三度折戟港交所 2022-04-07
v 零跑汽車遞交港股IPO 質量投訴不斷上市不被看好 2022-04-07
v 一邊上光榮榜一邊舉報維權,龍頭民企的尷尬如何化解? 2022-04-06
v 捷邦科技增收不增利 股權代持疑云待解 2022-04-01
v “老人頭”慕思床墊的IPO之路穩不穩? 2022-04-01
v 華寶新能信息披露有遺漏 產品質量惹人憂 2022-04-01
v 上市首年凈利潤下滑,藍月亮能靠洗衣液“啃老”嗎? 2022-04-01
v 盛京銀行2021年業績再降:不良率持續攀升,遠高于均值,罰單不斷 2022-04-01
v 盈利下滑,順豐2021年資產負債率上升4.41個百分點 2022-04-01
v 虧損加大、服務縮水,小鵬“飄了”? 2022-04-01
v 太保財險因提供虛假報表被罰,去年第四季度投訴量位居同業第三 2022-04-01
v 廣州農商行在巡察“回頭看”中被點名,內控機制缺失開年被罰690萬 2022-04-01
v 連續兩年不分紅,“鐵公雞”鄭州銀行惹眾怒 2022-04-01
v 蔚來“不敢”漲價背后:銷量掉隊,高端車賣不動 2022-04-01
v 炒股虧了近20億?被割“韭菜”的云南白藥,又想押注暴利的醫美? 2022-03-31
v 討薪風波后再遇股權凍結 千億卓爾系怎么了? 2022-03-31
v “閩系老牌房企”1600億負債壓頂,延發財報換審計被降級 2022-03-31
v 聯合化學 關聯方同業競爭疑慮待解 向實控人丈夫家族采購9800萬 2022-03-31
v 廣告砸出普瑞眼科,去年業績下降14% 2022-03-31
v 福元醫藥實控人曾陷“蔣永舟受賄案”,信息披露真實性存疑 2022-03-31
v 快手去年虧了188億,開始精打細算過日子 2022-03-30
v 要利潤沒利潤,要銷量沒銷量,北汽新能源還剩下啥? 2022-03-30
v 招商信諾人壽電銷業務增長背后:屢遭用戶投訴 電銷合規需審慎 2022-03-30
v 安踏體育財報:經營溢利率下降,“廣告費”猛增25億 2022-03-30
v 回望來路,西鳳酒已“掉隊”多年 2022-03-30
v 一騎出街,喚醒春日活力!雅迪電動車打造女神騎行最IN風 2022-03-15
v 加盟店縮水現金凈流量常年為負 KK集團虧損額擴大擬赴港IPO 2022-03-08
v Keep 上市困境,垂直重蹈覆轍,破圈降維打擊 2022-03-08
v 研發投入連續三年下降 羅欣藥業的創新藥研發路在何方? 2022-03-08
v 立訊精密造車,被“鎖死”的中國果鏈巨頭 2022-03-08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