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邦科技”)是一家主營業務為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和結構件生產服務商,能夠為客戶提供包括產品設計研發、材料選型驗證、模具設計、試制、測試、量產等一系列服務,公司客戶包括富士康等知名企業。
蘋果的火爆直接帶動了其一系列上游供應商的飛速發展,而捷邦科技作為蘋果的上游供應商,如今也站到了發審會的大門之前,據創業板發審會公告顯示,捷邦科技將于3月31日如期接受首發審核。
捷邦科技上會在即,但《云創財經》IPO課題組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捷邦科技在高度依賴蘋果的背后,負面影響已經逐漸顯現,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持續萎縮,捷邦科技等相關消費電子設備類廠商的業績增長已經開始面臨較大的壓力。
增收不增利,利潤原地踏步
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1-6月,捷邦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4804.66萬元、60741.05萬元、85663.15萬元和47903.63萬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30.28萬元、6855.57萬元、6912.05萬元和4825.06萬元。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捷邦科技已經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地,公司在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的41.03%的情況下,凈利潤卻僅同比增長0.8%,業績增長幾乎已經停滯。
而究其原因,則與捷邦科技的經營基本面變化存在很大的關系,招股書顯示,富士康一直穩居公司第一大客戶的位置,報告期內,捷邦科技對富士康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5943.73萬元、22384.61萬元、33850.26萬元和18171.22萬元,占比分別為35.58%、36.85%、39.52%和37.93%,捷邦科技報告期內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都來自于富士康,而富士康作為蘋果公司的代工廠,捷邦科技的業績實際上深受蘋果的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智能設備的高速發展,全球市場已經近乎飽和,在存量競爭之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持續萎縮,事實上,消費電子行業近年來的表現均不及預期,而這一情形已經逐漸傳導至該行業的上游企業,作為全球最大智能消費電子設備公司蘋果的上游供應商,捷邦科技的基本面已經并不好,在行業同質化嚴重,基本面不佳的情形之下,捷邦科技能否得到發審委們的青睞,答案即將揭曉。
股權代持疑云待解
歷史上,捷邦科技還存在股權代持的情況。招股書披露,2007年6月捷邦有限成立時,金開利持有的捷邦有限股權系代辛云峰控制的企業香港友事達持有,股權代持的原因系辛云峰不希望對外披露其為捷邦有限的實際控制人,因此請金開利代為設立捷邦有限。2014年6月12日,金開利與尚為香港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金開利將其持有的捷邦有限全部股權以600萬港元轉讓給尚為香港,本次股權轉讓時,尚為香港為尚為國際100%持股的公司,而尚為國際則由辛云峰配偶李香蘭持股45%,香港友事達由辛云峰持股45%,至此,捷邦科技表示,金開利與香港友事達的股權代持關系解除。
雖然捷邦科技對于此股權代持事項披露的較為簡單,但我們發現這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007年6月28日捷邦有限成立時,捷邦有限全部注冊資本600萬港幣本應當自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18個月內繳足,但金開利實際繳納600萬港幣注冊資本的出資時間超出了規定的出資期限,并且未就該等出資時間延期事項經審批機關同意并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這并不符合當時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
對此,監管機構要求捷邦科技披露在金開利未足額繳納注冊資本期間,捷邦有限是否享有外資企業在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及有關部門是否會因上述出資瑕疵要求發行人退回已享受優惠政策的利益情形。
或許,金開利代辛云峰控制的企業香港友事達持股的原因可能并不像捷邦科技披露的辛云峰不希望對外披露其為捷邦有限的實際控制人這么簡單,捷邦科技是否涉嫌騙取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股權代持還原時捷邦有限全部股權為何轉讓給尚為香港而不是香港友事達?這些問題捷邦科技則有必要作出進一步的披露。
內容來源: 云創財經
作者:張彥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