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妙可藍多進一步是營銷費用飛漲吞噬更多利潤,停下來增加核心競爭力卻面臨市占率難守丟掉行業第一的危險,可謂是騎虎難下了。
妙可藍多近日發布了一季度報。據數據顯示,妙可藍多營收雙漲,前勢大好,但其營收中足有八成來自奶酪收入,依靠單一收入過重,對市場的防護能力較弱。
此前在2021年年報中顯示,妙可藍多重營銷輕研發,其營銷費用占總營收的28.42%,研發費用卻不足1%,且還連年下滑。
過高的銷售費用吞噬利潤空間的同時,過低的研發費用也讓妙可藍多缺少核心競爭力及護城河,如此來看,在競爭激烈的奶酪市場,妙可藍多的競爭壓力極大。
在蒙牛成為妙可藍多的第一大股東后,妙可藍多在原材料供應上就有了天然優勢,但相比擁有同樣優勢的競爭者來說卻威脅力不足。
如今妙可藍多進一步是營銷費用飛漲吞噬更多利潤,停下來增加核心競爭力卻面臨市占率難守丟掉行業第一的危險,可謂是騎虎難下了。
【依靠單一產品收入過重】
2022年4月18日,奶酪品牌妙可藍多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
據一季度報顯示顯示,2022年妙可藍多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12.86億元,同比增35.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52.37萬元,同比增長129.55%。
以此來看,其今年一季度業績可以說是營利雙漲,前勢大好。
對此,妙可藍多表示。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是奶酪產品銷售收入大幅增加,同時規模效益進一步體現,毛利率上升及營銷費用率下降帶動歸母凈利潤增加。
從營收結構來看,妙可藍多一季度營收中,奶酪業務的收入占總營收的81.18%,為10.42億元;液態奶收入占總營收的6.92%,同比下降16.67%;貿易產品收入占總營收的11.9%,同比增長4.11%。
以此來看,妙可藍多有八成以上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奶酪業務的收入,其他幾項業務收入占比均不高,并且妙可藍多也表示一季度業績上漲主要為奶酪業務銷售增加所致。
也就是說,妙可藍多過多地依賴奶酪這一單一業務的收入,若一旦市場發生不利于公司奶酪業務的變動,妙可藍多所承受的風險將會加劇,業績將容易受到影響。
在其依靠單一業務提升業績的同時,其現金流卻驟降。
據一季報顯示,妙可藍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2億元,同比減少4250.31%。公司表示,現金流下降主要由于生產規模擴大、預付材料款增加、倉儲物流支出增加、合同負債有所減少等原因。
【重營銷輕研發,核心競爭力不足】
據妙可藍多表示,其業績的增長助力之一在于銷售費用率的減少,但在財報中顯示,其銷售費用占比一向居高不下。
在一季度報中,其銷售費用為3.19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長29.15%,也就是說其銷售費用的支出依舊在大幅度上漲。
在前段時間,妙可藍多剛剛發布了其2021年的經營數據,其年報顯示,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支出為11.59億元,同比2020年末的7.1億元上漲了63.24%,占總營收的28.42%,而其營銷費用的大肆攀升必然會吞噬其利潤空間。
果不其然,妙可藍多2021年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有1.54億元,僅為其營銷支出的13.29%。而一季度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其營銷費用的23.2%。
可見妙可藍多高額的營銷費用對其利潤空間侵蝕得有多嚴重。
對比高額的營銷支出,其研發費用支出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據年報顯示,妙可藍多2021年的研發費用支出僅有470.94萬元,和其高達11.59億元的營銷費用來看,簡直不值一提,投入少也就罷了,一年比一年低,相比2020年的808.87萬元,其2021的研發費用減少了僅一半。
然而,不選擇以流量換銷量,妙可藍多又能怎么辦呢?
對于重營銷輕研發的妙可藍多,對于低門檻高回報的奶酪市場,妙可藍多如今的優勢就是比其他競爭公司更大的基礎盤,但是短時間可以依靠基礎盤穩坐行業第一,時間久了,光靠品牌效應,沒有穩固的核心競爭力,又如何長期跑贏其他競爭者呢?
所以長期重營銷輕研發,妙可藍多在沒有護城河的情況下,對于越來越多眼紅收益而來搶奪市場的競爭者,其防守能力可以說非常薄弱。
【蒙牛成第一大股東】
近來年,奶酪賽道發展迅速,而對于妙可藍多來說,其競爭對手也一向不少。
除了老品牌伊利、光明等競爭對手,新晉勢力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包括哆貓貓、寶寶饞了、秋田滿滿、小黃象、奶酪博士等在內的至少9家新兒童零食品牌獲得融資。
在這條競爭壓力極大,門檻又低的賽道上,妙可藍多獨身對一眾背后資本齊飛的競爭者們,想要能一直守好自己行業第一的寶座,無疑困難重重。
然而想要穩坐行業第一的妙可藍多,又怎會落于人后呢?
2020年初,蒙牛入資妙可藍多,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后蒙牛多次增持妙可藍多股份。
據2021年妙可藍多一季報顯示,內蒙蒙牛持有公司30%股份,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兩個行業龍頭的合作,對雙方的好處不言而喻。
對于蒙牛來說,隨著傳統產品市場飽和,乳企正在把目光轉向高毛利的低溫鮮奶業務,而奶酪市場也是個不可多得的高毛利產品,原材料又是自己的老本行產品,何樂而不為。
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盧敏放曾表示:“蒙牛需要集中力量,對能夠實現高增長、貢獻高毛利的品牌、品類做更多投入,從刻意追求規模到專注高質量發展做出轉變。出售君樂寶也好、未來買新企業也好,都要服從這一目標。”
而對于妙可藍多來說,蒙牛作為奶飲行業的頂流梯隊,自然擁有完善的奶源供應鏈,和妙可藍多合作后,其原材料成本方面也將擁有優勢,并且身為老品企業的蒙牛擁有強大的鋪貨能力,妙可藍多收益于此,其業績也確實有所增長。
但這些對于伊利、光明這些本身就擁有完整供奶產業鏈的競爭者來說,威脅并不大。
而且整個奶酪市場雖然上升空間大,但大部分還有待開發,以妙可藍多嚴重依賴單一產品的問題來看,恐怕后期成長空間有限。
所以總體來說,想要在這條競爭壓力極大的賽道上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就要增加核心競爭力構建護城河,或者尋找第二增長線分擔風險。
然而以目前妙可藍多重營銷輕研發、奶酪收入占營收八成的現狀來看,想要停下來讓這條大船轉個方向,怕是難上加難。
在這個資本入場,各家為搶市占率唯恐慢一步的戰場上,妙可藍多早就停不下來了。
內容來源: lite氫財經
作者:天一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