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雪花啤酒排放事件引發圈內一批熱議,但相比已經明確的24萬元罰款,華潤聊城公司方面在申訴時提出的理由,顯然更耐人尋味。
高濃度廢水可“變廢為寶”?
華潤聊城公司在做出申辯時認為:高濃度有機廢水可“變廢為寶”,作為優質的污水處理原料,外排廢水超標屬于偶發性的,未造成影響,違法情節輕微并立即改正。對于“變廢為寶”的說法,有媒體嘗試向華潤聊城公司方面詢問。相關人士稱已將采訪訴求告知市場部門,但截至發稿,并未接到華潤方面的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華潤聊城公司方面“變廢為寶”的說法,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因為生產工藝的原因,啤酒企業排放的有機廢水中COD(化學需氧量)比較多,造成營養過剩,但在中和城市廢水方面卻有不錯的效果。
在2021年相關報道中,山東某市水務公司負責人曾表示,過去污水處理廠都是外購碳源,不僅運行費用大大增加,乙酸類碳源長期使用對設備和構筑物還會產生一定腐蝕。啤酒生產廢水富含有機物,對污水處理廠來說屬于優質碳源。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9821-2005)修改單、《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7631-2011)修改單。
標準修改前,按照排放標準規定,酒類制造企業需采取措施將廢水中化學需氧量大幅削減至數百毫克/升(發酵酒精和白酒企業為400mg/L、啤酒企業為500mg/L)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廠。標準修改單則明確了酒類制造企業可與下游污水處理廠協商約定間接排放濃度限值的規定,酒類制造企業執行約定的濃度限值。
在對2項標準修改單進行解讀時,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修改后允許酒類制造企業與下游污水處理廠通過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合同,共同約定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并作為環境監督執法的依據。
雖然可以通過簽訂合同對相關排放指標進行約定,但對于是否與當地污水處理廠早有約定等相關情況,華潤雪花方面未獲得回應。
在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啤酒行業人士看來,不管是否與污水處理廠有合同約定,華潤聊城公司應該已經屬于排放超標。針對申辯理由,聊城市生態環境局在案審會集體審議時也明確回應,該案證據確鑿,違法事實清楚,申辯理由不成立,不予采納。
雪花環保違法屢見不鮮,
5年內累計被罰超65萬
實際上,這并不是華潤雪花啤酒第一次觸犯紅線,截至目前,其旗下多個子孫公司曾因環保問題累計被罰超65萬元。
2021年8月,華潤雪花啤酒(江蘇)有限公司因“設施出水(廢水排放口)總氮數值超標”被蘇州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局處以15萬元罰款,而2016-2018年間,有三家華潤雪花啤酒旗下公司屢次涉及環保問題被處罰,其中兩家公司目前已注銷,分別為華潤雪花啤酒(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上海”)和華潤雪花啤酒(遼陽)有限公司(簡稱“華潤遼陽”)。
其他處罰通報顯示,2016年12月1日,華潤雪花啤酒(鞍山)有限公司因為“違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三同時’及驗收制度”,被鞍山市鐵西區環境保護局罰款5萬元。
2017年6月22日,華潤雪花啤酒(上海)有限公司因為“設備檢修時,操作不當,導致少量含氨廢水外溢至雨水管道,未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被上海市寶山區生態環境局罰款85000元。
2017年11月27日,華潤雪花啤酒(遼陽)有限公司因為存在“惡臭氣體未采取措施直接排放”,“未按照規定采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泄漏和排放”以及“對暫時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業固體廢物未建設貯存的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者未采取無害化處置措施”,被遼陽市環境保護局罰款共計3萬元。
2018年10月31日,華潤雪花啤酒(上海)有限公司“違反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被上海市寶山區環保局罰款5000元。
據悉,由于早年間為搶占市場份額不斷收購,讓華潤雪花啤酒積累了許多較為落后的工廠,由于改造成本過高,華潤雪花近幾年開始加速關場裁員。數據顯示,2021年初,華潤雪花就關閉了5家啤酒廠,損失近10億,截止2021年年底,雪花啤酒3年累計關停30家工廠,資產損失高達31億。
頗為尷尬的是,母公司華潤啤酒在其官網提到:本集團積極采取各項節能減廢措施,包括執行嚴于國家或地方政府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內控指標。
無辜躺槍的雪花啤酒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人倒霉,喝涼水都塞牙。
就在發稿前,威遠縣連界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中隊接群眾舉報,稱轄區內發現有部分商家違法銷售“涂抹標簽”的雪花啤酒,希望有關部門能對此現象進行嚴肅處理。接報后,連界市場監管中隊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對各啤酒銷售商家進行了詳細的摸排,基本確認了10家商戶具有違法銷售“涂抹標簽”啤酒嫌疑。
經查,現場發現有6家商家違法銷售“涂抹標簽”某品牌啤酒共計40余件,其中29件3瓶的生產日期標識或生產企業代碼標識被刮抹,涉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關于食品標簽的有關規定,執法人員依法對涉案商品予以查封扣押。目前,該系列案正在立案調查中。
無獨有偶,據寧波市奉化區市場監管局消息,該局執法人員近日在巡查中發現市面上出現了大量包裝殘缺的雪花啤酒,啤酒包裝箱和酒瓶口的生產日期、產品批號和SC證等信息都不見了蹤影,而且標簽處有明顯被涂刮的痕跡,共計查獲扣押了246箱上述雪花啤酒。
很明顯,這兩起篡改瓶身日期是商戶個人行為與雪花啤酒無關,但這又給雪花啤酒帶來不少負面影響,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在市場監察方面存在一些疏漏,業務人員或市場負責人不定期的市場走訪,摸排網點銷量情況的同時可以規避不必要的問題,減少品牌負面事件的出現。
無論是排放超標還是商戶篡改日期,都向外界輸出雪花啤酒在管理方面的問題,這幾年一直致力高端化的同時也要放慢腳步顧一下管理問題,切不可顧此失彼……
內容來源:納食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