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騰訊安全與川觀新聞發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布、三星堆IP授權,聯袂6大青年藝術家共同呈現的《物物相生》當珍稀動物遇上三星堆主題數字藏品正式發布,全球限時發行6000份,上線即被搶空。
本次《物物相生》主題數字藏品包括《藏貓兒》《蘇氣》《雄起》《攢勁》《撇脫》《敦篤》共6幅,將三星堆文物與川籍珍稀野生動物生動結合,向大眾呈現了文物與動物跨時空互聯的美。同時,依托騰訊安全區塊鏈技術,每件數字藏品都被賦予了唯一標識。數字藏品的唯一性與蜀地文物、野生動物的珍稀性完美融合,讓人們充分領略蜀地美好,進而引發全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與思考。
回溯文明為野生動物發聲
隨著《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的發布,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在生活著大熊貓、紅腹角雉、朱鹮、長江鱘、牛羚、川金絲猴等多種珍稀動物的四川也拿出了動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四川方案”,其中最顯著的成果當屬在大熊貓保護方面的努力。
大熊貓作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不僅是中國的國之瑰寶,也是四川人民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不可否認,人類活動如森林采伐、土地開墾、居民點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及交通、水利工程建設等,曾一度將大熊貓推向“瀕危”邊緣。
在畫中,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通過將自己隱于三星堆青銅面具之后“藏貓兒”,向人們呼吁讓野生動物回歸大自然,傳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
現實里,為了挽救大熊貓,《野生動物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多項法律法規相繼頒布和修訂,禁止盜獵、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工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網絡建設、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多項全國性保護舉措也穩步實施。截至目前中國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00多只,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國家和四川政府在生態環境改善和大熊貓保護工作已見成效,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中華文明向來以“和”為貴。作為古老的文化意識和精神,“和”在三星堆文化中已經發生,并體現于古蜀人的生活、宗教和審美活動中。此次7幅數字藏品結合的三星堆文物中,無論是青銅面具、銅鳥、大立人像、扭頭跪坐人像、銅面獸、金杖、青銅太陽形器,從形制到寓意都體現了“和”的精神內涵,演繹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關系的最高境界。
其余5幅藏品中,紅腹角雉、朱鹮、長江鱘、牛羚、川金絲猴也分別以“銅鳥倒影”、“朱鹮共生”“鱘魚求索”“牛羚入夢”“猴王傳說”等生動交互形式紛紛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追求,展現了中華文明“和”的精髓。
區塊鏈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近年來,數字藏品已成為當下人們最關注的潮流之一。這項依托于區塊鏈技術、生存于虛擬世界的發明,正在改變人們對于價值的認知。
在內容層面,文博類數字藏品因其與生俱來的收藏價值,往往一件難求。但同時也要警惕直接復刻文物本體原型的數字藏品對文物本身的價值消耗。
4月11日上午,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召開黨委擴大會暨規范數字化藏品授權專題會,明確提出鼓勵創作者基于文物內涵,設計并開發具有藝術性、獨特性和稀缺性的文博數字藏品,借助新技術講好中國故事。
本次騰訊安全聯合川觀新聞發布的數字藏品,圍繞蜀地野生動物保護主題,與三星堆IP進行的跨界結合和應用,為發行內容賦予了更鮮活的時代價值,為人民創造了高質量的數字藏品的同時,也為數字藏品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新參考。
在技術層面,作為自主研發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先行者,騰訊安心平臺為此次《物物相生》主題數字藏品發行提供技術支持以及為第三方提供版權保護、產品溯源等存證相關服務。基于區塊鏈權屬明確、信息不可復制、不可篡改、數據可追溯等特性,藏品的獲取、傳輸過程將更安全、穩定。數字藏品在用戶購買或獲得后,都將實現對特殊藏品從“欣賞者”到“版權所有者”的身份轉變。
目前,借助騰訊安全多維度產品能力,基于“可信計算環境+可信數據+可信身份”,區塊鏈技術已賦能騰訊安心平臺“安心農品計劃”等多個項目的應用落地。
物物相生,美美與共。當珍稀動物遇上三星堆,這場文物與動物的美麗相會,在創新藝術與安全技術的加持下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文物IP數字化帶來了新發展。
未來,騰訊安全將繼續輸出安全業務實踐經驗與安全思考,向B端客戶展現服務價值,向C端用戶傳遞社會價值,踐行科技向善,與產業生態共筑美好未來。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