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潤沒利潤,要銷量沒銷量,北汽新能源還剩下啥?

2022-03-30 11:27:27     來源:     編輯:bj001    

新能源汽車熱鬧非凡,卻也異常殘酷。

開春以來,伴隨著各大上市車企陸續公布企業財報,在赤裸裸的數字面前,企業最后一塊遮羞布已經被盡數揭開。

近日,昔日新能源汽車一哥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6.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95%,但歸母凈利潤虧損52.44億元。如果加上2020年歸母凈利潤虧損64.82億元,北汽藍谷兩年虧損額已經達117.26億元。

這是什么概念?

分析發現,2021年北汽藍谷所有者權益才不過116.85億元。換句話說,北汽藍谷兩年虧損額已經接近公司凈資產額。如此說來,北汽藍谷又是靠什么來維持持續經營的?

據觀察,奮力舉債,以及增發募資,是北汽藍谷維持持續經營的關鍵。不過時至今日,要利潤沒利潤,要銷量也沒銷量的北汽藍谷,如今所剩更多的似乎僅有巨額的應收賬款了。

消失的傲人戰績

隨著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轉型加速,新能源汽車市場地位日益突顯。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達350.7萬輛,同比增長 165.10%。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為276萬輛和273萬輛,同比增長179%和174%。

然而,就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的時刻,作為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處于絕對王者地位的北汽藍谷,2021年累計銷量卻僅有2.61萬輛,同比僅增長0.82%。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之前,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還遙遙領先。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自2013年以來,公司連續七年保持國內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第一,年銷量最高達15萬輛。

不過到2020年,北汽藍谷開始走向滑坡路,年報中并未出現八連冠的傲人戰績。2020年,公司汽車銷量僅2.59萬輛,同比大跌82.79%。

銷量不濟,北汽藍谷盈利水平自然表現不佳。

2017年至2019年,北汽藍谷營業收入分別為114.93億元、180.91億元和235.89億元,同比增長612.13%、43.02%和30.39%;凈利潤分別為5940.13萬元、7328.99萬元和9201.01萬元,同比增長277.84%、23.38%和25.54%。

但到2020年,北汽藍谷營業收入僅為52.72億元,同比下滑77.65%;凈利潤虧損64.82億元,同比大跌7145.36%。至2021年,北汽藍谷實現營業收入86.97億元,凈利潤再次虧損52.44億元。

北汽藍谷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原材料供應等影響,公司產銷量未達到預期,現有毛利無法覆蓋固有成本費用,對公司業績影響金額約為20-25億元。

此外,為了實現產品向高端化轉型,全力推進ARCFOX極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設,公司加大了品牌傳播力度,廣告宣傳及運營等銷售費用增加,對公司業績影響金額約為17億元。

理想與現實差距巨大

為了扭轉頹勢,北汽藍谷成立了新品牌ARCFOX(極狐)。

據了解,極狐品牌是公司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目前已上市阿爾法T、阿爾法S兩款高端純電動乘用車。

為促成與華為的合作,北汽藍谷還特地設立了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預售價38.89萬元起)汽車,該款車型是全棧式搭載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首款車,也是首款搭載華為鴻蒙OS系統和華為高階自動駕駛ADS系統的量產車型。

但極狐推出后的銷量并不及預期。此前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曾定下2021年極狐銷量破1.2萬輛的目標,然而2021年極狐實際僅賣出了4993輛。

但這并不妨礙北汽藍谷給極狐制定更高的銷量目標。進入新的一年,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表示:“北汽新能源2022年的銷量目標為10萬輛,其中包含極狐4萬輛,未來爭取沖擊30萬輛”。

然而到今年前2月,北汽新能源銷量為3385輛,其中極狐阿爾法T銷量為588輛、極狐阿爾法S銷量為789輛。目前,極狐的銷量顯然與預期目標有著巨大的距離。

與此同時,要實現整體10萬輛的銷量目標,也絕非易事。梳理發現,2021年北汽累計銷量為2.61萬輛,可本年累計產量卻僅有6369輛;此外,2020年累計銷量為2.59萬輛,但同年累計產量僅有1.32萬輛。

眼見當年銷量遠大于產量的情形,這意味著最近兩年北汽在售的可能是庫存車,進一步說明了北汽銷售端的頹勢。存貨方面,即便最近幾年北汽存貨金額呈下降趨勢,但截至到2021年底,公司賬面存貨金額仍高達12.44億元。

為扭轉這一局面,北汽意圖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來破局。2019年至2021年,北汽研發費用分別為4.08億元、6.52億元和12.08億元,同比增長55.94%、54.42%和24.14%。

可是錢投了不少,但被寄以厚望的高端品牌極狐銷量如今卻仍不容樂觀,可見北汽這錢砸得似乎并不太值,這同時從側面反映出了北汽的艱難。

應收賬款問題突出

困局之下,北汽現金流問題較為突出。

截至2021年底,公司資產合計為390.81億元,負債合計為273.9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0.10%。其中,流動負債合計為190.69億元,流動資產合計為249.18億元。

從表面上看,公司流動資產足以覆蓋流動負債,但進一步分析發現,公司流動資產中的科目應收賬款占比較高,且賬齡周期比較長。

2021年,北汽藍谷應收賬款合計為136.85億元,按賬齡披露,1年以內期末賬面余額僅為7.84億元,而1至2年、2至3年、3至4年、4至5年期末賬面余額分別高達14.99億元、57.66億元、51.80億元、3.31億元和1.25億元。

不難看出,北汽藍谷應收賬款回收周期較長。如果剔除應收賬款136.85億元對流動資產的影響,公司僅剩下112.33億元的流動資產,同時無法足額覆蓋當期高達190.69億元的流動負債額。

2021年5月份,北汽藍谷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暨股本變動公告》,公告稱,本次發行最終價格確定為6.93元/股,募集資金總額達54.50億元。定增的完成,對于現金流并不充裕的北汽藍谷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不過由于高度依賴舉債經營,北汽藍谷利息壓力不言而喻。2021年,北汽藍谷利息費用為7.3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有財報數據公布以來,北汽藍谷每年所賺利潤也達不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要利潤沒利潤,要銷量又沒銷量,那么北汽新能源還剩下啥?

梳理發現,正是那多達幾年都還沒收回的應收賬款。2018年至2021年,北汽藍谷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238.30億元、216.60億元、188.12億元、140.26億元,占公司銷售百分比分別高達144.97%、91.82%、356.81%、161.28%。

也就是說,即便有銷量的北汽藍谷,更多可能也是靠賒銷實現的,并沒有收到實際的現金回款。自2019年開始,北汽藍谷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體現出了激增。2019年至2021年,北汽藍谷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347.12天、1381.70天和679.67天。

從優異開局,到逐漸掉隊,淪落至此,北汽藍谷顯然已經沒了當年的王者風范。

內容來源: 花朵財經

關鍵詞: 新能源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要利潤沒利潤,要銷量沒銷量,北汽新能源還剩下啥? 2022-03-30
v 招商信諾人壽電銷業務增長背后:屢遭用戶投訴 電銷合規需審慎 2022-03-30
v 安踏體育財報:經營溢利率下降,“廣告費”猛增25億 2022-03-30
v 回望來路,西鳳酒已“掉隊”多年 2022-03-30
v 一騎出街,喚醒春日活力!雅迪電動車打造女神騎行最IN風 2022-03-15
v 加盟店縮水現金凈流量常年為負 KK集團虧損額擴大擬赴港IPO 2022-03-08
v Keep 上市困境,垂直重蹈覆轍,破圈降維打擊 2022-03-08
v 研發投入連續三年下降 羅欣藥業的創新藥研發路在何方? 2022-03-08
v 立訊精密造車,被“鎖死”的中國果鏈巨頭 2022-03-08
v 蔚來汽車交付量增速降至9.9%落榜前三甲 對賭6年營收4200億 2022-03-08
v 監管重錘落下!貨拉拉前腳被約談,后腳遭罰40萬 2022-03-08
v 承名門之秀,造上乘之作,五糧春又一力作將如何破局次高端市場 2022-02-18
v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雅迪電動車助力民族制造強國戰略 2022-01-28
v 洗衣液界的“祖瑪瓏”,ZHO香水干洗液火爆市場! 2022-01-15
v 借助集團優勢,平安健康打造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2022-01-13
v 力促“開門紅”,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多措強化要素保障 2022-01-12
v 《鄉村愛情14》定檔!小刀電動車帶你一起見證象牙山新故事 2022-01-12
v 開年第一周泉州中心市區農貿市場主要食品價格延續跌勢 2022-01-12
v 三明市發改委走訪慰問異地離退休干部 2022-01-12
v 南平獲省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500萬元 助力林產工業信息化轉型 2022-01-12
v 廈門港2021年吞吐量、船舶運力再創歷史新高 2022-01-12
v 中國陶瓷電商物流園正式建成投用 2022-01-12
v 新年“開門紅”,省能化集團又一超百億項目開工 2022-01-11
v 喜報丨聚跑科技榮獲博鰲企業論壇雙項大獎 2022-01-11
v RCEP航線在廈門港起航 2022-01-11
v 沈海高速漳州擴容工程先導段開工 2022-01-11
v 湄洲灣港羅嶼8號30萬噸級碼頭獲核準 2022-01-11
v 福州港灣塢作業區1號泊位通過交工驗收 2022-01-11
v 祝賀中群電氣有限公司,喜獲“智能物聯網斷路器優秀企業”稱號! 2022-01-11
v 這價格香!華為智選720全效空氣凈化器2旗艦新品發布 2022-01-10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