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首家“A+H”上市城商行鄭州銀行公布了2021財年業績,全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4億元,同比增長2.32%。
然而,隨后拋出的一份不分紅的方案,卻惹惱了眾多投資者,這已經是鄭州銀行連續兩年未分紅。
在股吧等投資者論壇里,投資者紛紛表達對鄭州銀行的不滿,并表示將在股東大會上充分表達意見;還有的投資者呼吁,要對鄭州銀行高管降薪,不能讓他們拿著高薪而不回報投資者。
在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分紅的大背景下,鄭州銀行的做法確實顯得另類。
大賺32億一毛不拔
數據顯示,鄭州銀行合并報表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為32億元。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經審定的凈利潤為30.5億元,扣除2021 年 10 月 18 日已派發的境外優先股股息折合人民幣 4.7億元,可供普通股股東分配的當年利潤為25.8億元。
經鄭州第七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2021 年度不進行現金分紅,不送紅股,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份。
在《擬不進行現金分紅的專項說明》里,鄭州銀行的理由如下:
一是2021年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特大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織疊加對河南省內經濟發展帶來嚴重沖擊。
二是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持續暴露。
三是商業銀行資本監管政策要求日益趨嚴。
但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投資者并不買賬。其他銀行都面臨同樣的市場環境,都把對投資者的回報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偏偏鄭州銀行不分紅,而且是連續兩年不分紅,這讓投資者傷透了心。
除了不分紅,由于股價持續低迷,投資者虧損累累。近年來,鄭州銀行無論是A股還是H股,幾乎都是單邊下跌的行情,目前A股股價為2.92元,早就跌破了4.59元的發行價;H股股價更是低至1.64港元,市凈率僅為0.28。
而且,證監會也規定,“具備現金分紅條件的,應當采用現金分紅進行利潤分配。”1月7日,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2022年修訂)》,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政策制定、實施程序、管理監督等方面,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
鄭州銀行的不分紅方案,盡管通過了董事會決議,但議案需提交本行股東大會審議。屆時,中小股東或許表達反對意見。
鄭州銀行表示,本行股東大會將設置網絡投票渠道,為中小股東參與決策提供便利。
首家“A+H”上市城商行淪為“差等生”
鄭州銀行是國內首家“A+H”上市城商行,但現在多項指標已經遠遠落后于同業,淪為“差等生”。
財經眾議院按照鄭州銀行在財報中公布的銀行同業數據來對比:
行業不良貸款率1.73% ,鄭州銀行為1.85%;
行業平均資本利潤率9.64%,鄭州銀行為7.17%;
行業平均資產利潤率0.79%,鄭州銀行為0.61%;
行業撥備覆蓋率196.91%,鄭州銀行為156.58%;
行業貸款撥備率3.40%,鄭州銀行為2.9%。
除了橫向的行業對比,如果從縱向的自身對比來看,鄭州銀行的盈利能力等關鍵核心指標也出現了大幅下滑。
2021年,鄭州銀行凈利差2.24%,較上年同期下降0.22個百分點;凈利息收益率2.31%,較上年同期下降0.09個百分點。
鄭州銀行解釋稱,凈利差及凈利息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本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多措并舉讓利實體經濟,從而導致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較上年同期下降;(2)受市場資金成本波動影響,付息負債平均成本率較上年同期上漲。
一方面是貸款利率不斷下行,另一方面存款的成本卻不斷上行,兩頭擠壓,銀行的日子不好過。鄭州銀行表示,2021年本行利息支出人民幣136.16億元,受付息負債規模及負債平均成本率上升等綜合因素影響,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幣9.62億元,增幅7.60%。
無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鄭州銀行已經略顯疲態,急需“新思維”。資料顯示,鄭州銀行董事長王天宇,自2011年3月任職以來,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干了11年;而行長申學清也擔任行長長達10年之久。
而在河南,銀行業的重組正在進行,萬億的中原銀行即將強勢登場,曾經領跑中原金融業的鄭州銀行,還能重返昔日的輝煌嗎?
內容來源: 財經眾議院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