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上市困境,垂直重蹈覆轍,破圈降維打擊

2022-03-08 09:57:36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近日,Keep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如果一切順利,Keep將成為中國“在線健身第一股”。

實際上,這并不是keep第一次傳出上市的消息。早在2021年3月,就有消息稱Keep將赴美IPO,時隔8個月后(2021年11月),又有報道稱Keep已確定赴港上市,彼時,Keep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如今,隨著IPO申請的公布,Keep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燈下,它在過去幾年的發展故事——90后創始人王寧“失戀減肥成功”進而創立公司,Keep借疫情紅利翻身等,被人們津津樂道。

但除去這些故事光環,keep的發展情況也在一直為外界所詬病,其中最大的質疑集中在虧損和前景。

01

持續流血

Keep不缺錢,作為資本市場的“寵兒”,Keep從2014年開始至今總共經歷了8輪融資,最近的F輪融資,已經達到了3.6億美元,并且從C+輪開始,一直有著騰訊控股的參與和支持。

在資本的加持下,Keep的營收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其營收分別是6.63億元、11.07億元、11.59億元,其2020年的同比增速高達66.9%。

快速增長并沒有帶來企業盈利,與之相對的,是持續不斷的巨額虧損,同樣上述三個時間段內,Keep經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6.96億元。Keep的燒錢速度與融資能力同樣驚人。

Keep在招股書中對于虧損的解釋是銷售及營銷開支,“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戶。”

誠然,互聯網行業前期主要靠燒錢跑馬圈地,獲得用戶后再追求長尾收入和壟斷利益也是正常現象。

但Keep的巨額虧損卻更容易導致投資者對其商業模式的質疑,核心原因是因為Keep有一個不太爭氣的“前輩”

02

前車之鑒

這個“前輩”就是早在2019年就已登錄納斯達克的美國線上健身平臺Peloton。這個被稱為“健身界奈飛”的行業領頭羊有過他的高光時刻。

2020年,線下場景因為疫情封鎖,健身愛好者們蜂擁轉入線上,給Peloton們帶來爆發式的成長。

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Peloton營收6.071億美元,同比增長172%,這是Peloton歷史上首個實現盈利的季度。

一年時間內,Peloton股價從17.7美元飆升至最高167.37美元。公司估值高達500億美元,成為當年表現第二好的納斯達克成分股.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噩夢般的2021年。

首先,由于疫情管制的放開,新用戶的增長以及硬件產品的銷售均迅速回落;其次,為了破圈,Peloton收購硬件廠商,建設自有工廠,大幅擴張員工規模,這些都帶來了成本的急劇上升;最后,由于產品設計缺陷導致了兒童喪生,大量產品被迫召回,這給了Peloton終結一擊,也導致了公司滑鐵盧式的慘敗。

又是一年時間,Peloton股價全年暴跌,市值從年初最高567億美元一路跌至最低時的90億美元,縮水近85%。

2月8日,Peloton發布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該季度,其凈虧損達4.39億美元。

隨之而來的是公司地震,聯合創始人弗利辭去CEO職務,原因是經營不善導致股東虧損,被資方施壓。硬件副總裁和商業主管也離開了公司。此外,Peloton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2800人,比例約為20%。

Peloton的表現恰恰映證了資本市場給他打上的“疫情概念股”標簽。

有這樣的“前輩”在,Keep的表現難免不讓市場心生疑慮。

從商業模式看,Peloton是“內容+智能硬件”。硬件方面主要是銷售單車和跑步機,內容方面,Peloton推出健身課程訂閱服務,會員每月需花費39美元,搭配自家單車或跑步機使用。

而Keep則自定義為“運動社交+免費健身課程”平臺,憑借免費健身課程廣泛吸引健身小白用戶。

在招股書中,Keep把自身業務劃分為三條業務線:線上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產品,其中已經有兩項是硬件。

從業務線可以看出,雖然Keep宣稱增加了社交屬性,但其商業模式本質上也與Peloton相同,是“內容+硬件”的模式。

這就意味著,資本市場很難不將兩者的表現放在一起考慮,同時,Keep的發展狀態,也難逃“疫情概念”,疫情嚴重的2020年,keep虧損最低,而疫情穩定的2021年,keep就不得不面對“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帶來的巨額虧損。

巨量的投入當然會帶來大量的用戶,Keep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與2021年,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2970萬及3440萬,其中峰值出現在2021年三季度,達到4175萬。

但月活達到峰值的時間,恰好對應著一個大事件:2021年8月,Keep官宣易烊千璽成為品牌代言人。

流量明星帶來的用戶,是否能轉化成真正的付費用戶,無疑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面臨的難題。

而在市場層面,根據灼識咨詢報告,美國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為每人14268元,但中國只有每人2596元,考慮到收入差距和匯率,似乎短時間內快速增長的可能也不大,Peloton在美國市場尚且難以盈利,Keep所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03

突圍

Keep想要打破類似Peloton的困境,無疑需要做到Peloton沒做到的事情,那就是“破圈”。

為此,Keep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健身空間Keepland、智能硬件KeepKit、新型健身服裝品牌Keepup和健身輕食Keeplite。

不難看出,Keep的選擇是兩條路:

1、做線下

Keep積極探索與傳統健身房的合作方向,傳統健身房的團操教室改造為按次付費的團操課形式,希望能夠降低了健身房成本,也為健身者提供了更多高質量課程和門店選擇,計劃2022年開設100家線下門店。

2、線上電商化轉型

Keep的商城中包含運動裝備、健康食品、男女服飾等8個大類,82個細分小類,幾乎涵蓋居家健身的吃、喝、穿、用全部領域。

但從具體情況來看,Keep還未能展現出突圍成功的可能性。

一方面,線下健身房的商業邏輯與純線上內容產品完全不同,是否有合適的團隊能有效運作,也還是未知數,而線下模式較重,短時間內無疑會增加Keep的運營成本,擴大虧損缺口。

另一方面,雖然自有品牌產品一直是Keep的最大收入來源,占比超50%,但由于采用代工模式,其毛利率較低。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的數據,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的毛利率達到58.8%,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僅為29.3%,還不足以支撐起公司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競爭無比激烈的賽道,無論是健身服飾、運動裝備,健康食品,Keep均有著許多知名競爭對手。

這意味著,在Keep核心的內容領域,要守住護城河并快速擴大收入也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

目前,Keep上的健身內容分為PGC(專業生產內容)和PUGC(用戶生產內容)兩種類型。

一直以來,Keep都是以內部開發和制作錄制的PGC內容為主,包括結構化課程、錄播課和訓練計劃以及直播課。這也是Keep賴以起家的內容核心。

但標準化制作的PGC明顯無法滿足用戶旺盛和多層次的需求。

所以,從2020年開始,Keep在自研的基礎上引入第三方內容,包括第三方授權的錄播內容以及吸引健身KOL入駐。目前,Keep上的健身KOL超千人。

Keep在招股說明書中也表示,PUGC內容非常受用戶歡迎。根據Keep發布的《2021創作者影響力榜》,前十有帕梅拉、周六野、韓小四、語姐姐等健身KOL。但實際上,在這些健身KOL 并非與Keep獨家簽約,他們在Keep上發布的內容也會出現在B站、抖音等大平臺。

而這些大平臺也早已深入入健身內容領域:

根據官方數據,2021年,小紅書上體育運動與健身同比增長202%,有關“健身博主推薦”的筆記已經超1萬篇。

另根據《2021 B站創作者生態報告》顯示,當年B站體育創作者的規模增長了76%。而B站的健身頻道,則有著200多萬的視頻和150億次播放量的規模。

在抖音上,很多健身博主甚至可以每天12小時都在直播。用戶隨時都可以進入直播跟隨主播加入訓練,播放量更是經常動輒上百萬。這對于僅為鍛煉身體的用戶而言,無疑是一種特殊的用戶體驗。

且由于規模龐大,健身的各個細分領域,無論是減脂、塑性、健美操,還是耐力、體能等,抖音上都有相對應的博主,相應的帶貨等延伸服務更是風生水起。

B站健身頻道,150.8億播放,有“全民健身打卡活動”。

所以,Keep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果專注垂直健身的內容市場,很有可能遭遇抖音、B站等大平臺的降維打擊,而且可擴展的空間不夠大;如果選擇破圈,又面臨著異業經營困難、拓展成本高、競爭對手強勁的問題。

能否利用上市的契機,在這樣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扭虧為盈,不再步Peloton的后塵,考驗著Keep管理層的勇氣和智慧,畢竟中國健身市場的滲透率還只有5%,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內容來源: 零點財經

 

關鍵詞: 重蹈覆轍 Keep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Keep 上市困境,垂直重蹈覆轍,破圈降維打擊 2022-03-08
v 研發投入連續三年下降 羅欣藥業的創新藥研發路在何方? 2022-03-08
v 立訊精密造車,被“鎖死”的中國果鏈巨頭 2022-03-08
v 蔚來汽車交付量增速降至9.9%落榜前三甲 對賭6年營收4200億 2022-03-08
v 監管重錘落下!貨拉拉前腳被約談,后腳遭罰40萬 2022-03-08
v 福建省信息所榮獲2020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 2022-03-08
v 林圣彩院士應邀赴省微生物所指導并作學術報告 2022-03-08
v 星火辦黨支部召開2021年度組織生活會 2022-03-08
v 三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增29.3% 2022-03-08
v 1-2月泉州市技術合同成交額12732.71萬元 同比增長168.47% 2022-03-08
v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正式開設《印尼語》課程 2022-03-08
v 第22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青海文化周”活動成果豐碩 2022-03-08
v 四川非遺傳承發展體系日趨完善 2022-03-08
v 天津市認定第一批市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 2022-03-08
v 天津市認定第一批市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 2022-03-08
v 四川部署全國兩會期間文化和旅游行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 2022-03-08
v 福州海警局查獲一起走私凍品案 2022-03-07
v 建陽第一醫院: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她”身影 2022-03-07
v 寧德市持續推進健康寧德建設 2022-03-07
v 漳州市領導督導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提升工作 2022-03-07
v 宣貫新方式!《<福建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條例>釋義》正式出版 2022-03-07
v 北京力促博物館適老化服務水平提升 2022-03-07
v 中國商業會計學會權威認證數字化管理會計師、國有企業管理會計師 2022-03-07
v 彭壽代表:完善政策體系,加速光伏建筑一體化發展 2022-03-07
v 針對水產動物病害,好芝生物推出水產病原微流控核酸檢測試劑盒 2022-03-07
v 晟通集團瘦身轉型,聚焦鋁模、鋁箔優勢產業 2022-03-07
v 賡續偉大精神 攜手風雨同舟黨課進班組“復工復產第一課”在粵開展 2022-03-04
v 思必馳全新智能硬件品牌“思麥耳”來了 2022-03-04
v 羅馬仕聯名潮玩卓大王,開啟桌面充電美學每一天 2022-03-04
v 楓渡酒店即將入駐昆明,喚回記憶中的春城詩意 2022-03-04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