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行業有哪些?醫美、牙齒、植發和眼鏡。
1根頭發,10-30元不等、一次植發花費18000—25000元之間,昂貴的價格加之旺盛的需求,植發,一門賺錢的生意。
但現實,并非如此,植發的錢不好賺。
近日,““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發布上市后的第一份財報,一語概之,營收增長,利潤下滑,毛利增長,毛利率下滑。
植發是雍禾醫療的主營業務,但目前,固發養發似乎更受消費者歡迎。與2020年相比,雍禾醫療2021年植發人數僅增加7770人,養發固發卻增長了46153人。害怕禿頭的人們眼下似乎更傾向于防患于未然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價格昂貴,又事關形象,消費者的要求自然不低,這也導致雍禾醫療負面重重,如植發效果不佳,服務態度差等等。
這些都并非空穴來風,畢竟因夸大效果屢次被監管部門處罰、違規使用非法醫療設備,雍禾醫療在上市前就被挖出存在諸多問題,而消費者對其失望,不過是一開始就對植發抱有太大期望的結果。
植發,瓶頸已現
近日,雍禾醫療發布上市后的第一份財報,2021年全年,雍禾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1.69億元,同比增長32.4%。
雍禾醫療的收入來源于三個方面:
植發醫療服務收入15.65億元,占營收比例為72.2%,同比增長10.8%。
醫療養護服務收入5.82億元,占營收比例26.8%,同比增長173.1%。
其他業務收入2000萬,占營收比例1%,同比增長69.0%。
然而,營收的增長并未帶動利潤的增加。2021年,雍禾醫療經營利潤為2.56億元,上年同期的經營利潤為2.66億元;期內利潤為1.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63億元下降26.3%。
增收不增利,毛利增長,利潤減少,問題出在哪?
雍禾醫療在財報中并未給出具體的原因,只提及與上市生產費用及新建院部等發展開支有關,但從其財報中的披露的數據來看,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要承認的是,一直以來,雍禾醫療的毛利率都并不低甚至在整個醫美行業中都處于高位。
從數據來看,2018年到2021年,雍禾醫療的毛利率分別為7.02億元、8.89億元、12.22億元、15.08億元,分別占收入75.1%、72.6%、74.6%、72.9%。
利潤低,或與雍禾醫療的營銷成本過高有關。
在去年的招股書中,雍禾醫療曾提及,從2018年-2020年,機構的營銷和推廣開支分別為4.64億元、6.50億元和7.80億元,占當年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總收入的49.6%、53.1%和47.6%。
2021年,雍禾醫療的營銷費用更高,僅上半年,就燒掉了6個億,全年醫療銷售及營銷開支更是高達10.73億元,占營收比重為49.5%,但僅換來了10.8%的業務增長。
這意味著,近四年來,雍禾醫療幾乎將一半的收入用于投放營銷廣告,卻收效甚微,巨額的營銷開支擠壓了平臺的利潤空間,也體現了雍禾醫療當前營銷模式的不可持續。
但其實,高度依賴營銷,并非雍禾醫療一家,而是行業的通病。
植發屬于低頻消費,患者復購率低、甚至為零,這導致新客獲客成本畸高。據山西證券研究所曾發布的報告顯示,大型連鎖植發機構,營銷費用流向主要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上營銷方式主要集中在效果類廣告,著重突出效果轉化。搜索類是線上營銷的重中之重,消費者通常習慣在使用搜索引擎獲取第一步信息,因此,植發機構一般會投入大量費用到搜索類廣告。
精準的獲客,價格自然不菲,目前,行業綜合獲客成本已達到平均 2000 元/人,且價格還在高漲,“砸錢獲客”成為行業普遍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高價尋來的用戶,并非都能給植發機構帶來可觀的收入。
2021年,雍禾醫療植發患者的平均消費為2.66萬元,相較于2020年的2.79萬元明顯下降。
營銷成本增加,患者消費減少,利潤勢必被拉低,如此模式下,雍禾醫療要賺到錢,難度不小。
固發,能否成救命稻草
動輒上萬的植發費用,令不少患者望而卻步。相較于亡羊補牢,如今,被教育的消費者們更著眼于防患于未然,在這樣的背景下,日常護發越來越火。
有報告顯示,鑒于消費者逐漸注重頭發護理,考慮到龐大的潛在脫發患者客群和連鎖機構擴張空間,預計未來植發市場將進一步增長。
目前,一些頭部企業正增設頭皮及毛發養護服務,將其經營范圍逐漸擴展為“養發、頭皮護理、植發、頭發養護、生發、 護發”,通過產業鏈延伸獲得新發展。
這其中,植發作為毛發市場分支之一,目前市場份額只占 1%,而包括白發、脫發、頭皮保養等在內的頭皮護理組成頭皮理療市場,則具有更大想象空間,原因在于養發受眾群體不受限制,屬于高頻可復購項目,整體市場規模遠大于植發市場,不少植發機構將其設定為第二發展項目。
雍禾醫療給出的一組數據證實了這一說法,去年一年,雍禾醫療接待的患者總人數約達14.99萬,較2020年約9.11萬患者人數增加64.5%,主要便依賴于養發固發患者的增長。
與此同時,2021年,接受雍禾醫療植發手術的患者人數為5.8萬人,而接受醫療養固服務的患者人數則為人,較10.5萬人,較上年增加78.1%。
植發業務陷入瓶頸,固發業務卻迎來春天,若僅執著于植發,機構們或岌岌可危,相比之下,轉換思路,發力植發+養發+護發模式,或能令機構們產生源源不斷的收益。
千億毛發,亂象叢生
價格昂貴,需求不少,植發的需求有多旺盛?
國家衛健委曾發布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末,中國有2.5億人正在飽受脫發之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其中30歲以下人數占總數的69.8%。
龐大的用戶需求令資本們趨之若鶩。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新增植發相關企業176家,2020年新增169家,2021年1-5月新增80家,平均每周增加3、4家植發相關企業。
行業競爭激烈,為求用戶,惡性競爭,虛假宣傳等亂象蜂擁而至。
有醫生曾公開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植發,譬如頭皮感染發炎、斑禿等情況就不適合植發。而且植發手術不可逆,屬于拆東墻補西墻,一旦東墻淪陷,便無法繼續植發,但事實是,只要患者踏入門檻,人人可植。
在黑貓投訴上,有患者稱,在雍禾醫療某門店植發后,發現兩位種植師在兩側種植區的差異非常大,主要細節表現為種植發角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長短不同,且一個月之后,一側種植區效果良好,另一側則出現頭發混亂生長,存活率低,出現”斑禿“的現象。
另有患者在小紅書吐槽,在雍禾醫療看診過程中,問及醫生專業問題時,被醫生告知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還有患者表示,在花費3萬元植發之后,術后第二年就開始大量脫落,且脫落情況比我植發前還嚴重,對此,該患者稱雍禾醫療虛假宣傳植發效果。
事實上,雍禾醫療確實因虛假宣傳而被罰,在去年提交的招股書中,該機構就自爆僅在2018年就因7起廣告違規被監管部門罰款280萬元。在上市前夕,上海雍禾愛慕門診部有限公司也因擅自使用患者植發前后照片對比做宣傳,以及夸大植發效果涉嫌違規被罰。
此外,對患者極具威脅的是,雍禾醫療部分門診還存在無證醫師非法行醫、門店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卻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行為,以及在行醫過程中使用非法醫療機械。
雖主打植發業務,但從增長態勢來看,養發固發的增長勢頭卻更勝一籌,可這顯然不是雍禾醫療所希望的狀態,畢竟,客單價高的植發業務才是其目標所在。
業務增長乏力,患者體驗褒貶不一,面對重重挑戰,雍禾醫療亟需自醫。
內容來源: 科技浮世繪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