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因平臺收費、服務質量、出行安全等問題遭遇約談、甚至重罰。屢屢挑戰監管底線,貨拉拉的前景或蒙受陰影。
近日,貨拉拉被罰了40萬元。原因是其修改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未依法公開征求意見。
就在不久前,貨拉拉剛剛因為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上漲會員費等問題,被監管部門約談。
結果,一個月之后,貨拉拉就被罰了。
自去年以來,一記監管重拳席卷互聯網貨運行業。但貨拉拉屢屢“知法犯法”,挑戰監管底線。
而此次事件,給貨拉拉敲響了警鐘。
【前腳被約談,后腳遭罰】
2月24日,因修改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未依法公開征求意見,貨拉拉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福田監管局罰款40萬元。
此前,交通部等16部門曾聯合發布消息,要求貨運平臺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管理制度進行規則制定,且制定規則之前必須提前向社會公布,給平臺司機足夠的抉擇和選擇時間,更大程度上保證公平。
貨拉拉顯然是“知法犯法”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1月20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就曾對包括貨拉拉在內的4家互聯網貨運平臺公司進行約談,直指其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上漲會員費等涉嫌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問題。
約談指出,近期貨車司機集中反映互聯網貨運平臺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上漲會員費,誘導惡性低價競爭,超限超載非法運輸等問題,涉嫌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引發貨車司機普遍不滿和社會廣泛關注。約談提醒要求,各平臺公司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舉一反三,立即進行整改。
而針對該次約談,包括貨拉拉在內的各平臺公司均表示,將按照約談提醒要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整改。
然而,也就一個月的功夫,貨拉拉就因修改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未依法公開征求意見,遭到監管部門重罰。
由此可見,貨拉拉在合規經營方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抽傭比例高,仍頻頻修改規則】
事實上,貨拉拉在此之前,已經屢次因涉修改交易規則受到社會關注。
2021年3月,貨拉拉曾因“會員費隨意漲價”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彼時,貨拉拉回應稱,平臺和司機簽訂的協議中保留了平臺進行會員費調整的權利。
而在2021年5月14日,監管部門對貨拉拉等平臺進行約談,明確要求平臺主動降低抽成比例,合理設定并主動降低信息費,整改侵害從業人員權益的經營行為。
然而,貨拉拉不為所動,在此之后更是加快了調整會員費的步伐。
去年8月,貨拉拉在廣州和佛山開始對黃牌貨車征收12%的信息費。要知道,在此之前,貨拉拉對于黃牌貨車并不征收信息費。
而在去年9月,貨拉拉在個別地區下架了“初級會員”、“高級會員”、“超級會員”的套餐,取而代之的,是即將上線的全新三種會員套餐。
然而,有平臺司機通過計算得出,貨拉拉的全新會員套餐雖然較之前15%的信息費比例下調,但實際情況卻是,平臺司機向貨拉拉支付的信息費反而增加了。
也就是說,貨拉拉通過修改交易規則,變相侵害了平臺司機的權益。
去年12月,貨拉拉繼續在深圳地區調整司機會員費。平臺司機表示,收入變得更少了,在平臺接單也越來越難。
事實上,通過調查發現,截止2021年12月,貨拉拉在深圳地區的司機端看到的抽傭比例分別為15%、11%、8%和5%。
這一抽傭比例已經很高了。要知道,根據同業競爭對手——快狗打車的招股書披露,截止2021年9月,該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抽傭率分別為11.7%、9.8%、8.2%及5.8%。
抽傭比例高于競爭對手,貨拉拉還要屢屢修改交易規則,甚至還未依法公開征求意見。
貨拉拉一次次挑戰監管的底線。
【早有上市之心,監管成“攔路虎”】
資料顯示,貨拉拉早在2013年就在香港創立,是最早一批布局同城貨運領域的玩家。
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貨拉拉已然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貨拉拉的交易總額達到205億元,市場份額高達49.6%,市占率第一名。
根據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10月,貨拉拉業務范圍已覆蓋352座中國內地城市,月活司機達66萬,月活用戶達840萬。
作為行業龍頭,貨拉拉勢必會受到了投資機構的熱情追捧。
據統計,貨拉拉已完成8輪融資,其中最后一輪為2021年1月完成F輪融資,由投資圈中的頂級玩家——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領投,總金額達15億美元。
如今,貨拉拉估值高達100億美元。
而就在2021年2月,一起“貨拉拉女乘客墜車身亡”事件將貨拉拉推上了風口浪尖。此事之后,貨拉拉再未獲得任何融資。
早在2021年6月,有報道稱,貨拉拉已秘密提交在美IPO申請文件,擬籌資10億美元。而在同年10月,又有報道稱,貨拉拉或將在港提交上市申請。
對于上述兩則傳聞,雖然貨拉拉都予以否認。但投資機構的壓力就在那里,貨拉拉上市是唯一的方向。
此外,貨拉拉上市也有“圈錢”的目的。
隨著滴滴貨運等后來者的入局,一場白熱化的燒錢大戰,一觸即發。作為行業龍頭,貨拉拉為了能夠維護其行業地位,也需要巨額資金的支撐。
然而,就在去年,一記監管重錘席卷整個行業。伴隨相關政策的紛紛出臺,貨運行業也正在朝著標準化的模式完善。
但是在此期間,貨拉拉仍然因平臺收費、服務質量、出行安全等問題遭遇約談、甚至重罰。
屢屢挑戰監管底線,貨拉拉的前景或蒙受陰影。
內容來源: lite氫財經
作者:梁華梁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