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鄭州樓市拖累的鄭州銀行,去年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飆升

2022-04-15 09:40:25     來源:     編輯:bj001    

受鄭州樓市暴跌影響,2021年鄭州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飆升。

鄭州銀行披露的2021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鄭州銀行的資產總額5,749.8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96%。2021年,鄭州銀行營業收入148.01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2.26億元,同比增長1.85%。截至報告期末,鄭州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00%、13.76%、9.49%。

公開資料顯示,鄭州銀行成立于1996年11月,2015年12月在香港上市,2018年9月在深圳上市。截至2021年底,鄭州銀行資產規模達5749.80億元,在河南省全省設有176家分支機構。在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的2021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鄭州銀行位列第228位;在《清華金融評論》發布的2020年中國城商行總資產排行榜中,鄭州銀行位列第19位。

鄭州銀行定位于服務地方經濟、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積極落實國家戰略和省市重大戰略決策部署,聚焦“商貿物流銀行、中小企業融資專家、精品市民銀行”三大特色業務定位,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綜合化金融服務。

開甲財經注意到,鄭州銀行貸款業務共分為三大類17款產品,具體產品信息如下:

從上表不難發現,鄭州銀行的貸款業務重心在企業貸款,個人貸款業務則主要圍繞房產展開。

鄭州銀行2021年財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鄭州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1.85%,較2020年末2.08%下降0.23個百分點。其中,公司貸款不良率為1.86%,較上年末2.19%下降0.33個百分點;個人貸款不良率2.15%, 較上年末2.24%下降0.0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整體下降的同時,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卻大漲84.62%幅,由2020年末的0.52%上升至2021年末的0.96%。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以及信用卡余額,不良貸款率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

鄭州銀行在年報中披露,截至報告期末,本行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以及制造業,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17%、3.47%、3.57%。截至報告期末,鄭州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余額344.3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70%;不良金額11.9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2.64%。

鄭州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飆升與2021年鄭州樓市暴跌有直接關系。

2021年,鄭州又遭受水災和疫情的雙重影響,樓市和地產企業遭遇了較大壓力。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鄭州市區商品住宅成交面積不足千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創2015年以來新低。到今年2月,鄭州主城區商品住宅庫存量超過1200萬平方米,去化周期接近43個月。一般來說,超過18個月,即是警戒線。

為了扭轉樓市發展的困境,鄭州打響了救市的第一槍。

3月1日,鄭州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該通知被稱之為“救市19條”,具體包括:給房地產企業減負,給個人增加了名額、放松了信貸,并且還放出了之前預告過的大招——貨幣化棚改。

同日,河南省房地產協會出臺了文件,統計了開發企業的融資需求情況。文件顯示,開發企業融資需求將統一匯報給省住建,這也意味著,河南將從省級層面對房企進行一定幫扶。

3月8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大棚戶區改造項目貨幣化安置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集中利用3年時間,大力推進貨幣化安置,確保2024年群眾回遷安置全部完成。通過實施貨幣化安置,滿足動遷群眾多元安置需求,縮短群眾安置周期,提高安置效率,減少過渡安置費用,集約建設用地,消化存量房源,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持續發展。

注:棚改貨幣化安置,是指政府直接以貨幣的形式補償被拆遷棚戶區居民,而后居民再到商品房市場上購置住房。

隨著一系列“救市”政策出臺,鄭州樓市整體出現回暖跡象。

據鄭州360房產網統計,2022年3月份鄭州市新建商品房批準預售5122套,比2月份的3482套增加47%。與此同時,鄭州市3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9680套,比2月份的6324套增加53%;但同比2021年3月份的15483套減少了37%。

相比新房市場,鄭州二手房市場復蘇更快。據鏈家網統計,3月份鄭州在售二手房數量近7.6萬套, 2022年3月份,鄭州全市二手房共成交5273套,較上月的3332套增加57%;同比去年3月份的5498套減少了4%左右。

內容來源:開甲財經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被鄭州樓市拖累的鄭州銀行,去年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飆升 2022-04-15
v 蔚來停產,李斌難捱 2022-04-14
v 晉商銀行:營收增速創四年來新高,房地產業不良貸款暴增30倍有余 2022-04-14
v 安心財險經歷“1元保”風波后現狀如何?2021年全年凈利潤虧近2億 2022-04-14
v 雍禾醫療亟需自醫? 2022-04-14
v 造車、貨運、出海,誰是滴滴的第二條生命線? 2022-04-14
v 2021年營收竟不到200億,被指卯吃寅糧,汾酒遇到了什么“梗”? 2022-04-14
v 羅振宇創業板之路遇阻,知識付費該誰買單? 2022-04-14
v 零跑流血上市未卜,超越特斯拉之夢難圓 2022-04-14
v 陌陌沒落了 2022-04-12
v 微盟2021年報出爐:去年虧損近6億、近一年股價跌幅超7成 2022-04-12
v 9個月虧損近5億元 業績不穩的薇美姿上市路不太好走 2022-04-12
v 復星國際難言“快樂” 2022-04-12
v 老藥力竭、新藥待成,步長制藥進入青黃不接時刻? 2022-04-12
v 加盟商大量解約,“賭徒”酒仙網還能挺多久? 2022-04-12
v 知乎在港招股背后:阿里、京東血虧 啟明創投、今日資本等選擇減持 2022-04-12
v 青島銀行轉型路漫漫其修遠兮 2022-04-12
v 小鵬汽車?何小鵬之憂:為何越賣越虧? 2022-04-11
v 誰的陽光保險? 2022-04-11
v 曹操出行“打游擊”,頻繁上演“捉放曹” 2022-04-11
v 新力財報“難產”,董事長想當“逃兵”? 2022-04-11
v 段先念告別華僑城,他的“曲江模式”走通了嗎? 2022-04-11
v 從300億到90億,知乎流血赴港IPO 2022-04-11
v 烏江榨菜四面楚歌,未來發展何去何從 2022-04-11
v 云從科技“流血”上市,“AI”光環背后的憂與困 2022-04-11
v 中國平安的自我救贖 2022-04-11
v 負債重壓 雅居樂恐難再“樂” 2022-04-11
v 獐子島后繼有人,未名醫藥人參要冬眠 2022-04-11
v 第三次被中止IPO審核的土巴兔:毛利率高,凈利潤率低 2022-04-07
v 新網銀行艱難走出美利車事件陰影:去年凈賺9.2億,董監高砍薪一半 2022-04-07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