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一場宮廷政變。都說皇帝喜歡殺功臣。然,秦始皇沒殺趙高、李斯,結果趙高、李斯把秦始皇的兒子、女兒殺得干干凈凈。
劉邦除了殺幾個異姓諸侯王,留下了蕭何、張良、曹參、陳平、周勃等等等,一大批功臣,結果怎樣呢。
劉邦、呂雉在世時對周勃、陳平,實在是對他們恩寵有加吧,結果劉邦、呂雉一死,周勃、陳平借劉襄造反的理由,將呂氏一族鏟得干干凈凈,還將劉邦的五個嫡孫殺害。
(相關資料圖)
問題來了,既然劉邦、呂雉對一群功臣如此之好,他們為什么要殺害劉邦、呂雉的孫子們呢?
劉邦、呂雉
劉邦40多歲了,除了和曹氏有個私生子,自己是個泗水亭長好象就剩下混了。但是,劉邦天生就有馭人的本領。
雖說是混,卻也混得個國家干部蕭何、曹參等人的關照。有蕭何在,劉邦一分錢沒有,就敢高聲吆喝"賀萬錢"。這一吆喝,吆喝回了正置妙齡的大家閨秀做老婆。
劉邦當差,蕭何總要貼補私錢。劉邦縱徒匿隱芒碭山,蕭何不得幫他擦屁股。陳勝吳廣起義了,蕭何、曹參也跟著劉邦貼心貼肺地打江山。
劉邦打勝仗了,哥們們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劉邦的窩被雍齒獻給魏國了,蕭何等一伙就跟著劉邦四處逃竄。小販周勃見這伙人不錯,扔下地攤也加入到劉邦的起義軍中,拼死幫助劉邦打天下。
得了天下的劉邦,非常看重這群哥們。"安劉氏者,勃也"這是劉邦的遺詔。可見對周勃是何等的信任。
呂雉稱制是為劉邦守江山,大漢在呂雉時期,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這是呂雉的功勞,也是呂雉的政治資本。呂雉的妹夫樊噲是劉邦的生死兄弟,他的侯是劉邦封的。
劉邦彭城戰敗,被項羽打得四處逃命時,是躲在呂雉哥哥呂澤的窩里修養生息的,呂雉的兩個哥哥在劉邦打天下時,功勞也并不比誰小。
劉邦死了,呂雉為了控制功臣們的權力欲,發展了娘家勢力,其目的是為了控制功臣的野心,保住劉氏江山,因為劉弘還很小,撐不起大漢江山。
陳平、周勃
陳平,是個有知識的農民,家境貧寒,乘陳勝吳廣起義東風,先投奔魏王咎,后加入項羽陣營,又后來投奔劉邦集團,成為劉邦集團的第一謀士,陰謀家。他的成功當是古代逆襲的最佳案例。
周勃,小商販,吹鼓手,力大能拉硬弓。雖然沒有文化,打仗卻有其特殊的本事,深得劉邦的信任和重用。
別看周勃武將出身,沒文化還口癡,卻長著一顆長舌婦的心,經常跑到劉邦面前打陳平的小報告。說陳平三易主不忠,盜嫂道德敗壞,還貪污受賄人品不端。
然,非常奇怪的是他們在殺劉邦嫡孫的時候,怎么又結成同盟了呢?只有一個解釋:利益、權力。當武將與陰謀家聯盟時,血腥就無可避免,利欲熏心使人忘恩負義。
可憐劉邦、呂雉,防了這個,防了那個,卻遭到了最寵信的重臣們算計,自己的5個嫡孫被殺不說,就連漢文帝的4個兒子和樊噲的兒子,都被陳平、周勃殺了。
劉邦、呂雉雖然沒學過幾何學,但他們知道三角形最穩定。
劉邦臨死前把幾個兒子都封了王,然后歃血立盟"非劉氏不封王"。目的就是防范外戚奪權,他將劉氏封王做外圍,老功臣們在朝內制衡朝政,呂雉輔政皇權竭力控制老功臣,必要時利用老功臣壓制外圍劉氏政變。如此,三方勢力勻等互相制約。
呂雉想發展娘家勢力,也是想用三方勢力勻等互相制約的機關,保住她的孫子劉弘的江山。無奈,呂祿、呂鏟無能,呂氏一族白白地犧牲在皇權保衛戰中。
劉邦和呂雉算來算去,算到最后還是被老功臣算計了。
父子情、君臣恩、夫妻愛、師生誼。在大漢的皇權面前,都是那么的蒼白,那么的脆弱。
權力、利益!你爭我奪。到頭來"一杯凈土掩風流"。
陳平、周勃殺劉盈5個兒子的理由居然是,這5個孩子不是劉盈的兒子,是呂雉撿來的
陳平、周勃鏟除呂氏一族后,怕劉盈的兒子長大后為祖母家族報仇,所以就編造出謊言說劉盈的5個兒子是呂雉撿來的。
那皇子都是可以撿的嗎?且不說皇妃們受寵懷孕的登記有多嚴格,就這10月懷胎也是要給人看的吧。在民間想詐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在皇宮里,整天幾十個宮女、太監們圍著,連咳嗽一聲,都能傳出10里之外。
我們還記得"大紅燈籠高高掛"吧,陳家4姨太想詐孕,人家就一個丫鬟,結果僅詐孕一個月就露餡了。
說劉盈的兒子是呂雉撿來的,還撿了5、6個孩子,簡直是天方夜譚。
劉邦說什么"安劉氏者,勃也。"周勃、陳平在呂雉給呂氏封王時,他倆可是舉雙手贊成的呀。再說了,若周勃真安劉氏,政變后應該力推文韜武略的劉襄當皇帝才對呀。為什么偏偏要選一個在他們眼中面乎乎,外戚又沒有勢力的劉恒。
還不是他們以為劉恒好控制,然后手握大權把持朝政。
周勃、陳平千算萬算,結果被天算了。劉恒一點也不面。他的陰謀、陽謀比陳平、周勃加起來更勝幾籌。
陳平一個陰謀家,劉恒認為他翻不了天,就把他晾在一邊,他的兒子也不咋地,算是放過了他們父子。
周勃父子倆可就慘了,兩代人始終被劉恒父子倆認定謀反。坐的坐牢,殺的被殺。
天道!
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