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措并舉守護“精神圖騰”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一是深挖內涵。深入研究挖掘四川黃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時代價值,普查梳理四川黃河流域文化資源2181處、旅游資源5756處。創新提出“河源文化”,從江河文明對話源由、綠色生態文明源頭、特色民族文化源流、紅色長征精神源泉等方面闡釋四川黃河流域厚重的文化內涵,與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共同構建黃河文化多元一體格局。二是規劃引領。出臺《四川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方案》,明確規劃編制、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利用、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等9方面22項工作。編制《四川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四川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和文物保護、非遺保護、大草原文化和旅游品牌等專項規劃。三是整體保護。統籌推進黃河國家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組建“大草原”文化和旅游發展聯盟,聚焦特色民族文化、瀕危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設河曲馬黃河草原文化、嘉絨藏族文化等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奮力推動四川黃河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傳承弘揚。加強“河源文化”宣傳,舉辦“黃河第一灣·安逸走四川”四川國際文化和旅游節,舉辦黃河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壇、“黃河萬古流”實景交響音樂會,開展“黃河情四川韻”專題宣傳,創作《牦牛革命》《若詩若畫若爾蓋》等文藝精品,講好“黃河故事”,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標簽: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