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3年8月30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劉淑芳通訊員 陳 卓)從“三來一補”加工制造到高端制造,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域實現“領跑”,經過40多年的創新發展,深圳工業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是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制造業當家,也是深汕特別合作區探索新型工業化和進一步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發力點。
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深汕指明了發展方向:打造重大產業項目承載地、新引進重大項目目的地和區域高質量發展孵化器、驅動器,著力構建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主,以新型儲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機器人產業為輔的“一主三輔”現代化產業體系。近期發布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賦予深汕特別合作區全域建設為世界級汽車制造城的使命任務。
(相關資料圖)
瞄準高端高新
鏈式招商擴大“朋友圈”
深汕特別合作區緊盯“鏈主”企業,瞄準“領軍”企業,引進符合“一主三輔”產業鏈發展需求的項目落地,構建強大的產業“朋友圈”,形成優質企業“強磁場”。
今年7月,滑板底盤賽道領跑者悠跑科技正式牽手深汕特別合作區,將大灣區總部落戶深汕,吸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集聚發展。雙方僅用26天便洽談好合作框架協議,開創了重大產業項目招商引資新樣本。
今年以來,深汕特別合作區實施產業大招商“突破年”行動,搶抓大產業、搶跑新賽道,加快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區領導、各行業主管部門、各鎮、區屬國企四級聯動招商機制。赴上海、江蘇、北京、浙江、香港等地開展招商引資,與協鑫集團、鑫宏業、佛吉亞等達成合作意向。儲能企業深汕智造城合作交流活動成功舉行,對接18家重點儲能企業,與貝特瑞等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最好的營商環境就是企業覺得辦事方便,企業的合理訴求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決。”在大力開展“一主三輔”產業招商的同時,深汕特別合作區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實施與深圳“同城同質同效”營商環境行動,落實深圳開展“我幫企業找市場”等專項活動,協助解決企業在審批、成本、用工、平臺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
飛馳智能科技產業園項目是深汕今年首個出讓土地的工業項目,以生產汽車智能座艙為主,打造比亞迪核心供應鏈。該項目立項伊始,深汕特別合作區在審批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促成項目實現當年拿地、當年開工,正全力向當年投產、當年升規、當年納稅目標奮進。
“站在新一輪世界科技和工業革命的角度,縱觀百年汽車發展歷史,深汕‘一主三輔’產業布局搶抓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機遇,布局了新型儲能新賽道,將成為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重要一環。”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龔曉峰建議,深汕“一主三輔”產業布局要立足“全面規劃、重點突破”,要圍繞相關企業精準招商,圍繞落地企業精準培育,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通供應鏈、完善利益鏈,挖掘鏈條潛力提升產業優勢。
堅持龍頭牽引
“鏈”就千億產業集群
制造業立區,從哪立?制造業當家,如何當?深汕選擇龍頭牽引,狠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
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其深圳總部正式下線,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零部件項目17條產線已經投產,二期項目正加快建設沖刺投產,打造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下一個產量增長極。
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總投資250億元,全部達產后年產值預計超2100億元,毋庸置疑也是當前深汕打造世界級汽車制造城的龍頭項目。依托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深汕特別合作區大力招引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三電”領域以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智”領域優質企業,已集聚超20家新能源汽車企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除了比亞迪以外,近年來,深汕特別合作區抓好龍頭牽引、大企業帶動、大項目引進等,形成了以大企業做實大產業、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的態勢,還引進了悠跑科技、壁虎科技、京西重工、力勁科技、東風李爾等新能源汽車細分領域重點頭部企業,集聚一批創新活躍、高利潤、高附加值的優質產業項目。
“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專。”在深汕加快構建“一主三輔”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也培育了維度數據、威可特、瓏璟光電、好兄弟等12家專精特新企業和22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截至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引進產業項目106個,已投產45個,開工在建42個,開展前期工作19個,計劃總投資超過980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產值超3600億元。
龔曉峰認為,“深汕打造世界級汽車制造城,企業是主體,要培育和引進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進一步推動協同創新和集群化發展,引領產業邁向價值鏈更高端,構建相互支撐、高效協同的產業發展新態勢。”
強化要素保障
蓄勢賦能高質量發展
深汕堅持下好高品質產業空間供應保障“先手棋”,加速整備“平方公里級”高品質土地空間,加快打造“百萬平方米級”高標準產業用房。
廣闊的土地空間、相對低廉的土地價格,成為吸引許多制造業企業落戶深汕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深汕新簽訂征地協議約185公頃和新增土地移交約260公頃,完成土地供應298公頃,其中產業用地供應207公頃。新建成6萬平方米產業空間,新增“工業上樓”項目9個,廠房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創新“村企合作”開發留用地模式,新建蛟湖產業園、新田坑村民小組工業留用地項目,預計新增產業用房30萬平方米。深汕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創新產業園等8個產業園可提供280萬平方米成熟的產業空間。
同時,深汕圍繞產業集聚增強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聚焦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抓好大環境、優化大配套,做強高質量發展支撐保障,讓企業放心投資、舒心經營、安心發展。
廣汕高鐵今年9月將通車,深汕高鐵深汕段土地整備全面簽約,深汕樞紐簽署代建協議,深汕西高速改擴建工程全面開展控制性工程施工;小漠國際物流港開通中東、東南亞、港澳外貿航線,今年9月全力沖刺出口汽車1萬輛。今年將建成500千伏深汕站等5個輸變電工程。同時,深汕正在加快構建與深圳一體化的醫療、教育、住房和交通體系,讓企業在深汕享受深圳優質公共服務資源。
“深汕打造世界級汽車制造城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斷創新發展,不斷超越突破,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龔曉峰看來,要保持制造業創新發展動力,必須注重產研結合、產教結合、產需結合、產融結合,解決制造業發展的技術、人才、市場和資金等必備要素。
在深汕大地上,“以產興城、制造業立區”這篇大文章揭開了新的篇章。新征程上,深汕將加快構建“一主三輔”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在新的高度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