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劉輝 特約記者劉圣宇
【資料圖】
今年5月7日,重慶市奉節縣竹園鎮九龍村一處危巖即將垮塌,災情就是命令,奉節縣應急管理局局長肖建華得知信息后,火速帶領應救援隊伍趕往現場,發現危巖已經搖搖欲墜,危巖下,6戶居民13人渾然不知危險即將來臨。應急救援人員當機立斷,分頭做百姓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撤離,剛剛撤離不久,危巖轟然垮塌,村民的房屋變成一片廢墟!
近年來,奉節發生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起,但沒出現一起傷亡事故。肖建華認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責任感為百姓的生命財產負責,是一個應急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良知。因此,奉節縣從上到下,牢固樹立了“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理念,探索出四個“3”,筑牢應急安全防線。
查隱患
核災情
忙救援
奉節縣委書記張果檢查煙花爆竹倉庫
奉節縣人民政府縣長鞏義勝慰問重慶市專業應急救援奉節支隊
奉節縣常務副縣長胡云清現場指導大比武活動
重慶市應急局張斌專員在永樂鎮慰問受災農戶
奉節縣應急局局長肖建華部署工作
“三定”繪就平安和美之城
“定”目標,掛圖作戰。2021年底,奉節縣第十五次黨代會召開,明確“統籌安全發展和安全行動計劃”目標,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樹牢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h應急局清晰確定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路線,實行掛圖作戰。對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質災害等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區域排查、執法等給予制度性安排和部署;對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煙花爆竹、礦山、旅游、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實行責任倒查;建設應急物資儲備救援一體化基地,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等列出時間表。
“定”責任,層層落實。2022年初,奉節縣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縣應急局局長任縣安委辦主任,組建鄉鎮應急隊伍,落實安全管理責任。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社三級安全管理員制度和“三位一體”工作體系,設置安全管理網格,將網格員納入應急管理信息員隊伍,構建應急管理體系新格局。
“定”政策,多方聚力。近兩年來,全縣圍繞部門、鄉鎮、村(社區)聯動應急防控、考核督查、資金保證、裝備更新、技能培訓等方面出臺政策60余個,構建起一整套針對性強、易操作的安全應急政策體系。
“三策”夯實安全發展之基
安全“智”治策。堅持“數字賦能”,不斷強化智慧應急能力建設,以智慧化、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能力大提升。
一是建好智慧應急信息化平臺。圍繞指揮協調、監測預警、救援處置、風險防范等核心業務,建設全縣應急指揮網和縣、鄉兩級應急指揮平臺,全力構建快速反應、科學決策、高效指揮的應急救援信息化體系,現奉節縣智慧應急信息化平臺正加快建設。
應急信息平臺
二是建好“一圖一表一庫”共享平臺。全覆蓋編制全縣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風險點分布圖、大型地災點和重點隱患點一覽表,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數據庫,全力做到有患必治、治必銷號、掛圖作戰。目前共建立49個?;凤L險點、273個消防安全風險點、113個關閉煤礦風險點、12個非煤礦山風險點、1547個地災點、18個交通運輸站風險點、54個水庫風險點。
三是建好三峽庫區地質安全監測平臺。對庫區44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面落實GNSS自動化專業監測設備;在三馬山、王家坪、老縣城、寶塔坪4個長江兩岸建城區,建立自動化地質安全監測網絡體系;發布全市首個區縣“地災避險五色圖”,按風險等級精準預警。同時利用InSAR早期識別庫區地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近五年來共發生地災險情293起,均成功避險,無人員傷亡,并連續十八年已有地質災害點實現“零傷亡”目標。
災情提前預防
隊伍建設策。組建重慶市專業應急救援奉節支隊,形成1個直屬分隊、8個片區分隊、33個鄉鎮(街道)小隊、N個村(社區)的“1+8+33+N”應急管理隊伍,確保迅速反應、有條不紊,做到“集中指揮、分線作戰”。
其中直屬分隊配備專業應急救援人員41人,下設戰斗班3個,司機班、后勤班、通訊班各一個;片區分隊配備救援人員215人;33個鄉鎮(街道)按5-8人組建專業應急救援小隊;392個村(社區)按15-20人標準組建,先期處置救援力量達到6000余人。
33個鄉鎮(街道)應急救援小隊
救援小分隊
源頭治理策。針對企業,以“知風險、明職責、會操作、能應急”為工作要求,著力打通企業安全生產責任“最后一米”,從源頭防范化解安全風險,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企業加強安全生產風險管控
積極推廣企業一線崗位員工安全生產責任制,由員工自行制定風險清單和職責清單“兩單”,同時員工還佩戴操作流程卡和應急處置步驟卡“兩卡”,并組織企業職工繪制一張逃生路線圖。針對不同企業類型、不同管理層級、不同崗位職責,科學制定各層級隱患排查表,調動和激發員工“主人翁”意識,嚴格落實“日周月”隱患排查。2068家企業已經完成安全責任公示牌、重大風險管控公示牌、重大隱患整改公示牌上墻。
指導關閉煤礦轉產扶持工作
針對家庭,動員每家每戶開展安全隱患排查;針對社區,定期開展電動車充電安全排查;針對農業機械使用,開展農機安全技能培訓。同步廣泛開展應急演練,提升公眾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動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社會環境,筑牢安全生產的人民防線。
“兩單兩卡”示范現場會
“三強”打造安全應急鐵軍
千方百計找資金、擠資金,全方位推進保障工作,確保應保盡保。
強化執法車輛保障。投入資金533.9萬元,購置應急管理專用車39輛,統一規范車輛標識,租賃給32個鄉鎮(街道)和重點監管執法單位,用于基層應急搶險救援、突發事件處置和應急綜合執法等方面。同時租賃費、維保費、燃油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減輕基層負擔。
應急管理專用車
執法人員換裝
強化物資儲備保障。投入資金388萬元,新建應急物資儲備庫3900平方米,可長期儲備“森林防火、防汛抗旱、事故救援”三大類應急物資110個品種、10萬件以上。目前儲備各類物資7.8萬件,其中縣級儲備4.2萬件,鄉鎮(街道)儲備2.9萬件,村(社區)儲備0.7萬件。
應急物資儲備庫
強化救援訓練保障。升級改造原上壩中學建成縣應急綜合訓練基地,占地48畝、建筑面積2.1萬余平方米,可同時滿足2000余人訓練需求,達到聯管、聯建、聯防、聯訓、聯勤、聯動“六聯”效果。制定《奉節縣應急救援隊伍訓練演練工作方案》,常態化開展實戰演練、實地訓練和戰斗訓練,組織救援隊伍開展比武競賽,基層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和處置水平不斷提升。
奉節縣應急綜合訓練基地
“三嚴”鑄就應急執行體系
制度執行“嚴”落實。為進一步壓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確保安全工作“最后一米”有事干、有人干,嚴防一般事故,杜絕較大及以上事故,出臺《奉節縣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的通知》,實行“五必須”工作要求、“五追責”責任機制。
現場排查災情
“五必須”:安排部署必須到位,現場檢查必須嚴格,問題整改必須徹底,跟蹤督促必須有效,應急處置必須及時。按照崗位職責落實統籌安排、周密部署工作;執法檢查和隱患排查必須到現場,規范制作檢查記錄、影像資料等;嚴格實行隱患問題限時銷號管理,銷號必須到現場復查復驗;整改任務臺賬式管理,實行“周調度、旬督辦、月清零”;嚴格執行24小時應急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
“五追責”:未按“五個必須”要求履職盡責,對相關責任人發現一次給予通報批評,發現兩次給予誡勉,發現三次給予免職、降職等組織處理;對因工作履職不到位造成重大安全風險、財產損失或造成一般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對分管領導給予通報批評、誡勉等組織處理,主要領導向縣委、縣政府做出書面檢討;造成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對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采取調離崗位、誡勉、免職、降職等組織措施;對違紀違法行為移交縣紀委監委依紀依法審查調查,并視情節給予黨紀政務處分,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監管盲區“嚴”管理。下發《奉節縣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明確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屬事屬地監管責任和聯動機制的通知》,對交通運輸、建設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礦山、工貿、市政等20個重點行業部門和33個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屬事屬地監管責任邊界進行詳細劃分,防止推諉扯皮,從而形成有效聯動機制。
事前問責“嚴”考核。創新出臺《奉節縣安全生產督查責任追究辦法》,在全市首提“安全生產事前追責”理念,以總則、督查方式、督查內容、督查結果運用、督查問責情形、問責程序、附則七章內容和二十一條具體要求為著力點,為加強安全生產明查暗訪提供有力導向,有效推動全縣安全生產領域監督管理和各項重點工作措施落實。2022年以來,堅持每季度開展安全生產督查,警示曝光7次、約談部門5個、印發督辦通知42份、點對點通報單位12個,倒逼各級各部門擔當作為、嚴防死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