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朝陽公園的西南角,一座充滿文化、藝術氣息以及科技感的建筑悄然而立,與周圍的環境完美融合,不張揚,又如此顯眼。這就是鳳凰中心(香港鳳凰國際傳媒衛視),國內首個完全由本土團隊自主打造的地標建筑,業內人稱“鳳巢”。
這是一座面向未來的建筑,美國建筑師Joseph Giovannini評論其“意味著現代建筑創新的接力棒已經傳遞到中國人手中。”鳳凰中心基于數學模型“莫比烏斯環”的概念設計,又契合中國太極文化的圓融之感,但它最為人稱道的,在于為了實現設計上的創新而克服了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充分利用了數字信息化技術,達到了精確、高效的工程控制與建造配合,帶有強烈的數字印記。
鳳凰中心通過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于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實現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作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的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提出了“數字建筑”,二者的理念不謀而合。目前,北京CBD核心區第一高樓,526m的Z15地塊“中國尊”,也在實踐著數字建筑相關技術。
建筑的進化:“數字建筑”
在談數字建筑這個前沿的科技概念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建筑是什么。一般意義上講,建筑可以從三方面來剖析,那就是它的使用功能、文化符號以及藝術創作。最初,人們更傾向于一座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否遮風擋雨,是否冬暖夏涼。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內涵、美學價值,開始被更多人關注。而當下,現代科技在高速發展,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如何實現建筑的綠色、生態、智慧、宜居已成為最迫切的需求。
面對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科技應用層出不窮,建造過程也必然發生著改變。深耕建設工程信息化領域近20年的廣聯達公司,在今年正式提出了“數字建筑”概念,即在實際建造之前,增加虛擬建造過程。也就是說,基于BIM技術實現建筑實體的數字化,與VR(虛擬現實)技術集成應用,實現建造過程的數字化,并通過建造全過程的仿真模擬,對建筑設計、施工方案等實現全方位的優化,將建造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實現消除,最終指導實體建造過程。這樣,建筑產品將包括實體建筑和數字建筑兩部分。數字建筑還將在后期的運維中發揮重大價值。
從原生態建筑時代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到工業化建筑時代的“人定勝天”與環境相割裂,再到智慧建筑時代的“天人合一”、“數字鏈接”,建筑的進化顯而易見。而“數字建筑”所代表的,不止是實現更大膽和有藝術價值的建筑設計、減小項目風險并節約資源和成本,還可以讓整個建筑與環境更加契合,讓建筑本身運轉更生態、更智慧。
“數字建筑”讓更多創意成為可能
對建筑設計師來說,不僅要考慮建筑本身的結構合理性,也要考慮建筑的實用價值、環保價值、生態價值、美學價值等;對于施工者來講,要考慮建筑的可施工性,以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經濟性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復雜、異形、多元化的建筑越來越多,這必然為建筑施工帶來更大的難度,例如鳥巢、水立方,以及前文提到的“鳳巢”。
“數字建筑”能幫助更多的建筑創意成為可能。例如一個前沿的設計構想,對建筑形體、結構的設計等都提出挑戰,僅靠傳統的二維方式圖紙,無法實現和表達設計意圖,這就需要通過三維、數學模型等數字化的設計工具輔助。同時,也需要基于BIM、VR技術的數字建筑手段,通過數字化模擬使得設計有更多的試錯機會,去不斷嘗試各種猜想,在信息模型上進行構建和重構,最終優化出最完美的設計方案,通過3D的數字模型展示出來。施工時,可基于這個數字模型,模擬整個工程的建造過程,包括成本、計劃、質量和工藝等,將施工問題消除于未然,保證順利實施。
“數字建筑”保障項目風險前移
數字技術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例如今年6月成功發射的長征七號火箭,作為我國第一型“數字火箭”,采用了全數字化手段研制,在試驗裝配階段,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提前預見可能發生的問題,確保火箭試驗、裝配一次成功。再例如醫學界提出的“數字人體”,在動手術之前,可以先在數字人體上模擬一遍,以規避手術過程中隱藏的風險。同樣,“數字建筑”也確保了整個工程項目的風險前移。
在實體建造之前,對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通過BIM技術進行模擬,如果哪里出現了失誤,在數字建筑上就可以清晰的體現出來。再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的數據分析,得出最優化的施工方案。這樣既避免了在動工后再發現導致無可挽回的損失,也可以及時調整,做出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最優規劃。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對大型施工項目來說,一個小小的失誤或許會引發不可想象的大問題,而數字建筑對項目風險的前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數字建筑”實現個性化定制
隨著互聯網時代“以人為本”的產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個性化定制正是未來的消費趨勢。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記者會答記者問時,把“定制化生產”納入了發展“新經濟”的范疇,將其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那么,如何實現建筑的個性化定制?廣聯達研究院院長劉剛曾講過一個例子,全球服裝定制供應商平臺紅領集團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作坊裁縫概念,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在一條生產線生產出不同款式的西服。而數字建筑同樣可以顛覆傳統建筑業的商業模式,將開發商蓋房子,消費者買房子的傳統方式,轉變為消費者先通過“數字建筑”,體驗并定制出極具個性的房屋模型,開發商通過“數字建筑”所表達的定制需求進行開發,實現按需建筑,一戶一房。
不要以為蓋房子這樣的大件就不能定制了。有了數字建筑,未來想住什么房子,都可以先自己設計,選好地段,再去找開發商體驗建模。
“數字建筑”讓建筑不留遺憾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建筑是遺憾的藝術”。今年年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克拉瑪依論壇上,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談到,建筑在竣工后,其工程的質量、成本、進度等往往會不如當初計劃的那般美好,要么與規劃設計不相符,要么資金超出預算,竣工一拖再拖。如何讓一個費心、費時、費錢的工程變得省心、省時、省錢?如何讓建筑不再是遺憾的藝術?廣聯達提出的解決方案正是“數字建筑”。
“數字建筑”可以分為建筑實體數字化、建筑運行數字化、建筑管理數字化三大方面。即通過BIM+3DGIS,實現整個建筑實體的虛擬化;通過物聯網、智能設備的集成應用,讓虛擬建筑與實體建筑連接,實現建筑的感知化;通過業務系統平臺,集成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應用等,實現建筑管理的智慧化。基于這三層的“數字建筑”支撐建造全生命周期虛擬建造,降低項目成本、消除項目風險、提高建筑品質等,讓建筑不留遺憾。
當我們實現了虛擬建造指導實體建造時,最后會形成兩個建筑,一個是物理上的、能明確感知的、經常使用的實體建筑,另一個就是數字建筑。
“數字建筑”助推行業創新發展
隨著技術應用的進步,除BIM技術之外,通用的信息技術包括智能設備、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VR、AR、GIS、3D打印等都已開始進入了建筑領域。這也讓“數字建筑”這一基于前沿科技的全新概念逐漸成為可能。
廣聯達公司作為我國建設工程領域上市公司,有近20年的建筑行業專業應用沉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廣聯達也緊跟時代潮流,積極轉型升級成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立足建設工程領域,圍繞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以建設工程領域專業應用為核心基礎支撐,以產業大數據、產業征信、產業金融等為增值服務,致力于打造專業化、平臺化、全球化企業。
產業互聯網時代,建筑的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都將面臨轉型升級。“數字建筑”既符合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也正是智慧建筑實現的一大基礎。在建筑產業面臨+互聯網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數字建筑如同風向標,指引出了一條建筑行業創新發展的康莊大道。廣聯達公司也將立足于專業應用,通過新技術應用實現“數字建筑”,積極打造虛擬建造數字化平臺。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