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Bata鞋履 核心科技不斷創新發展

2016-11-07 14:06:20     來源:     編輯:bj001    

Bata品牌于1894年誕生于捷克。120多年來,Bata不斷推動世界鞋業的發展和創新,

成為世界鞋業歷史發展歷程中“鞋的代名詞”。

品牌名:Bata

創立時間:1894年

起源地:捷克

品牌類別:源自歐洲舒適鞋履品牌

范 圍:男鞋、女鞋、童鞋、安全鞋、工業鞋、運動鞋

產 地:意大利/中國

Bata始終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制鞋理念,在全球設立七大研發中心,確保產品在結構、材料運用及款式設計不斷創新,為全球顧客提供優質而舒適的鞋履。

Bata精心制作的每一款鞋履都符合舒適穿著的制鞋理念,并采用世界上領先的研發技術。

無論是選材,還是設計,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體現出品牌百年傳統的制鞋技術與工藝。

來自意大利研發中心的Bata四大功能系列產品:透氣、超軟、防靜電、減震為全球消費者

提供舒適穿著體驗。

Bata的品牌故事

Bata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在摩拉維亞人Lukas Bata成為鞋匠之前,并不是所有鞋子的大小、長度都相等……1894年,Tomas Bata –Lukas Bata第九代傳人在捷克注冊了T&A Bata鞋業公司, 從一開始,Tomas Bata傳承傳統的手工作坊的同時,創辦了現代化的工廠,成為把機械化生產引進歐洲制鞋業的第一人,并成功研發了歐洲第一款實現機器化生產的鞋-Bataovaky,改變世界鞋業發展和生活方式,讓所有人都穿得起鞋子。

1907年,Tomas Bata在Zlin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店鋪。

第一次提出了“顧客就是上帝”的現代化零售機制,并一直堅持把服務顧客放在第一位。

1908年,Tomas Bata開始創造性地利用廣告切入零售市場。

1928年,Tomas Bata開始利用電影進行營銷,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吸引了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制片人。

1930年,Bata成為全球最大的鞋業出口商,并購買了輪船越洋運輸自己的產品。同年,Tomas Bata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歐洲的福特”。

到20世紀30年代末,Bata經營管理63家公司,遍及各個行業。但鞋業(工廠、制革廠、店鋪)依然是其核心業務,在30多個國家的年總銷售量達到6000萬雙。

時至今日,歷經Bata家族四代人的開拓創新,Bata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鞋業集團公司之一,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每天服務一百萬名顧客。

作為Bata創始人Tomas Bata,不僅是世界鞋業發展的開拓者和先鋒者。他對制鞋業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對創新永不停歇的努力, 推動了世界制鞋業的發展。

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曾任Zlin市的市長,將之Zlin建設成為一座全球的模范城。美國的建筑大師Le Corbusier參觀Zlin后,將之稱為“摩拉維亞的美國”。當時Bata的全球總部——21號大廈,是捷克的第一棟“摩天大樓”。

開拓、創新、為我們的顧客創造更好的價值,這些精神是Tomas Bata希望一直傳承下去的價值觀, 也是Bata不斷發展的推動力。

Bata百年記事

1894

Tomas, Ann, Antonin Bata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Zlin成立了T&A Bata鞋業公司.

1897

Bata推出了 “Batovky”-第一款實現生產機械化的輕便皮紡織鞋,并遠銷出國外.

1905

Bata開始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并引入現代化零售機制.TOMAS BATA提出了“顧客就是上帝”的概念.

1907

Bata創造性地利用廣告進軍零售市場。

1909

Bata年出口量達到200萬雙,工人增加到5000人,并開始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

1917

Bata開始利用電影作為營銷手段,并成立了Bata電影工作室。才華橫溢的年輕電影制片人

紛紛來到 Zlin加入工作室創意工作。

1929

Bata開始了國際化進程,在德國、英國、法國、南斯拉夫、波蘭、荷蘭、美國、印度設廠.

1930

Bata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鞋業出口商,并購買了兩艘船(Kourassa/Morava和小Evy號)來越洋

運輸自己的產品。同年,TOMAS BATA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歐洲的福特”。

1932

Bata經營規模已經達到63家公司,業務遍及各個行業。但鞋業(工廠、制革廠、零售業)

仍然是其核心業務,在30多個國家的年銷售額達到6000萬雙。

1955

成立的Bata全球兒童計劃,是一個獨立的,全球化的項目,其宗旨是促進和支持世界各地的兒童健康發展。

1960s

Bata 在加拿大多倫多建立公司總部,并建立了多元化 品牌體系:BUBBLEGUMMER,POWER,MARIE CLAIRE,NORTH STAR…

1995

Sonja Bata夫人興建了現在的“Bata鞋子博物館”五層高的建筑,展出了她過萬件收藏珍品,世界罕見。

1999

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 Bata進行了一系列從生產,到研究發明,市場和分銷管理和運作的改革。

2000

Bata意大利研發中心推廣了PREMIER COLLECTION,包括防靜電系列,超軟系列,透氣系列,

減震系列,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的產品。

2002

Bata全球總部遷往瑞士 洛桑,全球業務劃分為四大塊,并成立了全球四大產品研發中心。

2004

Bata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與合作伙伴Belle集團共同開發中國市場,迄今為止,全國共有270多家零售點。

2007

Bata集團重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合并,歸屬于同一區域管理,實現集團內部資源充分共享的發展策略。

2009

Bata慶祝進入中國大陸市場5周年,全球115周年。

2010

Bata集團旗下嬰幼兒品牌baby bubbles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寶寶量身訂做,關注寶寶足部健康。

2014

Bata全球慶賀120周年生日。

產品理念

Bata為消費者提供適應于不同場合穿著的男女鞋履,專注于簡約現代的都市風格、同時在舒適性和品質上不打一絲折扣的完美產品。其中來自意大利研發中心的Premium collection,是全球最高端的產品系列。

Bata始終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制鞋理念,其中透氣系列、防靜電系列、超軟系列和減震系列已經獲得國家實用研發專利,為中國消費者帶來舒適健康的穿著感受。

核心科技

Bata在全球擁有七大研發中心(S.I.C),分別位于意大利、荷蘭、智利、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以適應國際化的市場需求,以意大利為主要研發基地,帶領國際化的研發及設計團隊,引領了Bata 產品的創新與研發,建立一套完整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致力于為每一雙腳找到一雙合適的鞋子,其中四大功能更是其核心技術。

AIR SYSTEM 透氣系列 fresh air circulation

透氣系列采用獨特的高彈空氣壓縮格和單向排氣閥設計,通過人行走時的壓力,在鞋內形成持續不斷的濁氣吸壓排放,從而為足部創造一個干爽舒適的透氣環境。

FLEXIBLE 超軟系列 flexibility and light walking

利用人體工程學原理,采用特殊材質,切割成三段的大底設計

滿足鞋子360度折疊,柔軟貼服,以滿足腳和鞋在各種姿態下的舒適穿著

ANTI-STATIC 防靜電系列 static energy discharging system

Bata通過自有專利技術,采用高科技合成材料及獨特結構設計,讓人體積累的靜電通過鞋底合成導電柱導出體外,消除所有行走過程中產生的煩惱靜電.

GEL FIT 減震系列 Stability and comfort

Bata減震系列運用 “人體力學”的原理,結合人體足部結構,隱形增高設計,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集軟、硬、輕于一體,因此穿著安全舒適且有隱形增高的作用。

Bata鞋博物館

自1940年起,憑著對鞋子的激情與熱愛,Sojna Bata夫人開始收集世界各地的特色鞋子。 1979年,Sojna Bata夫人成立了基金,那些珍貴的鞋子藏品,成為鞋業、時裝界與教育界極之重要的資料。1995年,興建了現在的 “Bata鞋子博物館”,五層高的建筑,展出了Sojna Bata夫人過萬件收藏珍品,世界罕見。

Bata Shoe Museum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鞋子博物館,坐落在多倫多繁華地段,分三個展示區展出:引導區,重點區,特色區。這過萬雙稀奇古怪的鞋子,除特別珍稀的加框外,展覽采取開放式陳列,分成古老的鞋、婚禮鞋、尊卑鞋、各時期潮流、皇室傳統和民俗集錦等,從鞋的歷史清楚的可以看出人類的發展、生活的演進。博物館內有最新的聲光設備、精制的櫥窗,每雙鞋子都附有說明。館中的模型制鞋室中掛著上千件制鞋工具、楦頭,從四千年前埃及的古物,到時下流行的現代工具,應有盡有。

技術創新

“THE MOPPET”

1895年——是Tomas、Antonin和Anna,以及他們的新公司T.& A. Bata公司出品的第一款鞋——毛紡居家拖鞋。這是他們以“工廠”非“家庭作坊”概念推出的第一對生產鞋子,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生產模式。

“GATSBY,SR.”

1897/1904年——SEGLAKY(或稱為BATOVKY),改變了Bata公司和消費者的一切。生活在19世紀的人們還習慣于穿著擁有對稱鞋楦的笨重皮鞋。與之相反,SEGLAKY是一種輕便、透氣、有著棉麻鞋面、腳趾部分覆蓋皮革并有著皮質簿鞋底的新型鞋子。新鞋子樣式時髦而且透氣,再加上比鞋子粘合劑還便宜的價格,讓SEGLAKY引發了新的購買狂潮。

SUPER SAILOR”

1912年——Tomas Bata推出這種輕便的一體式織物鞋,其硫化橡膠鞋底是通過硫化過程使熱力將橡膠和防水織物混合在一起,并將鞋底和鞋面永久性地連接在一起,這個科技經過1個多世紀直到現在還在廣泛實用。

“SENOR WELLINGTON”

1935年——Wellington靴子擁有高貴的血統,一直都是被紈绔子弟所推崇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Bata采用模具灌注的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工廠,以極低的成本大量生產自己版本的Wellington,改變了勞工階層的命運,在田間取代了易被水浸透的木底鞋。

“THE GREAT PRETENDER”

1937年——Le Galose(或稱為The Galosh)這是一款擁有時髦的款式以及用以防滑的表面凹凸的鞋跟的防水鞋,讓女士們不再為雨水所困擾還可以配搭衣服,令橡膠鞋變得十分流行,以至于1937年Bata公司從Zlin出口了超過1800萬雙鞋。在此期間,Bata的其他技術創新還包括半自動傳送皮帶、皮革組裝傳送帶,以及產生于1940-1942年的全自動傳送帶,使產量再創新高。

“THE NOVICE”

20世紀40年代后期——20世紀40年代末,Bata開始大量生產這種低價位的全橡膠鞋,這種鞋在亞洲和非洲市場上成為了一種人人都可以買得起的鞋子。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種鞋成為了他們穿在一直赤裸的腳上的第一雙鞋。在Bata所有的鞋款中,這款鞋直到今天還依然在生產。由于它的產量巨大,紐約雜志曾預言Bata thong是20世紀的一項標志。

“THE DESERT RAT”

20世紀50年代——Safari靴子:“這種靴子代表你了解非洲”,但Bata只是從50年代才開始在肯尼亞生產這種Safari靴子。幾十年來從未改變:實用、清晰、簡潔的線條,以及攝人心魄的設計。靴子的皮面和與鞋底結合的地方,由防潮的尼龍線手工縫制而成。橡膠制的中底保證了鞋的整體柔韌性,厚實的條紋橡膠鞋底則使鞋子集舒適與堅固于一體

“THE BULLET”

Bata的Bullet。20世紀50、60年代是Bata技術創新的爆發期。研究和發展帶來了諸如兩次沖壓(直接硫化橡膠)、HIPAK(完全注塑)、MONOPLAX(自動空腔制模)、HITEX(直接PVC鞋底澆注)、BIPAK(雙色鞋底直接澆注)以及自動粘合和縫合的機器。為田徑選手設計的Bata子彈鞋,鞋子與過去的籃球鞋非常相似,但Bata使用正絨面革制作這款鞋,使得其他使用硫化制作方法的廠商無法仿制。”Bata子彈鞋是一款被遺忘了的經典之作。

“ROBBER SOUL”

1985年——“PESHAWARI”是一款經典的男士涼鞋,過去1世紀流行的款式是使用舊輪胎橡膠為鞋底,而鞋面則選用真皮或合成革材料,但到1985年,Bata開始生產非有自身風格的PESHAWARI涼鞋,真皮鞋面,PVC鞋底,并在鞋底使用輪胎圖案!

TOUGHEE、B-FIRST和NAUGHTEE BOY

20世紀70年代至今——TOUGHEE、B-FIRST和NAUGHTEE BOY。Bata幾十年來在全球各地制造的經典男女學生鞋。2005年Bata僅在亞洲市場就提供了幾乎60%的學校用鞋。而在一些國家,Bata的名字近乎等同于學校童鞋,這就引出了那句著名的宣傳語:“先穿Bata,再去上學。

“BABY BOUNCER”

Bata意識到了10歲以下小孩的這種淘氣和他們小腳丫的微妙感受。所以開始構思一種“BUBBLEABSORBER”的專利技術,用于制造BUBBLLEGUMMERS級別的兒童鞋。基于力量分級的原則,BUBBLEABSORBER技術使用了緩沖橡膠和一種位于橡膠鞋墊下的由半透明PVC球體組成的平臺,用以保護腳后跟部位腳骨的柔弱部分,這樣就能最大范圍地保護寶寶的腳,讓他們任意地活動而不受傷害。

“GINGER ROGERS”

2000年——科學創造使得舒適的感覺成為可能。例如在歐洲,Bata引入諸如Acquastatic的專利構思,這是一種將人體產生的靜電隨行走而導出的專利;或者是Emotion,一種符合解剖學原理的鞋底設計,以及一種吸收振動的裝置而能最大化您的舒適感。

2001年,由Bata和意大利威尼斯ADB設計工作室共同創意,將Emotion技術與時尚設計結合在一條產品線中。這也是現今市面上出現的Bata產品特性。

“PREMIUM COLLECTION”

2005年,來自Bata意大利研發中心,以科技為核心的四大功能系列為全中國消費者提供舒適健康的產品,科技分為“Bata透氣系列,Bata超軟系列,Bata防靜電系列,Bata減震系列”。“PREMIUM COLLECTION”為消費者提供同時兼備舒適和款式的完美方案。

Bata的社會責任

Bata致力成為一家熱衷于社會福利事業的公司,在其從事經營的國家里進行捐助,并擁有良好聲譽的社會形象。Bata通過支持教育和慈善團體,以“項目合作”的形式,來建立本地的業務。通過慈善捐獻,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捐贈,在社會團體和市民中推行雇員參與計劃。Bata還努力與那些致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教育、安全的工作環境和經濟水平的知名社會團體開展合作,力爭在保護和提升自然環境方面作出貢獻。Bata尊重當地文化的完整性,同時也非常關注當地的社會和民族責任。

Bata兒童基金會

1955年成立于瑞士洛桑的Bata全球兒童基金會,是一個獨立的,全球化的項目, Bata全球員工志愿者與基金會一起合作,為提高所在社區兒童的教育、生活水品、醫療設施等各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們的宗旨是促進和支持全球各地兒童的發展。

核心領域:學校、教育、體育、孤兒院

綜合領域:賑災、創業、環境、創造力

全球案例精選

Ø Bata(法國)積極參與罕見疾病的治療救助,不僅為病童提供物質幫助,更為研究實驗室提供實體資助。

Ø Bata (意大利)與客戶一起,為Telethon機構募集了70,000多歐元用于研究救助兒童的遺傳病。

Ø Bata(歐洲)、Bata(南非)與Surgikids機構一起,為貧困病危兒童,提供救生手術經費支持。

Ø Bata(哥倫比亞)為Mojana洪水的受害者捐贈了6,000雙兒童鞋子。

Ø Bata(玻利維亞)與IPENO基金會一起幫助當地的貧困兒童獲得免費牙醫服務。

Ø Bata(津巴布韋)1955年開始就在圭魯建立了Bata小學。

托馬斯Bata基金會

托馬斯Bata基金會維護Bata家庭的歷史和傳統外,其主要任務是支持社會文化發展、青少年教育及成人教育領域中致力于社會繁榮健康發展的項目,同時為創業活動提供支持。

在教育領域,托馬斯Bata基金會起著教育中心的作用,經常針對熱門大眾話題組織會議、研討會和培訓課程。基金會還聯手國際青年成就組織支持學校開展商業和經濟教育,為年青有為的藝術家舉辦藝術展和音樂會。

托馬斯Bata基金會與茲林市政府、市畫廊、Bata藝術研究生院等本地機構組織深入合作,開展各項文化歷史活動,基金會的大部分活動都與托馬斯Bata大學及茲林市的其他學校有著緊密聯系。每年基金會都舉辦各項重要活動,包括傳統的國際學生木雕研討會、為最佳英語論文頒發托馬斯Bata基金會獎、5月1日的公眾慶祝活動、“管理能力大考驗”競賽等。托馬斯Bata基金會大力支持青年藝術家科研項目等學生項目,奠定了基金會舉足輕重的地位。

托馬斯Bata基金會總部設在修復的托馬斯Bata故居內,當地人稱之為Bata別墅。無論是其歷史,還是其以轉型社會為重點的活動,都使托馬斯Bata基金會深深扎根于城市的歷史,基金會的健康發展與捷克的未來息息相關。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