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版電商拼多多能否獨立生存

2016-10-11 15:00:30     來源:     編輯:bj001    

(南都記者 李冰如)

2015年創立至今,靠“拼團”起家的“拼好貨、拼多多”公司用一年多的時間走完了傳統電商公司4年的路,如今日均訂單量超過百萬,追平老牌電商唯品會。

今年7月,拼多多獲得了來自高榕、新天域、騰訊等明星機構高達1.1億美元投資。9月,“拼好貨、拼多多”正式宣布兩家公司合并。拼好貨及拼多多兩個品牌將保持獨立性,App端、微信商城繼續獨立運營。雙方將打通后端數據,在人力資源上進行全面融合,并在用戶資源、線上運營和營銷推廣等層面將實現深度協同。

不過,這家高速發展的公司同時也被詬病存在不小的“假貨”問題,這是幾乎所有電商平臺都繞不開的問題。近日,“拼好貨、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黃崢接受南都記者獨家專訪,解析公司發展路徑和規劃,并首次公開回應“假貨”等問題。

拼好貨拼多多欲成就Facebook版電商

合并之前,拼好貨起家生鮮產品,脫胎于雀巢等國際巨頭的電商代運營操盤手“樂其電商代運營團隊”;拼多多則由尋夢游戲公司孵化而來,定位全品類社交電商平臺。“拼好貨、拼多多”合并之前,黃崢兼具拼好貨創始人和拼多多董事兩個身份。

按照黃崢向南都記者的介紹,用戶在“拼好貨、拼多多”拼團時的行為路徑是:平臺開團,用戶通過微信等私聊或者群發的方式找朋友拼團,人數達到規定規模時拼團成功,商家發貨;若限定時間內拼團不成功,款項將退回給用戶。這一模式之下,“拼好貨、拼多多”的另一個特點是商品價格低。例如,在拼好貨華南公號上的最新一期拼團,泰國新鮮椰青是7.2元/個,而在本來生活上,泰國進口椰青則是16 .8元/個。相比之下,“拼好貨、拼多多”價格接近五折。

“拼好貨、拼多多”向南都記者給出的數據顯示,創立至今一年多時間里,其平臺用戶數量超過1億,日均訂單則超過100萬單。這是什么概念?唯品會第二季度活躍用戶人數為2300萬人,總訂單數量為6890萬份。以此一季度100天計算,第二季度唯品會日均訂單量在68.9萬份左右,“拼好貨、拼多多”即將趕上老前輩。達到這一規模,唯品會用了超過4年時間,“拼好貨、拼多多”用了1年多時間。

黃崢告訴南都記者,“拼好貨和拼多多做了一個很小的創新,走在一條對的路上。”這條路就是社交電商——每個人都是流量的入口,同時也是流量的分發渠道,拼好貨、拼多多的模式,讓用戶“拼團”購物行為滲透到碎片化的社交場景當中。與此同時,拼團的形式又將有類似需求的人群聚合起來,提高拼團成功的幾率。

在社交電商這條路上,黃崢向南都記者表示,過往更多是淘寶的“搜索式”購物,而他們要做的是Facebook式的購物形式,從生鮮開始,向全品類擴張。黃崢認為,兩大巨頭Google和Facebook可以共存,電商行業的生態同樣如是,Google版的電商(阿里巴巴)已經存在, Facebook版電商也將到來。

打假事關生死 拼好貨拼多多決不松懈

然而,即使發展飛速,這條路也非一帆風順。首先是商業模式被復制。“拼好貨、拼多多”之外,諸多電商平臺也已經上線拼團功能。激烈的競爭之下,拼團模式未來會不會只是成為電商平臺的一個功能而無法獨立存在?

對于這一疑問,黃崢表示并不擔心。相反,因為入局者增多,加速市場教育,“在那之后反而我們用戶增加了,這里面有其聚集效應在。”

和眾多電商平臺一樣,“拼好貨、拼多多”同樣繞不開“假貨”這一關,此前便有用戶在拼多多拼團購買面膜成功后卻收到“空盒快遞”。

“作為一個新平臺,這是生死存亡的斗爭,”黃崢并沒有回避這一問題。他告訴南都記者,因為平臺打假,公司員工曾經遭遇來自入駐商家的人身安全威脅,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而面對假貨,黃崢透露,“拼多多每天都在全國各地進行抽檢。無論用戶有沒有投訴,拼多多的品控團隊都在抽檢。”“可能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拼多多都要做好這樣的準備,不停地打假,讓人知道拼多多這里賣不了假貨。”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