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行業前沿的聲音 APMCon 2016主論壇概要

2016-11-11 13:52:52     來源:     編輯:bj001    

由聽云、極客邦和InfoQ聯合主辦的中國應用性能管理行業盛宴——2016中國應用性能管理大會(簡稱APMCon 2016)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作為國內APM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大會,首次舉辦的APMCon以“驅動應用架構優化與創新”為主題,致力于推動APM在國內的成長與發展。大會吸引1800+運維、研發人員,50+國內外知名行業大牛共聚一堂,一同探討了APM相關的性能優化、技術方案以及架構細節,傳遞應用架構優化和創新內容。

大雨根本阻止不了大家的熱情,經過半個小時的安頓調整之后,第一屆中國應用性能管理大會拉開帷幕。

大會開場來自阿里巴巴/螞蟻金服 JVM Architect的李三紅代表聯席主席發表了開場致辭。隨后,聽云技術副總裁吳靜濤發表了題為《秒極時代》的主題演講。

吳靜濤先生首先解釋了他的演講題——《秒極時代》,在大會上,聽云首次提出“秒極時代”概念

,他覺得如今的移動互聯網的精髓在于以秒為單位的極致的用戶體驗,所以秒極時代的“極”并沒有用錯。如今我們這個時代從百米冠軍到10公里每秒的Space X,所有的東西都是以秒在衡量著。有一個8秒定律講述說如果8秒鐘一個頁面還沒有打開,那么會有70%的用戶放棄它。就像聽云2012年發布的“首屏時間”指數一樣,首屏如果慢于3秒鐘,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用戶是不可能接受。根據IDC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44.1%的ICT將投入到以用戶為中心的第三代平臺上,所以聽云關心的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秒極時代的體驗。

那么希望在APM領域把真實用戶體驗作為第一步的聽云是怎么做的呢?聽云帶來一個真正能夠顛覆IT技術的想法,以用戶為中心希望能夠應用性能管理平臺,打造秒極時代的用戶體驗。無論是原生APP還是傳統的瀏覽器webview都可以監控用戶的體驗。聽云目前有8個億的獨立客戶終端嵌碼,能夠收集到用戶的體驗數據分析,分析的結果就是行業均值,所有的客戶體驗都能分辨好壞,這跟就是聽云真實的理念之所在。

分辨出好壞以后聽云又是怎么做的呢?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五個步驟和8種服務:

l 用戶體驗評分體系

l 用戶交互體驗

l 網絡時間切片

l 后臺應用邏輯拓撲

l 應用過程和每段代碼的時間偏移量

做到秒極時代,到底意味著什么?吳靜濤先生用三個案例給我們解釋:

l 某移動App 評分經過2個月的迭代,關鍵解決卡頓和崩潰問題,評分由83分上升到100分,首日留存率提高15%

l 某應用170萬分手用戶統計分析,33.7%與應用性能相關,行業均值分析,圖片是流量超出的關鍵,優化后至少減少5%分手率

l 某公司經過優化調整,首頁建連時間縮短0.4秒,相當于提高了2.8%的轉化率,即以1萬人參與的活動計算,增加了10000×轉化率(2.8%)×客單值(4200元)=120萬的投資增額

在演講的最后,吳靜濤先生說出了自己的愿景,聽云正在迎接秒極時代,希望能夠在客戶投訴前發現和定位問題,并提出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平臺加服務的方式,降低客戶的運營成本,提升IT運營效率,吳靜濤先生的演講將大會推向高潮,大會最后吳靜濤先生預祝首屆APMCon圓滿成功。

隨后,Java/JVM 的性能咨詢專家 Monica Beckwith、jClarity CEO Martijn Verburg以及AppDynamics首席數據科學家趙宇辰上臺發表了各自的主題演講,接下來的圓桌環節將大會帶向真正的頂峰。

圓桌環節由李三紅老師主持,參加討論的有國內APM行業領導聽云CTO Wood、全球APM行業代表的AppDynamics首席數據科學家趙宇辰、學術界代表清華大學副教授裴丹,LinkedIn軟件工程師莊振運。幾位嘉賓從技術的角度如何看待國內外APM發展的異同,從APM衍生的大數據有哪些發展方向,目前國內APM領域的深耕方向、趨勢,如何看待國內第三方APM企業不斷崛起的現狀,APM企業的發展應該趨向于什么重點等多個議題進行了討論。

其中, 裴丹認為APM有幾個關鍵字:閉環、算法、機器學習。從學術界來看工業界的時候,差異化主要在兩個緯度:一個是從深度的角度,算法層面深挖。另外一個緯度就是廣度,收集的數據是一個企業基本上運營了所有的東西,我們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為企業提供價值。

Wood認為APM3.0應該有幾個特性:數據源應該是更多樣,深入到資源,在任何地方都應該深入,比如說現在大家使用的容器,資源管理系統等,這可能是APM領域的特性。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真實用戶監測,將來不只是機器的數據,應該有人的數據在里面,包含人的行為,人的情緒、情感的數據。另外還有人工智能跟機器學習、APM策略定價等問題,這些都是大家需要關注的。

莊振運認為從大公司的角度講,可能不需要購買APM產品,而是自己開發:一方面是花銷角度,另一方面是需求。從APM市場角度,各個公司要求不太一樣,能不能開發APM產品,適當考慮劃分一下市場,不同的市場區分,開發相對應的模塊,都是需要思考的點。

趙宇辰認為APM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們可以代碼注入,拿到真正的用戶級代碼級的數據,可以做很多事,甚至比如說安全、BI等,只要有了數據,未來想象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