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我國遠洋漁業主要集散地,2020年產量超40萬噸,產值31億元,遠洋漁獲運回量逐年遞增。近年來,受漁獲作業點較少、作業方式相對落后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裝卸能力明顯滯后,產業亟待升級發展。對此,福州海關所屬榕城海關黨委靠前站位、主動作為,將服務漁獲上岸、扶持遠洋漁業發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項目,依托中國-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建設,探索集“快通關、增岸點、拓鏈條、添活力”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助推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11月26日,滿載1870噸、價值超300萬元漁獲的“福遠漁運998”遠洋漁船運抵福州元載碼頭,標志著在中國-印尼“兩國雙園”貿易先行背景下,遠洋漁獲開啟了產業發展新篇章。
聚焦“急”,突出“快”
近期,隨著北太平洋漁汛逐步結束,將有50多艘遠洋漁船集中返港,遠洋漁獲運回量激增,對漁獲的通關提出了更高要求。榕城海關多措并舉,加快季節性漁獲通關速度。即靠即檢,提前部署船舶靠港檢疫工作,確保漁獲船舶在靠岸前完成船舶動態、船員信息等申報工作,實行“人等船”作業,船舶靠泊后第一時間安排登臨檢疫人員做好對接。隨到隨報,落實落細提前報關、兩步申報以及便捷辦理減免稅審批等措施,保障漁獲準確申報。快查快放,指導企業運用海關政策便利,通過目的地查驗的方式,幫助上岸漁獲在口岸完成必要檢疫工作即可提貨,同時通過福州海關物流監控系統對碼頭卡口實時管控,實現企業24小時提貨出卡。
聚焦“難”,突出“好”
遠洋漁獲的運輸、儲存對溫度和時間要求高,特別是漁汛期漁船集結返港,與上岸作業點和設施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榕城海關多管齊下,支持漁獲上岸作業點規范化建設,有力化解漁獲上岸難問題。從規劃入手,聯合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開展新增漁獲上岸點選點調研、科學論證,確保口岸基礎設施、海關查驗設施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驗收。從建設入手,指導碼頭業主建設完善聯網卡口設施和視頻監控設施,規范口岸攔截區等功能區布置,配套醫學排查和登輪檢疫區技術用房,按標準建設進口冷鏈水產品查驗平臺。從管理入手,派員現場講解海關監管設施布置和管理要求,輔導碼頭業主編制口岸公共衛生應急機制等制度,確保規范化管理運作。“福州元載碼頭從列入新增漁獲上岸點規劃到驗收通過僅花費3個月,為我們公司應對北太平洋漁汛打好基礎。”福建元載國際港口有限海關監管作業場所主要負責人蔡喜明表示。
聚焦“愁”,突出“細”
遠洋漁獲產業涉及面廣、鏈條長,漁獲到港后,除了快速上岸通關還面臨儲存、轉銷等環節。榕城海關依托“區港聯動”,助推漁獲產業鏈發展。指導毗鄰的元洪投資區內福建豐大集團有限公司完善冷庫、冷鏈貨物查驗區等設施,順利注冊登記海關監管作業場所,以上岸漁獲中轉站為定位,進一步支持元洪投資區內的加工和轉銷業務,口岸與園區形成快速聯動,實現對遠洋漁獲的全鏈條服務。
聚焦“盼”,突出“全”
“兩國雙園”、漁獲上岸作為福州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的重要內容寫入了福州“強省會”發展戰略。榕城海關精準施策,主動對接福州國際深水大港建設目標,支持“兩國雙園”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支持“走出去”,對連江海域鮑魚、黃瓜魚等養殖場實施出口基地備案管理,幫扶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核心區母港一期工程建設,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動產業向高端價值鏈延伸。支持“引進來”,指導肉類、糧食、水果、植物種苗等指定監管場地加快建設,加大海關監管功能區、冷鏈物流等項目指導力度,助力“兩國雙園”構建“一條魚、一塊肉、一粒果、一袋米、一桶油”大宗食材供應鏈和食品儲運、加工、展示、體驗、交易、結算產業生態鏈。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持續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提升監管能力,優化服務水平,不斷推進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榕城海關主要負責人說道。(黃超輝、張維/文)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