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典八分鐘”“冬奧北京八分鐘”,近期,著名音樂人、國家一級作曲、羅蘭數字音樂教育音樂導師孟可再度創作了雅加達亞運會閉幕式上的“杭州八分鐘(杭州時間)”!再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名城之美,也再次用音樂將中西合璧,起世界大同的音韻!
孟可老師的創作是屬于世界華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羅蘭數字音樂教育(RDEC)的驕傲!“冬奧北京八分鐘”期間,孟可老師便來到羅蘭教育總部,接受了各路媒體的采訪。近日,繼續創作輝煌“杭州八分鐘”的音樂導師孟可,再度蒞臨總部,更多的精英媒體匯聚于此,對孟可老師進行了更加詳實的群訪!
前沿·綻放“杭州時間”
2022年,杭州將要成為中國第三個舉辦亞運會的城市。隨著雅加達亞運會的閉幕,“杭州時間”正式開始。“杭州時間”是一個藝術與科技、文化和時尚相結合的作品,主要體現了中國特色、浙江風采、杭州韻味。
回顧·冬奧“北京八分鐘”
2018年2月25日,短短的8分鐘,匯聚了中華之美,譜寫了神州之韻,驚艷了整個世界!“北京8分鐘”的音樂創作,由多次擔任奧運會、亞運會體育音樂創作;擔任平昌冬奧會《2022相約北京》的音樂總監;國家一級作曲、中國著名音樂人孟可完成!
群訪·音樂導師孟可
采訪當天,各路媒體友人早早來到羅蘭教育總部現場,紛紛架起機器,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片刻后,孟可老師到場,采訪正式開始。
記者:就熱門話題杭州時間(杭州八分鐘),先問您幾個問題。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怎樣的機緣接到這樣艱巨的重任?
孟可:對我而言,這樣的工作并不是太艱巨或偶得的了,因為我做過太多類似的工作——“雅典八分鐘”“冬奧北京八分鐘”,這次承接“杭州時間”已經是第三個“八分鐘”了。所以,我承接這樣的大型音樂創作是比較輕車熟路的事情。很多尖端工種,平常人想象如何高難度,但是等真正輪到你去實操的時候,有過第一次、第二次的經歷后,今后在做就會順暢多了,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而我已經是第三次做此類項目了。
記者:我們都知道您參與創作了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與好評。那么,從您的創作意圖上考慮,這次的杭州時間的藝術構想,與北京八分鐘有什么樣的區別?
孟可:區別當然會有。平昌冬奧會等創作,代表是我們泱泱大國的氣勢,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多元。而這次雅加達亞運會杭州儀式上的音樂,更多的是要展現我們中國江南這一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感覺,人間天堂,江南水鄉之美,更多的是詮釋一種當地柔美的“語氣”。我對杭州也非常熟悉,以前就在那里做過“印象西湖”“7.20”的音樂工程。本著對杭州的熟識和了解,所以自己進入工作狀態也會比較快,創作上也比較順利。只不過這一次是從一個新的角度,以點帶面的用江南風情去展現中國文化的一次嘗試。
記者:在杭州時間里,您通過哪些民族音樂的元素展現了中國杭州之美?
孟可:特別的簡單直接,就是咱們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和“7.20”的開場有相同之處,但從速率上處理得截然不同。《春江花月夜》是我國的民族瑰寶,我們通過這樣古老而美妙的曲風,和我們江南的山水、絲竹、三潭印月以及江南的神韻相結合,通過音樂映襯出畫面,再加上我們體育競技的活力和動感,用多元素的形式體現出世界大同的氣勢,同時又不失中國風采。
記者:無論是北京八分鐘還是杭州八分鐘,您的音樂里面都涉及了中國元素與世界音樂元素的融合,對于這種音樂上的東西方碰撞,創作上出于什么目的?
孟可:打個比方,我想把琵琶變成吉他,想把古箏變成豎琴去演繹。提到此就不得不提及我的好友、羅蘭數字音樂教育董事長程建銅先生,我們私下經常會構想一些讓民樂數字化的創新概念。我們經常在茶余飯后探討藝術方向的問題,如何用數字化的手段將民族樂器變成世界上通融的樂器,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在創作上,我也一直想讓民樂的元素融入世界,盡可能多地弘揚我國偉大的民族文化。
記者:據了解,這次的音樂創作上,您還特意借鑒了法國印象派作曲大師拉威爾的舞曲元素?這又是出于怎么的考慮?
孟可:這跟我一貫喜歡反向思維有關。越是民族的,我就越想把它拉進世界曲風;越是世界的,我反要把它套入民族(樂曲)之中。“7.20”的時候,團隊想讓我創作一種走向世界的感覺,當時要給普京總統等國際要人觀看,而我就非要把《茉莉花》的元素拽進來!這次我們要介紹杭州之美的時候,我就想把法國印象派作曲大師拉威爾的音樂放進來!我的理念是——距離產生美,“混血”大多都是漂亮的!我會在音樂上一直實踐我的這套理論。
記者:我們看到這兩次盛會的音樂設計,都非常講究視聽一體的華美,無論是您創作的音樂還是現場舞臺的燈光舞美,聽說還動用了非常先進的機械智能舞屏,現場演出美輪美奐,非常震撼。您在最初創作過程中,是否也需要和畫面結合來進行作曲創作呢?是譜曲在先,還是舞美在先?創作上是如何分配合作的?
孟可:首先,是要跟導演思想上進行溝通,然后逐漸進入“觸摸”階段。這時期舞美要出圖,服裝要出圖,要出創意模型,還要出模擬視頻,我們的音樂這時候要出小樣(DEMO)。這樣一點一點的匯點成面的成形,最終碰出整體構架。藝術創作上的從無到有是比較難的,但是通過大家共同一致的努力,一點點的實現和積累,將感性逐漸實現為理性,將虛無的實現成真實的。
記者:這次創作過程中,團隊也一定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其中最讓您難忘的故事和我們分享分享吧。
孟可:難忘的事兒就是我在創作開場“春江”的時候,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以“7.20”為基調,通過加工改裝,更貼合這次的主題,而更困難是在《春江花月夜》旋律過后,很難再將其他音樂元素自然糅合在一起。大家都聽到了,后面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也是我創作的,我要將它和前面“春江”的旋律結合,但是這首歌真的和之前的旋律相距甚遠。后來終于想出了辦法將旋律完美的融合。
記者:后半程的歌曲《向往》青春動感十足,又有許多明星加盟獻唱,您在創作上又是有著怎樣的考量?
孟可:杭州歌舞團的歌手演唱的非常到位,特別具有南方“濕潤”的韻味。后來為了增強演出效果,加入了明星演唱,他們都很盡心。《向往》是一首柔中帶剛的帶有杭州優美線條的歌曲,我在編曲上,特別是鼓的節奏律動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詮釋。所有演繹人員無論歌還是舞,基本都完成得很好!
記者:我們知道您與羅蘭數字音樂教育有著長久的合作,又是這里的音樂導師,那么您對于羅蘭教育所倡導的數字音樂有什么樣的理解與愿景?
孟可:最早我和程董事長聊數字音樂教育方向時就強烈要求要貫徹下去,數字音樂對于音樂人來說太重要了。這就如同中國進入世貿組織,要和世界真正地融合一樣,在音樂層面,我們也要接納世界,推出自己,讓世界更加認可我們。有了羅蘭數字音樂教育這樣的機構,我們能夠用高科技的手法、數字化的成果去實現音樂上的多元和便捷。
記者:您從事過大量音樂創作,您覺得數字音樂是否是未來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
孟可:答案是肯定的。這次杭州時間創作后,我們就感覺出,舞臺上所有人的表演、舞蹈動作等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還是電子、視頻、機械技術的運用;從音樂角度來說,電聲、電音等元素成為了主導,要加強我們作品中的感染力。
記者:對于音樂教育層面,數字音樂的教學模式對孩子們學音樂有哪些益處?這方面您有何體驗?
孟可:我的孩子就在咱們羅蘭數字音樂教育學習電鼓,我確實有很深的體會。學習打鼓,是孩子自發的,我們大人沒有強迫,只是某次我帶孩子參加一場羅蘭教育的活動,他看到了電鼓上去敲著玩,便開始喜歡上了這種形式。然后我就給他報了班,陪他上過兩堂課,對我的印象特別深!我心想,當年如果要是有這套設備,我們同班的打擊樂同學得少受多少苦啊!我們那個年代學樂器,真的是左手一把掃帚,右手一塊糖,那樣的教育方式其實非常不可取,真想讓它早點結束。好在諸如羅蘭數字音樂教育這樣的機構,有了正確的教育引領和觀念。我覺得從興趣出發的人性和世界觀,是我向往的最正確形式。羅蘭數字音樂教育從人性的角度去倡導大家學習音樂,引發孩子的興趣,是非常先進和正確的教學模式。即使以后你的孩子不搞專業,他的一生也會得到很大的樂趣!
記者:您做過大量的影視劇作品,也承接過北京八分鐘、杭州八分鐘這樣的大型音樂設計,那么您今后發展的方向是什么?
孟可:我想,今后我還是會從音樂發展方向以及音樂風格上去開展自己的工作。通過我們(孟可與羅蘭數字音樂教育)共同的努力,收獲更多的可能,未來一定會大有可為!
記者:您是羅蘭教育的音樂導師,今后會和羅蘭教育開展哪些深度合作?
孟可:我上面所提到的很多創作手法和技術支持上,很多都來自于與羅蘭數字音樂教育開展的合作。和羅蘭教育董事長、研發人員聊天,都會讓我產生更新的創作欲望,可能某一次的某一番對話就會有所成就。舉個例子說吧,當初我做《甄嬛傳》時候,劉歡老師的作曲運用了很多轉調,我們編曲錄制時,真是彈哭了兩位古箏大師!因為古箏的演奏是琴碼定調,每次轉調都需要重新布一遍琴碼,錄音就會非常麻煩。剛還沒彈幾個小節,曲子又轉回了原調……真的讓演奏者頭疼。通過這件事,后來我就跟咱們羅蘭教育董事長聊起,我說能不能研發一種類似于數碼鋼琴那樣的電聲古箏,一個按鍵就可以來回切換調式?讓演奏更佳便捷。程董事長當時就開始了深深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很快轉變為了行動。今天的會面,我聽說一款智能的古箏即將與我們見面了!大家敬請期待吧!
![]() |
記者:如今正處于開學季,請您給廣大的小學員們送上一句祝福吧!
孟可:我作為羅蘭數字音樂教育學生的家長,祝愿所有羅蘭的小學員們,在新的學期,用羅蘭數字音樂教育為你們呈現的零距離接觸音樂的快樂,去享受更多的自由,建立更美好的理想與自信,輸出更多的快樂!
![]() |
記者:最后,請您給廣大的音樂初學者,一些學音樂的良好建議吧。
孟可:有感而發,由興趣做引導。除了家長外,諸如羅蘭教育這樣的機構也會有非常專業的手法。孩子們應該在興趣范疇內去想象、發揮、發展,在音樂中得到滿足、幸福與快樂!
![]() |
采訪結束后,孟可老師為現場媒體即興演奏了優美的“杭州八分鐘”的樂曲。感謝孟可老師再度蒞臨羅蘭數字音樂教育總部!有著諸如孟可老師對羅蘭數字音樂教育的高度認可與交流合作,強強聯手,定將為數字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再創新高!為實現民樂現代化,用數字化技術弘揚民族文化,更多探索與可能,讓我們拭目以待!
孟可簡介
![]() |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中國著名音樂人,1993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舞劇《蘭花花》作曲《中國故事?十二生肖》音樂總監2018年2月“平昌冬季奧運會閉幕式”中國部分文藝演出音樂總設計。2017年9月廈門金磚會晤文藝演出《揚帆未來》擔任音樂主創2016年9月杭州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文藝晚會音樂主創。2015年11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文藝晚會音樂主創。2015年9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音樂主創。201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音樂總監。2014年8月南京青奧會開幕式、閉幕式音樂主創。2013年10月《東亞運動會》開幕式音樂主創。2010年11月16屆廣州亞運會音樂主創。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音樂主創。2004年“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接旗儀式演出8分鐘中國音樂及宣傳片音樂作曲之一。
主要作品
電視劇音樂作品:《后宮甄嬛傳》《闖關東》《鋼鐵年代》《父母愛情》《瑯琊榜》《偽裝者》;電影音樂作品:陳凱歌導演電影《搜索》、電影《鐘馗伏魔:雪妖魔靈》的主題曲《奮不顧身》;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及主題曲《藤纏樹》;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導演作品《印象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