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漳州市依托區位、交通、人文等優勢資源,特別是做好世遺土樓、濱海資源、山川田園、經典文化、花海林海等旅游資源文章,堅持“全域規劃、全域融合、全域營銷、全民參與”的發展理念,圍繞“世遺品質、原鄉情懷”的定位,積極打造“花樣漳州”全域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初顯成效。
一、強化全域旅游,進一步推動旅游產業新格局。漳州市抓住大眾旅游時代契機,著眼當前,謀劃長遠,注重全域統籌、全局謀劃、全要素覆蓋、全產業鏈配套、全消費層次供給、全民共建共享,系統抓好全域旅游工作。特別是2017年以來,在我省率先成立全域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東山、南靖、華安等國家級、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扎實有效,全市重大旅游項目建設、景區提升競賽和鄉村旅游扶貧有力推進。產業融合突出“旅游+”和“+旅游”效應,不斷豐富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推動景點旅游、區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2017年漳州市首屆“旅游+”系列活動評選十佳旅游線路、十佳最美古村落、十佳伴手禮等10大系列,吸引近500家單位、企業參加,得到宣傳、文化、商務、住建、經信、農業、海洋漁業等全域旅游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有力支持及數十家媒體的集中報道。當前,漳州市擁有省級旅游龍頭企業5家、A級景區16家、星級飯店22家、旅行社55家、鄉村旅游點75個、旅游扶貧村38個、觀光工廠6個、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3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個、旅游集散中心4個。全域發展既帶給市民便利的生活環境,又帶給游客獨特的體驗感受,逐步實現共建、共享。
二、強化品牌塑造,進一步提升“花樣漳州”競爭力。隨著全域旅游戰略深入實施,漳州市旅游業持續繁榮發展,“花樣漳州”旅游品牌不斷打響。以“五湖四海迎賓朋,花樣漳州等您來”為主題,推出中心城區“五湖四海”項目,不斷探索“生態+”和“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持續創新宣傳營銷渠道和方式,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承辦中國旅行社協會五屆二次理事會暨全國百強旅行社走進漳州、海外華人媒體走進漳州等活動,金磚會晤前赴廈門舉辦旅游專場推介,借力深圳、上海、廈門等異地商會平臺,向海內外宣傳推介“花樣漳州”。2017年,漳州市榮獲“最美中國生態、自然旅游城市”“最美中國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等稱號,城市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過去的一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268.94萬人次,比增22.9%,增幅位居福建全省第二,連續四年位居全省前三;旅游總收入389.75億元,比增30.9%,增幅居全省第三,對漳州市GDP綜合貢獻達10.95%,旅游產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三、強化精品意識,進一步助力“花樣漳州”全面升級。2018年,漳州市提出“追求品質、精益求精”發展理念,引領旅游業提質增效,助力“花樣漳州”全面升級。首先,“面”上規劃力求精準。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統籌謀劃全市旅游功能和產業布局,小規劃服從大規劃,地方規劃服從全市規劃,各類規劃主動與旅游規劃相銜接。全域規劃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嚴格審核把關。項目規劃要堅持“獨樹一幟、獨占鰲頭、獨領風騷”,因地制宜,個性化、差異化發展。要倍加珍惜土地、濱海、生態、文化、“五古豐登”等優質資源,重視頂層設計。其次,“線”上串聯力求精細。針對不同游客需求,重點策劃包裝幾條“花樣漳州”精品游線。如:策劃紅色文化游,按照“北有焦裕祿,南有谷文昌”定位,把谷文昌紀念館打造為“綠色豐碑,紅色經典”紅色旅游產品;包裝海絲文化游,串聯漳州海絲古跡,講好“過臺灣、下南洋、闖世界”的故事;提升鄉村休閑游,注重一村一品、一鄉一特色,不斷提質增效。再次,“點”上項目力求精致。發揮全域旅游示范縣和龍頭項目示范帶動作用,提升A級景區品質。漳州市擬新建或續建省、市重點旅游項目19個以上,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招商引資將更加重視有實力、有文化、有情懷、有品味的企業。通過制定出臺旅游民宿、旅游示范餐廳等規范文件,以優質服務提升游客在漳體驗感,促進旅游消費。
四、強化全業融合,進一步豐富“花樣漳州”產品體系。2018年,漳州市將持續推動十個“旅游+”和十個“+旅游”,著力促進全產業融合,進一步豐富“花樣漳州”產品體系。一是做好10個“旅游+”。“旅游+農業”,依托鄉村振興計劃,發展鄉村旅游休閑集鎮、特色村、經營單位、休閑農業示范點等;“旅游+工業”,推動片仔癀、恒麗鐘表等觀光工廠走進市場,打造、提升一批觀光工廠;“旅游+林業”,鼓勵花卉產業、林下經濟融合休閑旅游,建設一批森林人家,打造一批趣味“花果園”;“旅游+文化”,挖掘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海絲文化、漳臺文化等資源,促進優秀非遺向旅游產品轉化,建設一批文旅、文創項目;“旅游+體育”,推進帆船帆板、馬拉松等體育賽事融合旅游,發揮中國女排訓練基地國際品牌優勢,建設一批體育康養休閑基地;“旅游+海洋”,發揮漳州715公里海岸優勢,發展一批水鄉漁村,開發踏浪、玩海、游島等濱海旅游項目;“旅游+商務”,鼓勵發展會獎旅游,吸引各行各業在漳舉辦年會、商會、展會等;“旅游+交通”,建設一批自駕車房車露營地,加強交通設施、交通組織、停車場、標識標牌等配套設施建設;“旅游+教育”,著力打造谷文昌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教育基地,建設一批研學旅游基地;“旅游+康養”,發揮中國溫泉之城品牌效應,開發高端溫泉、富硒養生、醫療保健等健康旅游項目;“旅游+城鎮化”,保護活化“五古豐登”,突顯閩南風、漳州味,完善旅游配套,打造一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旅游休閑區)、旅游產業主導型特色小鎮等。二是評選10個“+旅游”。包括漳州紅色文化旅游教育點、特色民宿、特色餐廳、特色土樓、觀光茶園、非遺表演、旅游文創產品、攝影采風創作基地、漳臺文化交流點、古早味小吃等“十佳”系列。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漳州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今年3月出臺的《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省、市相關要求,圍繞“全域旅游、優質旅游和放心旅游”三大目標,著力鑄鏈條、樹品牌、聚人氣,力爭早日建成“花樣漳州”全域旅游目的地。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