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餐飲互聯網高峰論壇舉行,筷來財助推行業生態建設

2016-11-29 12:04:16     來源:     編輯:bj001    

對身處互聯網+時代的餐飲人來說,一個加速發展和創新創業的良機正在到來。在11月25日開幕的“2016第三屆中國餐飲互聯網高峰論壇暨第五屆餐飲產業大會”上,中國餐飲產業聯盟攜手美團點評、筷來財、餐飲公會、易淘、紅餐網等多家平臺企業共同發起“金火焰”獎餐飲造星計劃,旨在通過全生態的力量打造餐飲企業創業和發展明星,扶持企業做強、做大。

會議圍繞“金火焰”獎爆出兩大亮點:一是影視巨星曾志偉領銜,用明星與娛樂手段幫助餐飲創業企業打造自己的超級單品、超級IP,打造中國的世界級餐飲品牌;二是筷來財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宏文宣布推出“金火焰K+金融助推計劃”,釋放10億元紅利,扶持優秀餐飲企業,在未來一年的時間里,對100家優質企業、每家平均提供1000萬元的供應鏈資金支持,共建中國餐飲生態。

新一輪產業升級和市場整合

“未來30年是大眾化、品牌化、連鎖化餐飲的天下,而標準化、工業化、資本化也是大勢所趨。”在中國餐飲互聯網高峰論壇上,筷來財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宏文在演講時說,如何在競爭日漸激烈、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前提下,確確實實幫助到餐飲企業,是我們考慮的首要問題。

我國餐飲業迎來迅猛發展的新時代,2015年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后,今年繼續保持穩健的增長。據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日前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0.9%,預計全年將超3.5萬億元。

但是,受食材、人工、能源、房租等成本不斷增高的影響,餐飲企業的盈利水平在逐漸降低;尤其是面對互聯網浪潮和新的經濟形勢、消費升級等的沖擊,餐飲業在面臨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市場格局的整合。

流動性不足是連鎖餐飲企業的大門檻

要連鎖、要發展、要升級,需要一個好的團隊,需要踩準趨勢,需要高效率的供應鏈,更離不開的是發展所需要的錢!

美團點評副總裁吳茂林在大會現場發布數據報告《數讀餐飲:我們的信心來自何處》,首次披露2017年餐飲老板信心指數為129.1,即餐飲老板對未來持適度樂觀態度,且超過50%的餐飲企業存在金融服務需求,但需求強烈且在推進中的僅占8%。

連鎖企業大多用沉淀的資金用于擴展開店,但新店投入動輒幾百、上千萬,且回報周期長,如果經營不善,沒有產生新的現金流,就會遭遇連鎖餐飲企業發展的大門檻——流動性不足。

“金融將推動餐飲業從原始的四輪馬車時代進入金融蒸汽機時代,”在中國餐飲互聯網高峰論壇的“新金融·新餐飲”分論壇,筷來財聯合創始人孟澤在演講中這樣比喻。在連鎖餐飲運營成本越來越高、凈利越來越薄的前提下,通過金融杠桿的力量可以幫助企業加快開店速度,改善餐飲經營現金流的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甚至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餐飲企業需要錢,但不是所有的錢都合適。孟澤認為,股權資本、眾籌、供應鏈金融等都在追捧餐飲業,如何借助金融杠桿的力量,使用聰明的錢幫助企業發展成為餐飲人面對的新課題。

餐飲企業需要聰明的錢

什么是聰明的錢?“就是不僅能契合餐飲實際經營特征,而且能匹配餐飲行業的流動性不足,按需提供,可多可少,可長可短,可用可停。”李宏文先生在上午的演講中也對聰明的錢進行了闡釋。

餐飲企業擁有可觀的現金流,如何借助專業的金融服務沉淀自身的資金即是發展用途,也是安全墊!相較安全的資金使用方法是用自有的資金加金融服務杠桿做列后,用杠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做發展,餐飲企業可實現金融和實體發展的兩不誤。

事實上,筷來財創新一套專屬于餐飲人的金融解決方案,就符合上述“聰明”標準——包括一系列免費企業級SaaS服務系統和創新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來一站式滿足餐飲企業各種金融需求。

據了解,去年9月開始,筷來財貼合餐飲采購和擴張需求,推出供應鏈金融“現結代付”業務,代替企業支付采購貨款,做到小額多批支付,一方面解決餐飲企業的資金需求,一方面解決了歷史賬期導致的高成本問題。

孟澤也在采訪中表示,一年多以來,筷來財服務的餐飲品牌門店超過1000家。合作伙伴汕錦記,在5個月內,借助筷來財的金融服務,從5家門店迅速擴展到38家,成為餐飲業2016年最火熱的品牌之一。

知名餐飲品牌麻辣誘惑2014年上線“麻小外賣”,2015年成為小龍蝦北京市場第一,2016年單品年入4個億。董事長韓東在論壇演講中稱,與筷來財的合作,獲得資金門檻低,使用周期長,付款壓力小,而且現結帶來采購價格下降,形成采購優勢,為公司現階段新業務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供應鏈建設不是單靠自己就能做好的,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儲存和運輸我們和宇培集團合作,資金我們與筷來財合作。”旗下品牌直營+加盟門店已達80余家的深海餐飲集團,順利完成了企業轉型,董事長孫志剛說,通過筷來財的供應鏈金融代付,緩解了公司資金占用的壓力,降低了采購成本,保障產品供應的品質和及時性。“而且,由于對供應商‘不欠款’,集團與15家主要供應商構建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的供應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優化。”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