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節在即 京東金融提醒莫為小利輕信“中介”

2016-10-28 09:21:35     來源:     編輯:bj001    

京東雙十一拉開大幕,剁手族們摩拳擦掌準備挑燈夜戰,而精明的人們會研究各種薅羊毛姿勢。據悉,這次京東金融為雙十一購物節提供了多重金融福利,比如讓京東小金庫用戶全都能開通白條,一邊理財,一邊消費,白條授信額度最高可達3萬元,并且,白條用戶還可以開通臨時提額功能,最高可提額8888元,京東金融還將根據消費者購買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第二次白條臨時提額福利。除了滿滿的白條額度,雙十一期間在京東商城購物,打“白條”可以享受最高12期免息。

除了京東金融外,市場上其他消費金融產品也都在傍雙十一購物節“拉客”,當然,這些消費金融產品也成了不法分子“打主意”的對象。京東金融提醒用戶不要相信不法中介“提現”等信息,有問題及時聯系官方客服。

非法“中介”提現不可信 嚴重逾期影響征信記錄

記者近期發現,網上有不少打著“中介”旗號的小商販,經營著各式各樣白條、花唄等“周邊服務”,實際則是誘導消費者套現。在北京東直門上班的普通白領小趙向記者爆料,不久前,他休假去云南旅游,無奈生活費有限,看到論壇里“白條額度租用”的小廣告就動了心。通過QQ,小趙聯系到了中介,按照中介的要求,小趙下單購買了一臺蘋果手機,并寄到指定地點。按照約定,收到手機當日,中介會扣除貨款一定比例作為“提現”中介費,余額將轉給小趙。萬萬沒想到的是,小趙在訂單派送成功后,再也聯系不上中介了,財貨兩空。

另外,記者獲悉,京東金融白條旗下的現金借貸產品“京東金條”屬于和合作銀行聯合放貸模式,京東金條使用及還款情況會接入央行征信系統,所以,對于一些中介機構借雙11白條提額、京東金條等制造聲勢、混淆視聽,誘導用戶套現、不用擔心征信記錄的宣傳,消費者應提高警惕,切莫心存僥幸,聽信中介宣傳,一旦京東金條發生嚴重逾期,都將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注意賬戶安全 發現異常應立刻聯系官方客服

對于個人信息保護,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通常金融產品遭盜號很可能是因為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的,這類信息包括個人姓名、身份證號、支付密碼等等敏感信息,一些帶有木馬病毒的山寨網站或者手機中病毒后,會自動截取短信等信息,所以,公共場合WI-FI、不正規的購物網站都要謹慎登陸。”

浙江的李先生對記者透露了白條遭盜號的經歷。“某天晚上突然收到了一條白條綁定手機號被修改的短信,后來我立馬致電客服,緊急凍結了白條功能,多虧了白條及時短信提醒和快速凍結措施。”

今年前三個季度,各地已爆出多起消費金融詐騙相關的犯罪案件,尤其是由個人信息泄露引發的詐騙。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個人信息常常不知不覺就遭遇泄露,甚至形成了一條人數眾多、分工明確的黑色產業鏈——開發制作、批發零售、詐騙實施到分贓銷贓。

記者了解到,個人信息泄露不乏一些人為因素,商場、醫院、教育機構等掌握個人信息的機構員工主動倒賣信息;此外,通過各類技術手段竊取網絡服務商上的注冊信息、利用病毒入侵手機、電腦系統都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段。互聯網技術給大眾生活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但玩網游、注冊網頁產生的數據乃至手機通訊錄、短信、位置、照片等都可能為犯罪份子竊取重要個人信息創造機會。

其實,大眾在享受互聯網便利的同時,也要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面對各類促銷、提額信息,要擦亮眼睛,不貪圖小利。騙子的伎倆往往并沒有多么高明,反而是一時輕信才給了他們下套的機會,最終套住了自己。

目前,雙十一購物期間,互聯網信用支付和消費金融產品再度進入使用高峰期,消費者在“剁手”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賬戶安全。在互聯網消費金融反欺詐方面,京東金融副總裁許凌告訴記者:“京東金融目前已擁有十多種不同的金融風險模型,包括識別虛假交易的商戶模型,套現模型、催收模型、申請評分模型、行為評分、反欺詐模型等。同時,模型會定期迭代,通過深度機器學習,將1000多個變量進行具體分析,讓機器像人腦一樣自動推斷一些結論。同時,我們還運用了反欺詐社會指紋系統,識別風險用戶。”

記者了解到,京東金融的自動化風控系統擁有“天策決策引擎系統”、“天盾賬戶安全與反欺詐系統”和“天網交易風險監控系統”三道“防火墻”,它們會對每次賬戶行為進行后臺安全掃描,實時計算,識別惡意行為及高風險訂單。另外,京東金融風控系統中的漫網圖譜通過對京東訂單、支付、設備等全方位整合,與前沿的復雜網絡分析技術結合起來,讓欺詐無所遁形。目前,京東金融已累計攔截疑似欺詐申請數十萬起,攔截高風險訂單數億元。

今年雙十一期間,面對大量的白條消費需求,京東金融將提升智能風控體系的效率。京東金融方面也提醒消費者,雙十一購物警惕釣魚網站,切勿在山寨網站中輸入自己的個人資料和密碼等敏感信息,警惕信息泄露的風險,同時,也切勿因小利進行非法套現,珍惜個人信用十分重要。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