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延:新昌集團與天津物產集團拓展貿易領域廣大市場

2018-05-07 15:23:17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新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建造集團之一。近年來,新昌集團豐富業態類別,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機遇。新昌集團董事局主席林卓延表示,作為新昌股東之一的天津物產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集團經營區域覆蓋全國,并在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8家境外分支機構。新昌中國正在與天津物產集團緊密合作,通過資源整合、資本聚合、服務融合,全力構建產業企業協同發展的生態圈,積極拓展國內外貿易領域的廣大市場,與產業鏈內合作伙伴實現共贏發展。

新昌中國與天津物產集團將在境內外成立貿易公司平臺,打造貿易與融資結合的功能體系,以滿足業務公司資產增值、提高業務利潤收入、更好配合集團的發展壯大的戰略目標。逐步建立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利用時間大數據管理,提供優質客戶服務;利用集團境外低成本資金優勢,建立貿易+金融結合模式創收;服務集團體系子公司,資源 共享、整合提升效率。

圍繞新昌中國的發展定位,逐步建立和完善新昌集團特有的融資體系。充分發揮集團上市公司的平臺優勢并結合土地規模優勢,創新融資渠道及融資方式。 除了加強與銀行、資管、信托、保險等傳統的融資渠道的合作關系外,充分利用成立專項私募基金、資產證券化、并購重組、互聯網金融平臺、債券和股票資本市場等創新融資方式,將“傳統”和“創新”相結合,建立新昌自己的融資平臺和通道。 以降低融資成本、優化集團資本結構為目標,統一協調投、融、管、退環節,成為新昌集團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

天津物產集團有限公司是天津市最大的國有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總資產超過1200億元,擁有企業340個,從業人員6600余人。集團經營領域涵蓋大宗商品貿易、現代物流、地產開發、金融服務和中職教育等。其中大宗商品貿易主要包括金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能源(煤炭、焦炭、燃料油)、礦產(鐵礦、有色礦、煤礦)、化工、汽車機電五大板塊,是國家商務部全國重點培育的流通領域20家大企業集團之一。

擴展閱讀

馬云2年砸下20億新臺幣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云日前來臺演講,針對臺灣青年創業的想法提出意見。(資料圖片: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3月7日訊:綜合臺灣媒體消息,為推動臺灣新創發展,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昨公布第2波投資企業,計有13家,該基金成立逾2年下來,已有22家臺灣新創企業受惠,總計獲得新臺幣20億元的資金挹注,產業涵蓋人工智能、電商、電競、區塊鏈與運動健身等,阿里巴巴期望藉由集團資源、技術合作,讓臺灣新創企業有發展國際舞臺的機會。

電競、物聯 有前景

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表示,投資的公司是從700多家公司中挑選出來,過程中發現,臺灣新創其實很有機會,尤其過去半導體的長期深耕,若能將AI軟體、演算與硬體結合,這將是臺灣切入人工智能最佳的機會點。

第2波的投資企業包括4Gamers放肆電競、Adenovo諦諾科技(物聯網)及VR技術的Opaque Studios等新創公司;李治平強調,阿里巴巴看準的是未來市場前景、投資財務報酬,由于各家所占的持股都低于10%,未來不會主導發展,也不打算干涉經營。

持股低 阿里不干澀經營

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是阿里巴巴集團于2015年11月、投入新臺幣100億元所成立,截至目前為止,尚有80%資金待運用。李治平表示,基金投資對象最主要需符合2項條件,首先,創辦成員要是臺灣人,或是公司主要營運據點位于臺灣;其次,創業內容須與阿里巴巴生態圈有關。

基金董事成員還包括AAMA臺北搖籃計畫共同發起人顏漏有、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蔡宗翰以及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李治平說,鼓勵臺灣創業者以創新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并幫助產業升級,甚至這些模式可推廣到亞洲、全世界,這也是基金成立想實現的目標。

有機會成為“獨角獸”

另據旺報報道,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公布的新一波13家投資企業名單中,7成跟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相關,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表示,臺灣不用妄自菲薄,臺灣優勢在于硬體結合,重點是尋找到夠大的市場發展,也有機會能成為“獨角獸”。

在大陸人工智慧AI等新科技應用風起云涌之際,其實臺灣也不需置身事外。自阿里創辦人馬云親口宣布100億投資臺灣創業,2年多來,已砸下20億元(新臺幣),共投資22家新創公司,這次阿里選擇投資的包括以 AI 進行金融風險評估的諦諾科技(Adenovo)、設計AI晶片的耐能(Kneron)、API整合的科迪(Kloudless),及用AI辨識技術進行監控的盾心科技(Umbo)等。

針對不少科技界大老質疑“臺灣市場小,到底有沒有本錢發展AI”的疑問,李治平表示,隨著AI應用場景與面相越來越多,隨著趨勢走下去,就更需要跟硬體結合,所以臺灣這方面機會非常大,重點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李治平提出,近2年臺灣的創業風氣漸盛,許多都是在大公司工作、有硬體技術底子的人出來創業,其實是很大的優勢,只不過AI的確需要夠大的市場應用,“想成為獨角獸,對應的市場要夠大”,所以鼓勵創業者把眼光放遠,可以像“耐能”一樣,以臺灣制造的晶片、作大陸智慧家電的生意。(完)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