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盟數據:數據賦能新零售時代的智慧門店

2018-03-28 10:34:32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新零售的潮流不僅改變了傳統實體店的經營模式,也讓熱衷于電商的互聯網巨頭們開始重新思考線下的意義。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深入到零售行業,無論是從業者還是解決方案商,都在嘗試借助智能化的方式優化庫存,提升資源利用率。對于超盟數據來說,通過整合極度零散的線下零售數據,幫助零售店做數據賦能,從而挖掘商品數據庫的價值,是其一直在探索的路徑。

  根據《埃森哲&CCFA聚焦零售企業轉型》的報告,幾乎所有受訪企業都將零售新技術的應用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94%的企業表示非常重視或較為重視新技術,并愿意將成熟的前沿技術引入到商業運營中,只有6%的受訪企業表示對新技術“不重視”或“無所謂”??梢?,技術賦能已經成為零售業能否長遠發展的勝負手。

  在超盟數據創始人&CEO李思賢看來,中國線下門店的數據全部呈現孤島狀,區域割據非常嚴重,超盟所做的就是要掌握商品在線下流通時的實時數據狀態。舉個例子,一罐飲料的包裝、成分、顏色顯而易見,但是其在線下是如何流轉的,包括從產線到貨架過程中的成本價變化、銷售者在不同階段的購買習慣,以及便利店的庫存、銷售額、銷售量等信息,并不是正態分布的。此時,就要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構建異構的知識圖譜,讓產品、門店、銷售者之間產生聯系。

  零售業的轉型之路

  零售系統的復雜之處在于,從進貨到倉庫、配送、分倉到每個門店銷售、補貨…是一個龐大的供應鏈。同時,零售連鎖店的系統更新換代較慢,像傳統ERP開發起來就比較困難,要想讓新員工完全掌握也不是易事。當然,這也是零售商在做數據分析時的難點。簡單講,業務人員并數據分析并不精通,所以需要有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人把數據的結果可視化,才能促進業務效率的提升。再有在技術層面,由于數據產生時的業務邏輯是完全抽離的,使得遇到PB級數據時用傳統數據庫跑非結構化數據會比較吃力,因為底層架構不是分布式的。

  在李思賢看來,體驗是影響線下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線上的數據都打通了,可以做到“一鍵下單各地發貨”,很少出現斷貨的情況,而線下則會受到供應鏈的各種挑戰,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導致消費者白跑一趟,這也是為什么超盟要先把供應鏈到店鋪的前端做好。其次,線下“所見即所得”的特性往往對消費者心理有著連鎖反應,比如某人本來想買一袋牛奶和一個面包,進店一看面包沒了,那么牛奶可能也就不買了。

  實際經營過程中,算法能夠解決很多不可控的人為因素,包括供應周期和補貨時間,這是ERP無法實現的。“假設一個門店有2500個SKU,每10分鐘打一次庫存,ERP是記不下來的,因為數據量太龐大了,更不要說300個門店。”李思賢透露,每個門店的補貨數據都是根據各店情況而定的,超盟可以讓零售店的訂貨準確率從70%提升到90%,讓每、暢銷品幾乎都不會出現斷貨的情況,要知道暢銷品的銷售情況是一個門店整體銷售額的命脈所在。

  復合優勢切入快車道

  說到商業智能,其實像微軟和IBM這些巨頭公司在很多行業都有著成熟的方案。不過考慮到垂直行業眾多,而且其中還存在著若干流程,總有些細節是巨頭無暇顧及或者說難以處理的,而這恰恰也是機會所在。超盟數據創始合伙人&CTO李健豪表示,超盟每接入一個數據庫,都會對其進行自動辨別分類,判斷哪些是銷售表、哪些是門店表、哪些是商品表,找到之間的關聯性,線下零售行業應用的大部分是關系型數據庫。通過銷售表,能把周邊的所有表用算法關聯起來,形成一個小的網絡。這個網絡里包括商品、門店、銷售。”

  與工業標準不同,零售業的預測結果更多是動態的,會受到人、環境、天氣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想建立相對準確的預測模型,就要與行業特性相結合。通過以商品為,構建的知識圖譜,超盟可以將硬件及其信息標簽連接起來,例如匹配到每個門店、每個商品、每個條形碼,以及相關的人工狀態,綜合這些數據結合算法優化,才會有真正的效果提升。

  李思賢認為,超盟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三個方面:技術深耕,從對接數據、清洗數據,到構建知識圖譜,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的價值;經驗豐富,無論是創始人的過往經歷,還是在創業過程中的磨練,都成為了服務客戶的助力;復合型團隊,既要懂技術又要懂零售,讓有互聯網基因的人深入行業去了解業務,為幫助客戶轉型奠定了基礎。

  AWS讓智慧零售成為可能

  從去年10月開始,河北天天便利店旗下的300多家門店部署了超盟的解決方案,從前期接觸到系統上線僅用了15天,成效顯著:通過接入督導移動端產品,使得督導人數從20個減至12個;通過使用PC的BI產品,加強了數據的挖掘、分析和預警能力,讓訂貨準確率從70%提升至90%,告別了暢銷品斷貨的現象;通過手機訂貨,推動10月、11月、12月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0%,毛利增長40%。“傳統做零售的和經銷商轉型的,二者有著些許不同。經銷商轉型好一點,傳統做零售的、大賣場做零售的這些人,轉型開便利店在思維轉變上會慢一點。”李思賢說。

  據了解,超盟的解決方案選擇了亞馬遜AWS作為底層支撐,包括EC2、S3、Lambda、RDS等均有涉及。以Lambda為例,微服務使得彈性計算更有效率,可以按需付費。李健豪介紹稱,“一開始的時候開了好幾臺機器,數據庫也要24小時開著。轉到Lambda之后,實現了按需付費,只要1.36元,我們用多少次就付多少錢,成本很快就會下來。”

  目前,超盟服務的客戶超過1萬家門店,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傾向于選擇一些一線城市的二三線品牌和二三線城市的龍頭企業進行合作,做出示范效應。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每家店接入超盟的數據服務只需要300塊錢的年費,這也顯示了超盟勇于拓展市場的決心和信心。長遠來看,超盟除了要為品牌商和供應商貢獻價值增益,還將積極探索金融服務的增值空間,例如為品牌商提供市場營銷的指導意見,或者做一些OEM方面的嘗試。

  “快消這個市場太大了,足夠冒出N個獨角獸,大家切入點都不太一樣,更多的是一個拼圖。在技術和數據挖掘上,還是要由創業公司去提供機會。”李思賢說,“市場并沒有競爭,只有大家都參與其中,這個市場才會熱起來,老板們才會更關注數據,讓數據開放更容易,我們也就更好切入,到那個時候再拼產品,看到底誰的產品能有更好的效果。”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