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企業和百姓都能擁有自己的私人律師

2017-01-06 14:08:18     來源:     編輯:bj001    

最近,《我不是潘金蓮》電影上映并引發公眾熱議。影片折射了體制樊籠內的不良現象,女主人公的遭遇也讓人唏噓,而在這個故事里,女主人公長達十幾年為求公正的橫沖直撞,也是當今眾多中國普通百姓面對法律難題后無助迷茫的夸張與縮影。

中國的法律服務 離我們近嗎 ?

30年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法制建設的推進,法治意識和法律服務行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律師職業群體日益壯大,律師服務職能也進一步明晰,有許多律師活躍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圈中,他們奔波繁忙,壓力山大,他們為維護當事人權益忘我奮斗著!但我們仍感到法律服務離我們很遠,我們本有的法律服務需求由于某種距離和原因被一個個拖延,使法治國家的我們不得不去探究我們身處的法律服務市場現狀。

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不滿意, 如何解決呢 ?

中國近14憶人口和千萬家企業,每天都在發生著這樣那樣的法律需求,眾多民眾和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遇到法律難題時不能或不知如何獲得及時的法律服務,龐大的法律服務市場需求至今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針對這一市場供需矛盾,筆者采訪了華債網和私律(掌上法律服務平臺)的創始人田洋先生。

(田洋,畢業于黑龍江省政法學院法學專業,后就讀于英國威爾士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武漢仲裁委仲裁員。多年從事企業并購重組、不良資產管理、房地產開發等多種行業經營管理工作和研究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創新工作。深刻體驗和感知了我國市場經濟和法律服務市場的變遷、困境與發展。2014年起至今先后創立華債網、私律互聯網平臺。)

針對筆者的提問,田洋先生給出了這樣的概括:“中國的法律服務市場,30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在美國,每300人就擁有1名律師,而在中國14億人口,執業的律師有20余萬,大約6000多人才擁有1名律師。公眾獲得律師服務的門檻非常高。律師人數少、服務收費不明晰、服務標準化程度低、當事人和律師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形成了公眾與律師之間的溝通壁壘,很多中小企業和百姓只能用逃避、忍耐或者極端的方式來面對法律困難,究其原因是我國律師配比率極低、傳統法律服務模式和不菲的律師費用在阻礙著法律服務市場的全民化進程。”

筆者發現,目前的法律服務市場發展中的確得到了印證,很多中小企業和百姓深有感受。

也激起了國內諸多法律人士和投資者加入“互聯網+法律服務”產品研發的行業中,互聯網+ 的模式確實讓法律服務更“親民”,法律服務網站平臺產品也在逐步拉近律師與公眾的距離。但是網絡律師服務中的“免費情節”、“解答不專業”、“律師分身乏術”等問題還是沒得到很好的解決,公眾的需求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

讓中國的企業與 百姓 都 能擁有自己的 私人律師 ,可以實現嗎?

田洋先生談到:“對私律團隊而言,了解用戶的服務需求是第一使命。私律的產品戰略:就是利用多層級的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創新,裂變律師的知識價值和提高律師的服務效率,大幅增強我國現有律師服務的全民覆蓋能力,從而實現全國公眾都能擁有自己的私人律師服務。讓公眾獲得法律服務方便快捷,支出微薄;讓律師提供法律服務高效輕松,收入豐厚。

私律設計之初,就是從裂變律師配比率、改變傳統服務模式、降低公眾支出又能提高律師收入入手,快速推動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全民化進程。私律上線將會大大改變公眾以往對網上法律服務的印象。”

移動互聯+法律服務是新的風口!

筆者聽后相信:移動互聯網+好的模式和社會各方的支持,田洋提出的“讓中國的企業與百姓都能擁有自己的私人律師”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在依法治國的宏觀背景下,“讓中國的企業與百姓都能擁有自己的私人律師”的確是當下互聯網+法律服務創新的重頭戲,也是中國未來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田洋先生對此談到:“互聯網+法律服務創新,近年得到了互聯網界和風投資本界的重視,IDG和華創入股無訟,騰訊和中信旗下風投入股贏了網等等,都充分說明了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前景是廣闊的!正如IDG資本的熊曉鴿所言:‘下一個獨角獸將在法律領域’。我也認為互聯網發展到了今天的移動互聯網階段,移動互聯+法律服務是新的風口,私律團隊對此充滿信心。”

筆者饒有興趣地聆聽著這一互聯網的新風口,私律的產品戰略讓我不斷聯想出:如果現有的20余萬名執業律師服務裂變成10幾億名律師的服務水平,該是什么樣的場景?也許在不遠的一天,中國的企業和老百姓都擁有自己的私人律師服務,全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權益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保障,我們的中國夢是不是更美!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