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看似普通的毛巾,如果接觸到油脂、汗液和細菌的代謝產物這類污染源后,它的“臉”迅速由藍變紅——它在警告你,“慎用!我有病菌”。
對消費者而言,這種可視化的表達無疑能極大提高視覺認識和刺激購買欲望。它的神奇之處就隱藏在其材質中——織物圖案含有純天然萃取物,通過對感應靈敏度的設計,實現“遇污變色,去污復原”的特征。
此項技術稱為生態感應技術(Smart-Echo Tech),來源于上海捻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美國海歸技術團隊聯合東華大學尖端紡織材料專家研發而成。創始人朱文斌雙碩士畢業于東華大學和美國費城大學紡織工程專業,從事過高技術紡織品的研發與紡織服裝行業的供應鏈管理工作。
他說創業初衷來源于一組數據,使用三個月的毛巾每平方厘米菌落數量在三百萬以上,而使用六個月的毛巾,估計在六百萬以上,大量易感病菌會侵蝕皮膚,尤其對嬰童更是一種無形的傷害。事實上,用戶應該3個月換一次毛巾,但大部分國人并沒有這種意識,人均消耗量僅為1.2條/年;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人均毛巾消費量是我們的六倍。在未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增長空間。
一年后,他回國與合伙人沈海明著手調研。他們打開京東、淘寶、1號店的網站,把與毛巾有關的幾萬條差評看了個遍,并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做成表格,比如褪色、掉毛、發硬、有異味。在朱文斌看來,一條毛巾的基本品質首先得好,再去賦予它不一樣的創新點。
他們還查詢了國內外許多與變色相關的專利,發現并無此類做法。于是,二人嘗試著研發感應變色的配方,將其附著在面料上后實現變色。這個過程無疑是艱辛具有挑戰的,他們曾經花幾萬塊錢購買一些儀器設備,冒雨把200多斤的設備徒手搬回家,甄選萃取諸多國內外的天然原料,歷經幾千次的調配失敗,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付出的;半年后,研發工作得到了母校東華大學的全力支持。一年之后,“Mintowel生態感應毛巾”應運而生。
除此之外,這款毛巾在材料及工藝上也采用了最高標準:選用100%新疆長絨棉、堅守最嚴苛的嬰幼兒級安全標準、吸水速率秒殺市面上大部分毛巾,它的柔軟度完全依靠物理工藝制成,而非化學制劑的添加;尤其是嬰童款,采用了六層紗布制成,成本超越了市面上絕大多數紗布巾。
這樣一款獨一無二的毛巾,也得到了傳統紡織行業及風投基金的熱切關注。今年9月份,獲上海某投資機構估值2000萬,來自個人的天使輪融資300萬。同時,還獲得了上海市經信委的支持,項目受到業內專家教授的聯合推崇。
作為生態感應織物在國內乃至全球范圍第一家開發和應用的公司,朱文斌計劃將此專利逐漸衍生到家紡、內衣襪及相關嬰幼兒產品等領域,并向企業提供定制服務及技術授權。未來,更要與高校科研機構成立聯合開發團隊,打通校企合作的產業化之路,打造國內首個高科技紡織技術的孵化平臺。
據了解,Mintowel毛巾于11月23日正式上線京東眾籌。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