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10月阿里宣布關閉天天動聽之后,這兩天在線音樂圈最大的新聞是阿里旗下的阿里星球徹底停止音樂服務,直接把用戶引導進蝦米音樂。在BAT的布局下,百度音樂依托太合音樂集團的生態體系,在差異化競爭中尋找新路。阿里巴巴有了蝦米,騰訊的QQ音樂與擁有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的中國音樂集團抱團,在線音樂圈“三足鼎立”格局初定,天天動聽的生存現狀早已無足輕重。然而,對于還在場上的選手們來說,這場圍繞“耳朵經濟帶”的戰斗仍在繼續。
版權爭奪“三足鼎立”
統計顯示,2016年超過六成的中國手機音樂用戶擁有2個至3個音樂APP。“百度音樂、QQ音樂、酷我、酷狗、蝦米,在這幾個主要的平臺上,大家如果想在某一個找到你想要的所有歌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太合音樂集團旗下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表示,“目前國內一線藝人的專輯版權費已經高達2000萬元。哪個平臺也無法把所有音樂版權全部買完”。
特別是2015年,國家版權局出臺“最嚴版權令”,要求各網絡音樂服務商于2015年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架。高質量的音樂版權成為各家追逐的目標,價格水漲船高,導致在線音樂圈能夠立足的玩家越來越少,開始形成騰訊音樂、阿里音樂、太合音樂“三足鼎立”的格局。
目前,QQ音樂手握內地、香港、韓國等地唱片公司如少城時代、YG、杰威爾,以及華納等獨家版權,正版曲庫1500萬首;酷狗、酷我音樂版權2000萬首,版權來自包括EMI、海蝶、索尼、環球、太合麥田等在內的40余家音樂與版權代理公司;阿里音樂買下了滾石、相信音樂、華研、《中國好聲音3》等版權。而太合音樂集團迄今已經與1000余位藝人歌手、詞曲作者達成了各種方式的合作,自有+代理版權超過1800萬,正版曲庫業內最大。不久前,太合音樂集團還與全球最大的流行音樂曲庫The Orchard達成中國地區的獨家合作。“這一合作,對于太合音樂集團來說,是加速擴充版權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版權音樂的全球合作。”太合音樂集團市場總經理司新穎說。
數字音樂用戶逾5億
《2016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數字音樂用戶達到5.01億。5億用戶在很多行業是個無法超越的數字規模。不過,在數億用戶中付費只占極小比例,大多數音樂平臺都是賠本賺吆喝。
QQ音樂總經理侯德洋分享的數據顯示,在購買數字專輯1000萬的用戶數量中,“80后”、“90后”占比將近92%。“這說明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真的變了。”侯德洋說,“我們只要提供好的內容,好的服務,就會有新的商業模式”。
“據統計,國人經常聽的歌曲大概5萬首左右,百度音樂已經覆蓋超過90%,各個大音樂APP都差不多。”王磊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看誰能夠給用戶提供最好體驗”。
在他的推動下,百度音樂已經從播放器工具跨入多功能平臺,最新推出的版本里加入了UGC內容,用戶可以發布動態。會員中心也經過了全新改造,與百度旗下產品打通。百度的人工智能也將用于用戶個人曲庫的分析推薦,最終實現千人千面的音樂供給,讓每個人都能聽到最想聽的音樂。
加碼產業鏈整合
付費音樂的詩和遠方,顯然解決不了當下的柴米油鹽。因此,各大在線音樂平臺紛紛涉足智能硬件、音樂電商、音樂社交,試圖在更長的產業鏈上尋找機會。
O2O演藝是最被看好的模式。《2016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音樂類演出市場規模達到150億元,同比增長4.8%。票房總收入為45.55億元。
太合音樂集團的前身為太合麥田、海蝶音樂、大石版權,曾經是華語音樂圈里響當當的名字。借助太合音樂集團的全產業鏈音樂生態體系,百度音樂成為唯一擁有上游藝人資源的在線音樂平臺,當前大熱的薛之謙,方大同,都是太合音樂集團服務的藝人,他們的音樂可以在百度音樂獨家首發。太合音樂集團旗下的秀動網一年能夠安排1萬多場線下活動,包括粉絲見面會、小型演唱會,這為百度音樂的落地找到了接口。今年,太合音樂集團還投資了張學友演唱會,繼續加碼線下。
互聯網觀察家葛甲坦言:“在線音樂的商業模式要想找到突破口,只能從整個音樂產業中想辦法,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的平臺把目光投向演出市場、粉絲經濟等形式的原因。”(佘穎)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