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的特別小組會議中,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作為特邀嘉賓,與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博士、英國網絡安全和安保部部長Baroness Joanna Shields、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的一番對話,讓業界人士感受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是開啟健康之門的金鑰匙。
在大會上,陳馮富珍首先指出了大數據和健康關系的重要性,并有感于“醫療行業是最保守的行業”。對此李彥宏表示,“醫療行業是最保守的行業,而互聯網則是最開放的行業,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我認為一定會有奇跡發生。”在李彥宏眼中,醫療與互聯網的融合好比“架橋”——“就像從兩端來建橋,從一端向另一端盡可能長的去延伸,同時期望著另一端也能伸出手來,這樣就能合力改善現狀了”,李彥宏說。
對話中,李彥宏談到,如今的“互聯網+”和“互聯網+醫療”潛力巨大,但現在完成的“加法”大多還是限于信息層面,也僅僅挖掘了“技術+醫療”的冰山一角。李彥宏介紹,現在百度每天接收6000萬醫學健康方面的查詢,這比有些國家的人口還要龐大。除了一般的搜索服務以外,還有百度百科、百度知道服務,由專家在網上答疑解惑。百度還通過其產品“百度醫生”做了另一個層面的整合,即用O2O即從線上到線下,幫助病人在線預約醫生、線下去看醫生。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系統的“百度醫療大腦”,目前也已在北大國際醫院進行測試:今天,這樣一個機器的“大腦,”已經可以在80%的情況下做出與醫生同樣的診斷。
當然,技術并非是互聯網擁抱醫療的唯一優勢,從醫療現狀上來看,觀念上的保守是一個更大的問題。李彥宏表示,“技術很先進,可以幫助人們,但是談到醫藥或醫保,人們總是很擔心泄露隱私,上網搜索信息會面臨什么風險,基因研究又有什么風險?”對于這一觀點,陳馮富珍也表示認同,“如果人們不能正確認識健康問題、并進行準確診斷,也就沒有辦法有效地應用治療手段。因此,智能的技術和數據信息,對于幫助政策制定者和項目管理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隱私的保護的同樣是大會上聚焦的話題之一。李彥宏談到,如今人們對于信息數據恐慌大多還是“源于知識匱乏”。“我還清晰地記得,20年前,當人們通過亞馬遜或其他電商公司購物時,十分抗拒輸入自己的身份證信息。現在,我們購物依然要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但這對消費者來說已經不是問題。”在李彥宏看來,隨著新技術、新模式的普及,未來,即使是在醫療行業,互聯網的開放精神也能逐漸被人們接受、并讓人們感受到開放對健康所帶的裨益。
生命與隱私,是普通人面對健康時的選擇之難,在醫療行業內部,李彥宏也發現了其中的“保守”和“執念”。李彥宏稱自己經常會與醫療界人士交流,問技術給予什么幫助,而得到的答案卻往往是“能簡化醫藥費的支付方式嗎?這樣病人用一張卡就能搞定一切了”,或者“能搜索病歷記錄嗎?因為我每天要處理的病歷太多了”等等。對于醫療人士現階段的需求,李彥宏也很是感慨,認為許多醫療人士還不太了解新技術了、也低估了新技術的能力,“百度有50萬臺服務器、也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他們現在的這些問題,一臺服務器就足夠了”,李彥宏說。
科技創新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金鑰匙,技術也將是挖掘醫療潛力的利器。討論的最后,陳馮富珍再次對李彥宏的觀點進行回應,指出“醫療行業應該少一點保守”,李彥宏也向醫療行業中的人士呼吁,人們應該抱有更高的期待,“人工智能等技術也將可以幫助解決醫療行業中各種嚴峻的問題”,用開放的心態和不斷的創新,共同挖掘“技術+醫療”的奇跡。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