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互聯網+”發展浪潮下,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真正思考“增量經濟”的問題,尤其在當前全球經濟深度調整、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基于“互聯網+”的國家戰略背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供應鏈金融又成為目前與產業發展結合最緊密的金融形態。
我國的航運物流業正由發展期向成熟期過渡,億海藍多年來致力于海運貨物的數據采集和挖掘,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提升供應鏈的整體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其信息服務在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運行效率的同時,還運用航運大數據幫助優質的航運物流企業獲得融資支持。
“金融從來不是一個可以獨立存在的行業,她是一種建立在實體經濟行為之上的獲取客戶、識別客戶風險、投放資金并在管理客戶風險的過程中獲取收益的行為。”億海藍高級副總裁陳明說,“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數據+金融服務幾乎成為各個細分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
大數據技術支持億海藍發力金融業務
目前億海藍已經擁有超過230萬客戶,涵蓋了從貨主、貨代、船東、船代、運輸車隊、司機等產業全鏈條客戶,大大降低了航運金融業務的獲客成本。同時由于航運客戶的經營收益主要來自于其所擁有或租用的船舶或者車輛的運營,億海藍可以用掌握的數據為這些客戶的經營行為畫像,結合外部的個人征信數據和企業征信數據,通過對企業風險動態畫像,快速地為優質中小企業客戶提供金融保理服務。
金融機構傳統的風險控制,通常以人工對財務報表、業務報表等信息的審核作為依據,其信息往往是靜態和滯后的,規范性和準確性也難以保證。億海藍高級副總裁陳明向記者介紹,目前億海藍供應鏈金融并沒有針對中小企業商戶建立傳統金融意義上的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因為目前大多數的企業納稅報表和企業實際的經營報表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加之中小企業中企業主個人資金和企業資金之間的混用現象也比較普遍,所以無法獲知全態的、能真實反映企業經營情況的信息。因此,億海藍更注重客戶群體的選擇和動態風控預警體系的建立。
數據已經成為一種基礎性戰略資源,對大數據的掌握、分析、挖掘和應用能力,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獲取價值的核心。憑借電商平臺和協同平臺積累的交易和流量數據,將交易數據用于信用評估,是航運大數據提供商億海藍的優勢。“讓經營數據成為資產、讓數據成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通道,是億海藍每個金融人的使命。”億海藍高級副總裁陳明表示。億海藍與同領域的企業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物流企業動態的經營數據,同時擁有這個行業的整體數據,可以進行各種類型的數據分析。
億海藍是領先的航運大數據企業,掌握全球船舶動態以及集裝箱節點等航運大數據,提供免費的基礎數據服務,通過增值服務盈利。數據業務毛利率高、邊際成本低,億海藍2016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數據業務營收835萬元,同比增長68.4%。
供應鏈金融助力航企發展
億海藍作為航運物流行業的綜合服務商,除了通過AIS、EDI和衛星技術等獲取并積累數據,為有需求的客戶定制數據服務,還針對航運物流行業的特點——行業所產生的數據量巨大,但從貨主、貨代、船東、船代、拖車、司機之間形成了信息孤島,加上傳統的數據信息交互方式使得信息流、數據流不能順暢地沿著航運供應鏈方向流通,億海藍為航運物流鏈條各個參與者提供數據信息協同和可視化服務,協同產業發展。
作為航運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在傳統金融模式下很難得到銀行的金融服務。億海藍以旗下諸多產品為依托,從協同平臺累計的大數據中篩選客戶,根據企業經營情況的數據,以國家征信系統為基礎,核實交易單據的真實性、驗證小微物流企業實際控制人的信譽等,多角度多維度核實風險、創新數據化授信為小微物流提供成本適中、便利的融資服務。
億海藍始終沿著航運鏈條進行產品設計,已為船公司、拖車公司、貨代等提供了金融服務,未來仍希望沿著這個鏈條比如司機、船主等更末端尋找機會。采訪中陳明還介紹:“億海藍一定會和盡可能多的平臺達成合作,而且是不限形式的合作,比如可以和有資金優勢的平臺合作,為客戶尋找更低成本的資金等。”
盡管海運物流行業目前市場形勢低迷,但未來仍然是充滿希望的,市場蕭條的時期正是企業自我調整和修煉內功的機會。億海藍在時代轉角處成功轉型,也希望能幫助航運企業擁抱互聯網,推動行業互聯網的建設。正是億海藍勵精圖治的發展理念,讓企業在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收獲了無數的贊譽和口碑,也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