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商務部和香港貿發局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開幕。
為期兩天的會議聚焦于互聯網背景下內地與香港服務貿易的發展,并探討如何在各項服務業領域中深化合作,搶抓“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發展機遇。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香港特區政府貿發局副總裁葉澤恩等出席活動并致辭。
葉澤恩在致辭時表示,要全面發揮“一帶一路”帶來的龐大經濟效益,與沿線地區在各領域的互聯互通非常重要,而這離不開融資、物流、貿易等服務業的支持。
蘇錦樑則在致辭中表示,香港擁有先進穩健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基礎設施、健全的法律體制、便捷的電子支付服務,同時也是國際物流樞紐,在發展電子商貿方面具備相當的優勢。希望兩地在跨境電商方面繼續合作,發揮協同效應,為兩地經濟長遠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而就如何做好服務貿易融資、跨境電商金融服務等熱點話題,本屆洽談會還專門設立了“商業保理國際研討會”的重點環節,耀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謝自強在該研討會上做了主題發言,分享了其“互聯網+保理”模式在跨境電商及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實踐。
謝自強認為,跨境貿易由于買賣雙方距離較遠,各國信用體系發達程度不同,通常采用先款后貨的形式,對信用采購有非常大的需求,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信用證、福費廷等供應鏈金融產品,并無法滿足新興貿易企業的金融需求,或者說還有很多企業并不符合傳統金融機構的準入要求。其中主要癥結在于這些企業體量輕、可質押資產少,在征信及信用評估環節存在很大障礙。
對于解決這些問題,耀盛保理有自己的秘訣。謝自強向與會者介紹道,耀盛保理以其母公司中國耀盛獨創的RISKCALC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系統為核心技術,針對企業在整個貿易流程中的業務需求,結合業務風險點,從多方面、深層次地對目標企業進行信息收集,并通過獨有的算法、模型,得出企業的信用評分,提供及時的金融服務。此外,依托所屬集團的雄厚實力,耀盛保理將服務的模式和思維轉向定制化,致力于滿足不同企業主體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金融需求。
據了解,耀盛保理所屬的集團是一家橫跨大陸及香港兩地的金融集團。香港的主體企業亞洲耀盛主要開展投資銀行端的業務,包括股權投資、上市保薦、股票承銷等投資服務。而在內地開展業務的中國耀盛,已經完成了商業銀行業務的全覆蓋,涵蓋了小額信貸、商業保理、融資租賃、消費金融、企業征信、智能支付管理、互聯網理財等方面。中國耀盛與亞洲耀盛共同構筑了一個中港一體、深度融合的中小企業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從中港兩地的中小企業拿到經營牌照的一刻到其永續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國耀盛與亞洲耀盛都能為其提供綜合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以上述豐富的金融工具為基礎,從去年開始,耀盛保理就為不少企業提供了定制化金融解決方案。
謝自強舉例,其在互聯網電商領域服務的第一家企業,是去年5月接觸、8月開始合作,基于訂單實現T+1放款。該企業最初只是某全球知名品牌的準代理商。5個多月后,通過耀盛保理資金的注入,成為該品牌的“大師級代理”。該品牌在全球僅有55個“大師級代理”席位,中國只有5個。其他代理商最長用了近10年做到的規模,該企業在耀盛保理的幫助下,僅用了不到半年。
對于這個案例,謝自強還補充道,“剛開始合作時,對方每個月虧損約200萬元,股東都在猶豫是否要裁減技術團隊,以換取更穩步的發展。而在今年7月,該企業已被高價值并購了,公司負責人持有并購方15%的股份,估值超十億。類似這樣的輕資產公司,在合作伊始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耀盛保理接觸過很多家,其中一家每個月虧損達到2000萬。我們不看一時得失,耀盛保理認準的模式與團隊就不會輕言放棄。”
過往一年,耀盛保理主要都在為互聯網或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融資,將多個企業從虧損狀態一直扶持到盈利、被并購、堅持到后一輪融資甚至在港上市。同時,通過對合作企業的了解,耀盛保理也會及時引入集團的股權類工具進行深度服務,目前已經有多個成功案例。
某主營進出口商品業務的大品牌商就是其中一家。據了解,耀盛保理與該企業的合作始于2015年下半年,主要為該企業的加盟商提供應收賬款保理服務,已服務其200多家加盟商。在耀盛保理的金融服務支持下,該企業快速發展,雙方的合作也進一步升級。目前,中國耀盛已經啟動對企業的股權投資服務,而亞洲耀盛在香港的團隊也將為其赴港上市提供支持。
通過與集團旗下其他金融工具的有效協同,耀盛保理一方面深入滿足供應鏈體系的中間需求,優化供應鏈;另一方面針對供應鏈上單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這也正是耀盛保理區別于其他單一保理機構的最大商業價值所在。(趙學毅)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