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校合作,成果豐碩
建場以來,洋口林場歷任省林業主管部門和林場領導始終秉持科技興場的理念,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
1961年,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與南京林業大學簽訂了第一個“產學研”合作協議,持續開展杉木育種等研究。此后,還先后與福建省林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林業科學研究。合作的林業科研項目合計130多項,其中40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重大成果獎,多個成果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歷經近60年的場校合作,洋口林場先后完成杉木三代遺傳改良與產業化應用,并在全國率先完成第四代遺傳改良,成為“中國杉木育種的搖籃”。
2019年6月19日,洋口林場與南京林業大學簽訂了新的科技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在新時代的科研教學合作又將掀開新的歷史篇章。
勇于創新,奉獻社會
種質資源是林木育種的基礎,也是國家戰略資源。自1964年起,洋口林場先后建成1至4代的杉木種質資源庫共計1100畝,系統收集整理了4132份杉木種質材料,可滿足杉木生長、材性和抗逆性等多種改良目標的需要。
目前,洋口林場杉木多世代遺傳改良達到領先全國的第四代水平。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我國唯一的“國家杉木種質資源庫”。截止2018年12月,建成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6104畝,其中杉木種質資源庫1100畝,杉木種子園424畝,杉木試驗林2400畝,杉木采穗圃50畝。
建場以來,洋口林場累計為社會提供杉木良種4.9萬公斤,提供杉木優良建園穗條105萬根,生產的良種培育苗木60億株,推廣良種造林約3000萬畝,由遺傳增益產生的經濟價值900多億元,為我國杉木擴量提質作出巨大貢獻。
(洋口林場第三代杉木種質資源庫--黃海 攝)
人才輩出,精神相傳
新時代,洋口林場科研團隊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磨礪,在磨礪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出新的輝煌。
據不完全統計,參與洋口林場科學研究的人員,2名被國家人事主管部門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0多名成為林業系統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近120名分別晉升為教授、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洋口林場涌現出像阮益初、陳世彬、李壽茂、劉大林、翁玉榛、余榮卓、陳孝丑等一批默默奉獻的杉木育種專家,像郭厥廣、郭阿紙、李長春、吳昌強等一大批扎根林場、無私奉獻的老職工……他們只要有任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他們的精神薪火相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林業科技工作者奮力前行,負重拼博。
現在洋口林場聲名遠播,全國各地參觀、學習、考察的人絡繹不絕,海外影響力與日俱增,美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日本等12個國家的林業專家先后來場考察交流,國內來場考察人員1萬多人次,被譽為“中國林木育種的發祥地”和“中國杉木育種的搖籃”。
科技扶貧,造福民生
長期以來,洋口林場在實施營林生產、木材生產、林業科研、種苗生產、送科技下鄉等活動過程中,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勞動崗位和就業機會,助力林農增收脫貧,指導幫助林農開展造林綠化、鄉村美化,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樣板。
據不完全統計,十八大以來,林場累計為周邊群眾提供約7200個就業崗位,增加收入約1.2億元,有力帶動了周邊群眾脫貧致富。
今年2月份,順昌縣獲批退出福建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洋口林場作出了特殊貢獻。2012年以來,林場共有15位林業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扶貧,從種苗到營造林,從撫育間伐到主伐擇伐,從不煉山造林到定株經營,手把手將林農培訓成了“林業專家”。科技特派員等科技人員不僅加速了杉木良種的成果轉化,還將“洋林精神”帶到了田間地頭,帶到了四川、重慶、云南、廣東、新疆等省市區。
不忘初心,接續奮斗
2017年12月,原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福建省國有來舟林業試驗場、福建省國有南平市郊教學林場整合為新的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隸屬福建省林業局管理,經營區總面積擴大到10.53萬畝。
站位新時代,洋林人不忘初心,接續奮斗。“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林場廣大干部職工更要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擔當作為,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更應該傳承好、發揚好‘洋林精神’。”洋口林場場長游云飛表示,今天林場所取得的成就,彰顯了場校合作的典范,是洋林人一代代傳承的結果,它是中國林業戰線上的一張名片、一面旗幟,它凝聚著幾代洋林人努力奮斗(前仆后繼)、戰天斗地、綠染萬山、科技興林的戰斗精神。
如今,洋口林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新時代林業工作總體思路,發揚“久久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的洋林精神,堅定不移走好綠色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新時代林業高質量發展。
在林業科技方面,林場將繼續與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在“產、學、研”等方面深化合作,將及時啟動建設全國第一個杉木第四代種子園,并通過樹體矮化、種子高產等方面在種子園管理技術上取得突破;同時,發揮洋口林場的良種和良法栽培優勢,加快推進杉木工廠化育苗產業化進程,以滿足市場對良種優苗的需求,讓杉木育種更好地服務林農,服務社會。
在森林經營方面,林場將重點開展杉木大徑材培育,通過不同齡組林分采取撫育間伐等措施進行杉木大徑材定向培育經營;采取以短養長,長中短結合的方式,加大非木質利用力度,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產出率和綜合效益,真正讓林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美麗林場建設方面,林場正在建設“杉木主題森林公園”,規劃建設木棧道、杉木文化長廊、杉木主題館等基礎設施,形成以杉木為主題的森林體驗、生態康養特色亮點,以滿足市民對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等多樣化需求,同時將進一步彰顯人在林中游,盡情“森”呼吸的杉木特色文化。
“我們將繼續發揮福建杉木育種及培育國家長期科研基地的優勢,按照省局提出的建設洋口林場示范樣板工作要求,強化福建洋口國家現代林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抓好林場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落實,力爭在杉木抗逆性、分子育種、雜交育種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游云飛如是說。(海峽農業雜志社)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