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地方叫作三明,這里很多的網紅,不止沙縣和大田。城里的鋼鐵廠,美得像花園。麒麟山的腳下,就著擂茶吃拌面……”連日來,《三明后生仔》MV刷爆朋友圈。視頻中,福建省三明市的優良生態環境、特色旅游景觀、著名的沙縣小吃被網友頻頻點贊。
地處閩西和閩西北的三明市下轄的12個縣(市、區)均屬原中央蘇區范圍。三明還是一座因三線建設而生的老工業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后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為三明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三明市文化和旅游系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等叮囑,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好“生態牌”,在體制機制、業態產品、市場營銷等方面不斷創新,念好“旅游經”,文化和旅游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生態”變為“業態”
走進三明將樂縣常口村,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躍然眼前: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蔥蔥,金溪河碧波凝翠、穿村而過,一幢一幢白墻黛瓦的民居整齊排列,荷塘、石亭、花草點綴其間,擂茶香陣陣飄來……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到常口村調研。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我們始終把青山綠水當作無價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引進了生態漂流項目,辦起了研學基地,村子還被納入了‘全福游、有全福’旅游精品線路。”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介紹,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3萬元,比1997年增長10余倍。
通過守護青山綠水享受生態福、吃上旅游飯的常口村,是三明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個縮影。
三明森林覆蓋率78.73%,空氣、水、土壤質量均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我們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引進康養項目,大力發展全域生態旅游,打響‘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品牌。”三明市委書記林興祿說。
《三明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要打破區域分割,推動組團發展,著力做強泰寧旅游龍頭,建設三明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沙溪百里畫廊休閑旅游帶、向莆鐵路深呼吸小城健康旅游帶、泉南高速客家風情自駕旅游帶,規劃打造“一頭一心三帶”大旅游發展格局。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三明市的泰寧縣、尤溪縣名列其中。
“泰寧每年召開的第一個大會就是旅游發展大會,今年改為了文旅發展大會。我們期望通過文旅融合,靠新業態來突圍、從新營銷來拓展、用新內涵來提升,將泰寧打造為‘中國靜心之地’。”泰寧縣委書記呂國健表示。近年來,泰寧開發了“耕讀李家”“牧心谷”等13個森林康養基地項目,推出了九龍潭夜游、寨下玻璃水滑道項目,引進16家中高端民宿、24家影視公司,推動旅游業由純觀光模式向文旅康養模式轉變。
打響綠都品牌
11月21日,“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四季行”之第五屆將樂嘻游季在將樂縣舉辦,自行車騎行、有氧競走、摩托車騎行等隊伍,沿著鷺鳴灣森林康養基地、梅花谷等景點行進,體驗山水之間的寧靜與悠然。“將樂嘻游季已成為將樂提升旅游品牌和知名度的重要抓手。”將樂縣文體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2016年起,三明開始舉辦“悠然三明四季行”(現為“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四季行”)主題營銷推廣活動,成為三明依托豐富生態旅游資源打造旅游品牌的舉措之一。
“‘十三五’期間,三明大力實施旅游整體品牌宣傳戰略,整合營銷力量,打造龍頭產品,舉辦特色活動,構建全市營銷‘一盤棋’大格局。”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廖榮華表示,三明根據“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主題品牌以及三明城市名片宣傳推廣需要,推出“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旅游品牌形象和“林深水美人長壽”“紅色三明,文明三明,中國綠都歡迎您”宣傳口號,打好生態牌。
與此同時,三明不斷整合營銷力量,開展業界聯動營銷共拓客源市場:2016年,匯聚全市重點景區的營銷聯盟——三明品牌景區營銷中心成立;2017年,泰寧、建寧、將樂、沙縣成立三明深呼吸旅游聯盟,該聯盟在今年提升組建為“三明綠色旅游推廣聯盟”;今年9月,永安、明溪、清流、寧化四縣(市)組建“三明紅色旅游推廣聯盟”,打造紅色旅游、文旅康養、客家風情、鄉村休閑特色產品。
旅游帶動致富
走進泰寧大金湖畔的梅口鄉水際村,一幢幢粉墻黛瓦的農家別墅,一家家獨具特色的農家旅館映入眼簾。
中午時分,水際村農家樂嬌嬌魚莊的老板娘蔡雪嬌熱情招呼著客人,進進出出忙個不停。2019年,嬌嬌魚莊營業額有60多萬元。“我們捧著大金湖青山綠水這個‘金飯碗’,吃上了旅游飯、過上了好日子。”蔡雪嬌說。
近年來,該村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先后組建了家庭旅館、游船、漁業三大協會,推動游船、餐飲、家庭旅館、購物等第三產業發展,從曾經的省級貧困村變成了三明“旅游第一村”。
在三明,像水際村這樣依托生態優勢發展旅游、走上脫貧致富路的村子不在少數。“十三五”期間,三明市開發利用鄉村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群眾參與、文化提升”的發展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三明市還將旅游扶貧工作納入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若干政策支持范疇,實施扶貧規劃公益行動、“旅游扶貧+互聯網”行動、旅游“百企百村幫扶”行動、省市專項資金幫扶行動、重點村宣傳推廣行動、旅游扶貧人才培訓等旅游扶貧“六大行動計劃”,創新推出生態+文化、農莊+游購、景區+農戶、能人+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鄉村旅游扶貧模式,精準幫扶122個旅游扶貧重點村。
三元區頂太村是三明旅游扶貧重點村之一。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良好生態環境以及古法釀酒技藝等資源,打造以民俗“酒”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通過建設酒缸步道、酒文化長廊,培育“竹林鄉舍”、“酒”棧民宿、“酒村人家”等農家樂,吸引省內外游客體驗。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帶動頂太紅酒銷售2.5萬斤,餐飲、住宿和土特產品銷售等旅游綜合收入近1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6萬元。(中國旅游報 李金枝 吳健芳)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