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總結交流、復制推廣各地各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日前,省發改委(省審改辦)推薦13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組織互相學習借鑒,取長補短,擴大受益面,推動我省“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提升。
廈門市推進信用承諾審批改革體系化建設
廈門市堅持“率先創新、大膽實踐、精準破題”的改革思路,以“立法支撐、制度保障、規范監管”體系化建設思維,推進信用承諾審批改革,使改革在“有法律支撐”“有制度保障”“有信用監管”“有技術支持”上形成沒有斷點的閉合環路,讓市場主體獲得更多改革紅利。
一、 改革舉措
1、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確立,為信用承諾審批改革提供強大的法律支撐
廈門市充分發揮特區立法優勢,2016年5月1日頒布了全國首部“多規合一”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多規合一管理若干規定》,明確“在工程建設領域推行審批負面清單和告知承諾制”;2019年6月1日,《廈門經濟特區社會信用條例》正式施行,明確“在行政審批過程中,申請人依規作出社會信用承諾的,行政審批機關可以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對申請材料不齊全,但具備主要材料的,在申請人作出社會信用承諾后容缺審批”。特區立法為廈門市的信用承諾審批改革提供強大的法律支撐,推動各項改革任務依法進行。
2、制定系列實施措施辦法,為信用承諾審批改革提供規范的制度保障
2018年8月,廈門市印發《廈門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告知承諾制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是全省首份關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改革的綱領性指導文件。之后,廈門市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市場準入領域“證照分離”改革等要求,逐步擴大信用承諾審批的實施范圍。截至目前,全市可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服務事項676項,容缺受理制事項4078項,逐步構建起以“政府定標準、申請人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嚴懲戒”為主要內容的審批管理模式。同時,配套出臺《廈門市守信聯合激勵與失信聯合懲戒暫行辦法》,建立“一個辦法+兩個清單”(聯合獎懲管理辦法、獎懲行為清單、獎懲措施清單)的聯合獎懲機制。各審批部門配套制定行業告知承諾制審批實施細則、聯合獎懲實施細則等文件30余份,確保廈門市開展分類審批分類監管有章可循。
3、健全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為信用承諾審批改革提供有效的信用監管
按照“你承諾,我先批,事后查,失信懲”的理念,全面實施信用承諾審批。將信用審核嵌入辦件審批系統,信用良好主體承諾符合審批條件,即可先行通過審批,而后承諾數據從審批平臺自動推送至監管平臺及信用公示平臺。執法監管人員對承諾進行事后核查,對于發現承諾不實或承諾不履行的,納入失信記錄,同時自動反推至審批平臺,限制該主體再次享受承諾審批便利,形成信用監管閉環,前端放開的同時后端管得住。在此制度下,誠信典型或無不良信用記錄的行政相對人在審批時可享受“綠色通道”和“告知承諾”“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而被列入“黑名單”的市場主體,將成為“事中事后重點監管對象”,面臨最高長達一年的信用差評及無法參與投標等嚴厲懲戒措施的“監禁期”。
4、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信用承諾審批改革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目前已形成極具廈門特色的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與國家、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以及與市、區多個系統的數據共享與工作協同。以工改為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信息納入信用廈門平臺的“工程建設項目信用模塊”,19類違法建設的67種失信行為列入“黑名單”數據庫,審批部門可實時獲取項目申報企業信用報告及被列入“紅黑名單”的具體信息,從而判斷是否執行“信易批”或“重點管”等措施。搭建工程建設項目中介網上服務大廳創新“一網管中介”,綜合運用各類信息化手段對工程建設涉及中介服務進行全過程信用監督。目前已有70項中介服務事項、796家中介機構、10713個建設項目納入管理。
二、改革成效
實施信用承諾審批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于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構建和諧、信任的良好社會氛圍。廈門市推行信用承諾審批以來,便民利企成效顯著。
1、解決了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例如,推行信用承諾審批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更趨科學合理,審批環節進一步精簡,審批速度大幅加快,加速了項目落地,優化了營商環境。2018年以來,廈門市共有229個項目執行工程規劃許可告知承諾制、414個項目執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累計節約審批時限近15000個工作日。2020年,“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構建的小型社會投資工業類項目快速審批機制,從取得用地到辦理房屋所有權首次登記全流程審批僅需15個工作日;“證照分離”改革實施全覆蓋試點以來,自貿片區新增市場主體3289戶,變更經營范圍1545戶,其中涉及實行告知承諾520戶。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改革期間新增主體仍比去年同期增加6%,辦證門檻進一步降低,審批時間大幅縮短,企業準入和經營便利化程度更高,“準入”和“準營”實現了同步提速,政策紅利真實地惠及到廣大自貿區企業。
2、通過事后監管強化對違約、失信行為的處罰,推動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今年來,廈門市規劃、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分別對未履行承諾事項的項目發出處罰單,撤銷了相關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環境影響報告表》行政許可決定。因發生企業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騙取公司變更登記,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將7家相關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黑名單”,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這些企業被列入“黑名單”后,除市場監管部門將其列為重點監督管理對象外,相關部門還將采取聯合懲戒,在市場準入、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授予榮譽稱號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目前,“信用中國(福建廈門)”網站信用承諾公示數量超33萬條。通過將市場主體信用承諾納入其信用記錄,建立市場主體準入前信用審核制度,為部門簡化審批手續和流程、推行信用承諾審批創造條件。
2017年廈門市獲評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城市信用建設創新獎;2018年獲得全國信用平臺及信用門戶網站建設評比第二名、守信激勵創新獎,在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穩居前列;2019年廈門市營商環境評價位居全國前列,廈門市綜合信用指數全國排名第5位。
原文:http://fgw.fujian.gov.cn/xxgk/gzdt/bwdt/202012/t20201222_5498890.htm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