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土場、尾礦庫子壩上綠意盎然,截滲池化身清澈的天鵝湖,兩只黑天鵝在湖面上自在悠游,這就是位于福建省寧化縣的寧化行洛坑鎢礦有限公司。
寧化行洛坑鎢礦成立于2004年,是廈門鎢業建設的一座采選聯合礦山,它既是目前福建省境內最大的鎢礦,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可露天開采的鎢礦山。
十多年來,“綠水青山”見證著行洛坑鎢礦的發展之路:2013年,被國土資源部授予“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示范礦山”稱號;2014年,開發的“復雜難處理鎢礦高效分離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20年,被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如何實現科技與綠色的和諧發展,這座高科技的綠色礦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技術攻堅 打造綠色高效開發范本
在行洛坑鎢礦的破碎車間內,技術人員在隔音操作室內通過電腦屏幕監控著生產全過程,不時在手機終端記錄設備運轉情況。大塊的礦石在這里經過破碎、高壓輥磨后變成3-5mm大小的顆粒,再進入下一道工序??此票恐氐牡V石破碎設備,操作起來卻十分便捷、安全、高效,高壓輥磨機更是國內鎢礦山的“首臺套”。但回溯過去,行洛坑鎢礦的建設卻并非如此簡單。
行洛坑鎢礦擁有高達30萬噸的三氧化鎢儲量,但其品位低,且黑、白鎢共生,屬于難選礦,實現低成本的高效開發是一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為此,行洛坑鎢礦秉持“科技、安全、環保、效益”的理念,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針對礦山資源條件,結合礦山開發過程中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先后完成破碎工藝、重選工藝流程優化、降低尾礦品位等攻關項目,以創新求發展,建設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型礦山。
如今,行洛坑鎢礦不僅打造了一個安全整潔、工藝合理、高收率、低成本的黑白鎢共生礦大型選礦廠,也形成了具有行洛坑特色的“四無”(無水玻璃、無石灰、無硫酸、無鍋爐)選礦工藝。礦石處理量、選礦綜合回收率等主要生產經營指標逐年提高,噸鎢精礦生產成本、噸原礦處理成本均位居行業前列,開創了國內低品位復雜黑白鎢資源綠色高效開發的范本。
無人駕駛 推動智能化礦山建設
“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具備純手動、半自動、全自動三種運行模式,可以根據生產需求自行切換。原來平硐內人工裝礦升級為遠程控制閘門裝礦。”行洛坑鎢礦電機車無人駕駛集控調度室操作員陳曲明指著監控畫面說。
2019年4月,隨著集控調度室一鍵指令,一列由2臺機車12節礦車組成的“鋼鐵蛟龍”在610平臺運輸線上平穩前行,標志著行洛坑鎢礦無人駕駛電機車成功完成重載試車。
無人駕駛電機車根據系統設定路線自動運行,分區段定速行駛,并將生產數據、設備運行狀態報表匯總上傳至調度中心實時存儲,將料位數據傳輸至下一流程,為破碎機的工作提供參考。相較于原來的人工駕駛,無人駕駛電機車技術提高了礦石運送自動化程度,提升礦山生產安全性和可控性,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推動行洛坑鎢礦數字化、智能化礦山建設上臺階。
綠色發展 引領企地和諧共生
為嚴格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寧化行洛坑鎢礦積極探索共伴生資源、廢石、尾砂、廢水等循環利用,不斷減少排廢。
“對于部分因大雨導致尾礦庫多余生產需要的廢水量,公司建成一座尾礦廢水綜合處理站,將需要外排的廢水進行處理,達到地表水3類水質標準后再外排,外排水水質優于污水排放綜合標準和農田灌溉水水質標準。”行洛坑鎢礦安全環保管理部經理阮保基說。
此外,針對露天采礦容易產生揚塵的情況,行洛坑鎢礦采用配有干式捕塵器的一體潛孔鉆機以及對運輸車輛進行自帶灑水裝置改造等系列措施,減少了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在選礦環節,采用密閉措施,安裝除塵系統,使得粉塵得到有效控制;在工藝最末端,通過技改,實現了用微波烘干代替鍋爐烘干、用電代替煤炭,使過去每年約700噸的煤炭用量降為零,直接杜絕了煤氣、廢氣的排放。
為守護寧化縣的山清水秀,行洛坑鎢礦還先后投入4500多萬元,對露天采場、排土場和尾礦庫等水土流失重點區域,加大綠化、截流、沉淀等保護措施,合理安排多臺階排棄方式,保留最小作業面、留出最大復綠面,形成“表土堆存―廢石壓實―表土覆蓋―地面平整―復綠復墾”的科學作業流程,每年種植馬尾松、杉樹、象草等植物,排土場累計復綠超210畝,礦山上隨處可見綠草如茵、鴿群飛舞。
肩負綠色發展社會責任的行洛坑鎢礦,始終在環保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斷推動企業與城鎮的和諧共融,走出一條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真正做到了“為經濟發展加力,為綠水青山添彩”。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