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條條寬闊的村道,打通脫貧“脈絡”;一個個產業基地,拓寬致富渠道;一棟棟新農村房屋,讓貧困戶綻放笑顏……如今,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下,莆陽大地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合力脫貧攻堅,聚力致富奔小康。截至2019年底,全市脫貧并享受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8972戶28330人,8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度、2019年度省對市精準脫貧成效考評,我市均居全省前三名。
這不僅僅是一連串的數字,也是我市脫貧攻堅的一份成績單,更是揭開我市貧困百姓生產生活的新篇章。
建立長效機制 開啟“加速器”
十月豐收季,農民秋收忙。在我市廣大農村,一個個產業項目迎來收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加速器”。
10月10日,市委書記劉建洋深入仙游縣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位于大濟鎮西北部的汾陽村文旦柚扶貧產業基地里,柚子掛滿枝頭。劉建洋走進基地,詳細了解文旦柚種植情況,詢問柚子的收成、品質、銷售等。在社硎鄉田利村獼猴桃扶貧產業基地里,噴灌設備正自動運轉,近30畝的獼猴桃今年有望豐收。劉建洋認真了解獼猴桃的品種、價格等,現場與村干部就新品種引進等探討交流。
劉建洋強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要把產業扶貧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要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全力鞏固好脫貧成效。要結合“十四五”規劃,深度謀劃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金秋時節,佳訊頻傳。不久前,“慶豐收 迎小康”涵江區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莊邊鎮萍湖村熱鬧上演,近萬名農民群眾齊聚一堂,共慶豐收,共享喜悅。今年8月,“萍湖伴溪行 皆是無花果”扶貧助農公益直播活動在萍湖村開播,鎮村干部、基地負責人紛紛走進直播間,與網友隔屏相見,花樣“秀”萍湖的好產品,傾情宣傳萍湖村的好山好水好果好故事。
近年來,市長李建輝多次帶隊深入萍湖村,指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莊邊鎮持續調整充實力量,形成工作專班,與駐村第一書記、包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和村主干,每周定期召開辦公會,積極對接幫扶企業,全力抓好各項工作。如今走進萍湖村,山黛水碧、入眼皆景、林茂果香,猶如“世外桃源”。
“十三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我市通過發展產業、增設公益性崗位、扶持扶貧小額貸款等舉措,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4404元,較2015年底的2848.05元,比增5.05倍。貧困村通過領導掛鉤幫扶、破殼消薄、資產性收益等,實現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創收增收,2019年年底88個貧困村平均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17萬元,居全省第2名。
聚焦產業扶貧 打造新引擎
產業裂變,脫貧致富,幸福花開。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成規模、見效快、可持續的扶貧產業,為群眾帶來觸手可及的產業紅利。
市扶貧辦聯合市扶貧開發協會整合資源力量,選擇仙游縣書峰鄉,荔城區新度鎮青垞村,城廂區華亭鎮五云村、常太鎮嶺下村,涵江區大洋鄉車口村,秀嶼區南日鎮港南村等作為“1+7”扶貧示范點,立足黨建引領、科技助農、延伸產業鏈、強化聯結帶動,在產業扶貧上下足功夫,打造脫貧攻堅新引擎。
產業扶貧,百花齊放。書峰鄉組建“一村一專家”技術服務模式,建立農技人員“包村連戶”工作機制和“農技人員+產業示范基地+貧困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補齊短板,筑牢脫貧基礎。華亭鎮充分發揮“黨建+紅色旅游、農村電商、特色產業”等模式,帶動村集體積極和貧困對象增收。大洋鄉車口村依托省農林大學鄉村產業振興研究院、福州市莆田商會及龍頭企業,整合周邊三個村的人力、土地、資金等資源,打造“產業集聚型”基層黨組織,奠定產業扶貧穩定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持續拓寬產業扶貧廣度,充分挖掘示范鄉村優勢資源,做好“山”“水”文章,利用田園風光和山水資源有機結合,通過旅游扶貧,延伸產業后續鏈,撬動鄉村經濟發展,讓鄉村產業扶貧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2016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市委書記、市長多次就做好產業扶貧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強調要求立足實際,總結提升原有產業扶貧經驗,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推行產業扶貧典型工作法,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動產業扶貧工作上一個新臺階,并在新聞媒體開設《聚焦扶貧》專欄進行宣傳。各級著力用好中央和省級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特色手工業、林下經濟、休閑農業,發揮產業扶貧基地作用,共完成打造產業扶貧基地277個,帶動貧困戶2438戶6441人,戶年均增收1.09萬元,帶動貧困村73個,年均增收14.69萬元。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全力推進‘1+7’示范點建設,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提質提效,助推產業扶貧從生產發展朝著產業興旺邁進。”市農業農村局扶貧開發科科長、市扶貧開發協會秘書長陳立新介紹。
聚力健康幫扶 精準助脫貧
健康扶貧是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我市圍繞“精準”做文章,圍繞“做實”推建設,圍繞“用心”做服務,多方聯動,多措并舉,突出解決貧困戶在健康方面的需求,解決貧困戶家庭的后顧之憂,構筑健康扶貧新基石。
度尾鎮屏山村的貧困戶劉老太患有糖尿病,其子自幼患有嬰兒癱,無自理能力,生活非常拮據。時任莆田市扶貧開發協會會長張亦兵了解情況后,要求鄉鎮及村兩委相關負責人務必將幫扶政策落到實處,并鼓勵他們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積極面對困難。
3年來,市醫學會、市扶貧開發協會邀請市第一醫院、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市醫學會等醫療專家組成醫療隊,先后300多次深入貧困村進行醫療扶貧下鄉義診活動,共為42419名群眾開展健康義診,為407名困難群眾免費治療,為30名貧困患者減免醫療費用2.8萬元,更好地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用實際行動為決勝脫貧攻堅再助力。
如何讓保險緊緊跟著扶貧走、跟著民聲走、跟著民意走,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市扶貧開發協會聯合農業農村局開發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疾病補充保險項目。2018年1月,啟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意外傷害及醫療補充保險項目簽約儀式,短短十余天全面完成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意外傷害,及醫療補充保險政策入戶宣傳和保險聲明書簽署工作。
“我們和保險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創新扶貧保險產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扶貧開發協作常務副會長林超雄介紹,從2018年起到2020年,我市每年從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支出200萬元,為全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辦理團體人員意外傷害(含意外死亡)保險(提供5萬額度)等。2018年至今,共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投保87869人次,發生保險責任范圍的案件996起,賠付貧困人口992人,金額1061.69萬元。
同時,加大投入,加快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和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進度,全力擴充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十三五”期間,共實施華亭、榜頭、大濟、鐘山、鯉南、平海、東莊、湄洲島等8個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2017-2019年,連續三年將村衛生所改造提升項目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對300個集體村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
此外,我市結合全民參保計劃的推進工作,積極探索建立適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點的參保辦法,實現建立立卡貧困對象參保率100%。2020年7月1日起,我市率先提高普通門診報銷比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普通門診不設起付線,分別按照70%、60%予以報銷,進一步減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
合力補齊短板 凝心再出發
從扶持誰、誰來扶,到怎么扶、如何退,我市聚力補齊短板,踏實抓好戰“貧”路上的每一公里。
眼下,城廂區農業農村局搭建《扶貧電子手冊》平臺,實踐出“互聯網+精準脫貧”的新路徑。華亭鎮依托網絡微信群,建立“華亭鎮扶貧愛心幫幫團”,鎮兩委、機關、村居干部帶頭,采取“一邀三”的方式,邀請近500多名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進入“幫幫”群,通過“一日一善”發送紅包的方式進行捐資解困,共同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提升教育資助保障水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6年,我市在全省首家出臺對考入高校的建檔立卡大學生資助政策,每人每學年資助5000元,直至完成學業,2016-2019年已累計完成補助貧困家庭大學生2744人次1372萬元,2019-2020學年共完成資助748人次374萬元。2019年,市扶貧開發協會聯合市健康產業總會,開展“助學解困、勵志成才”教育扶貧活動,為2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大學生每人解決5000元的學雜費和生活費,給予市屬中學100名高中生每人2000元的助學金。今年,我市在全省首家出臺對市外、省外就讀的建檔立卡學生資助政策,由市縣財政予以兜底落實,完成補助2020年春季市外就學未落實教育資助政策的貧困學生60人3.65萬元。
堅持聚力扶貧,健全機制護航攻堅。全市各級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格局,領導小組堅持每季度聽取脫貧攻堅工作匯報,每季度組織召開脫貧攻堅推進會,每季度組織一次現場調研,嚴標準、嚴要求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
同時,健全資金投入機制。2016年以來市級財政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6650萬元,每年均實現1億上的投入,每年均實現10%的增長幅度,為脫貧攻堅提供資金保障,推動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地。通過一鍵報貧和掛鉤幫扶責任人、鄉村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動態監測,截至目前,全市293戶894人重點監測對象全部消除返貧風險。
貧困人口的數字一天天變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變好。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凝心聚力、久久為功的付出,也是催人奮進、玉汝于成的美好愿景。來源:湄洲日報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