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創新“近鄰”黨建模式,推動“紅色鄰里”社區治理新格局

 社會經濟高速前進的步伐帶動了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一幢幢平地而起的高樓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卻也在鄰里之間砌起了一道高墻,“鄰居”成為了“最親近的陌生人”。為大力弘揚習近平總書記的“近鄰”理念,改善現代化社區鄰里之間生疏冷淡的現狀,近年來,泉州南安積極探索“近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模式,以黨員示范帶動群眾參與,拉近群眾距離,實現自治服務,演奏一首“近鄰”和諧曲。

  今天,就讓小編帶您走進南安羅東鎮銀羅新城社區,看看他們是如何以黨員樓長制為抓手,用“紅色力量”推動社區治理。

  兩級聯動構建“鄰里治”

  銀羅新城作為羅東鎮新建社區,建立時間短、居住人員雜,導致社區住戶間聯系不夠緊密,居民在生活中偶有出現問題也無人從中協調解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銀羅新城大力推行黨員樓長制,鼓勵社區中的黨員干部積極競選黨員樓長;同時,在推進黨員樓長制過程中,著力完善黨員樓長的職責,努力為居民群眾提供精準服務。

  如建立黨員樓長交流群,居民有任何意見建議均可在群中與黨員樓長溝通協調,拓寬群眾反映渠道;同時,依托微信小程序,創新建立黨員樓長信息反饋平臺,并設置“黨員樓長工作日志”“預約黨員樓長上門”“樓棟情況隨手拍”等功能,樓長可以及時上報居民所反饋的信息,居民也可以在線預約樓長上門服務,還能夠隨時監督樓棟情況,“線上+線下”兩級聯動,真正實現社區服務“零距離”,鄰里治理成效不斷凸顯。

   

  互幫互助拉近“鄰里情”

  所謂“鄰居好,無價寶”,擁有良善友好的鄰居堪比獲得了無價之寶。銀羅新城以黨員樓長加強了居民與黨員樓長的聯系,也為拉近居民間的距離奠定了基礎。

  黨員樓長們積極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帶頭參與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等重要工作,在激勵黨員積極參與的同時,也帶動了普通居民不斷加入鄰里互幫互助中,共同織密小區治理的“互助網”,為居民群眾提供了個性化服務。

  如疫情期間,黨員樓長組建防控隊伍,同時鼓勵群眾參與到防控工作中,為小區居民免費發放口罩、進行出入登記、測量體溫,同時自發為武漢返鄉人員代送生活物資、必需品和贈送兒童玩具等。針對社區中家長工作而小孩在家無人照看的問題,銀羅新城在小區兒童之家設立“四點鐘課堂”,并鼓勵居民群眾利用下班時間參與,讓兒童之家變成“家門口的學校”。

  銀羅新城“四點鐘課堂”

  

  疫情期間為社區居民發放口罩

  黨員樓長黃僑森說:“平日里,我們互相幫助,雖說都是小事,但正是因為這些小事,讓我們感情越來越好!平日里誰家做個好吃的,誰家有老家種的菜都會給對方送一點;誰家的小孩沒人帶,我就幫著照看。”就是在這樣互幫互助的小事中,鄰里間的距離正在漸漸拉近。

  黨員帶頭解開“鄰里結”

  同一屋檐下,鄰里之間難免會有磕碰,產生的矛盾糾紛更是令人頭疼,銀羅新城的黨員樓長們在這時候總能夠挺身而出,積極化解“鄰里結”,為營造和諧穩定的社區環境出一份力。

  銀羅新城打造化解矛盾的新平臺,在社區中設立黨群連心室,黨員樓長在這里不定期與業主代表溝通交流,聽取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做到近距離、平等、高效解決群眾問題。目前為止,在黨群連心室里化解的小區居民鄰里糾紛共計20余起。“自從有了黨員樓長,鄰里矛盾也少了許多。”銀羅新城的居民如是說。

  黨員樓長調解鄰里糾紛中

  解決了鄰里之間的問題,居民與物業之間的磕碰也不能忽視。黨員樓長針對當前群眾普遍反映的問題,積極與物業進行協商,包括增設增壓泵、二次供水,解決低樓層居民日常用水問題;增設公共衛生間、洗手臺、燒金桶、智能快遞柜等,確保群眾的合理訴求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更好地促進小區居民鄰里團結。

   

  完善設施共享“鄰里樂”

  針對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銀羅新城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完善社區軟硬件設施,為居民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務。

  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合理規劃社區百姓書屋、休閑漫道、黨建文化長廊、健身場所等文化娛樂設施。

  同時加強基層文化治理,以“鄰里樂”為內核,深挖“節日文化、好人文化、睦鄰文化、志愿文化”等特色,大力開展“道德模范”評選、“社區好婆婆”評選、“公益暖心行”等活動,著力構筑宜居樂居和居的幸福家園。

  

  “社區好婆婆”評選活動

  古有“親仁善鄰”典故倡導與鄰交好,今有習總書記寄贈鄰居“遠親不如近鄰”成為一段佳話,建設睦鄰友好的和諧社區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南安市將繼續探索“近鄰”黨建的新模式,持續推動“紅色鄰里”社區自治管理的新格局,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滿足感。來源: 南安市委組織部

2020-09-03 09:51:34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