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繁榮傳統戲劇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中,地方戲曲的傳承保護又是重要組成部分。福建地方戲曲劇種小而多,并廣泛存在于鄉村。構建鄉村地方戲曲發展的良好文化生態,既能促進地方戲曲的傳承保護,又能豐富群眾生活、教化群眾、淳化民風、提升群眾精神面貌,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源遠流長的古老戲劇也曾陷入困境

泰寧梅林戲發端于清代,嘉慶年間,其前身徽調,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吸收本地的歌謠小調和民間藝術,唱腔、曲牌、劇目、表演獨具一格,逐漸形成了全國獨一無二的地方劇種梅林戲。

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由國家文化部評選獨具地方特色戲劇的活動中,泰寧梅林戲榮獲“天下第一團”稱號。該項目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梅林戲班瀕臨消亡,為搶救梅林戲,泰寧縣于1960年成立了梅林劇團,劇團成立后挖掘了許多散落民間的梅林戲曲調。即便如此,在早年間,梅林戲因經濟情況緊張、老藝人年老體弱退居幕后等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時時也面臨著劇團解散、劇種消亡的危險。

傳承創新相結合,煥發戲劇生命力

保護傳統優秀文化刻不容緩。近年來,泰寧縣高度重視梅林戲傳承保護工作。秉承多方協作、動靜結合、主次分明的原則,堅持按照保護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梅林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并將其列為財政核撥事業單位;通過實施傳承人才培養計劃,與福建職業藝術學院三明分院聯辦五年制“梅林戲藝術傳承班”,培養了后續傳承人才。創新發展梅林戲劇,遵循梅林戲傳統表現方式,先后創作了《貶官記》《背子趕會》《花蕊夫人》《西臺風云》等一批優秀劇目,獲得了國家和省、市多項榮譽。作為一張傳統名片,梅林戲更是走出國門,先后赴日本、韓國等地演出交流,成為對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戲劇之一。

鄉村文化搶先行,唱響時代梅林戲

8月16日,泰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梅林戲文化傳承志愿服務隊來到大田鄉大田村少年紅軍展覽館,給當地村民奉獻愛心送上戲曲文化大餐。村民們兩人成對,三五一群,紛紛從四面八方涌到展覽館,現場就座得滿滿當當,就連過道也被群眾占滿了。

舞臺上,梅林戲文化傳承志愿服務隊的演員們全身心投入,梅林戲新歌《道德頌》、《梅林瑤》,泰寧方言喜劇小品《家和萬事興》,紅色大田情景表演《少小報國真榮光》《我要當紅軍》等節目精彩上演。村民沉浸在濃濃的鄉土藝術氛圍中,現場喝彩連連,活動氣氛也被一次次地推向高潮。

大田鄉“送戲下鄉”活動正是梅林戲惠民宣傳演出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泰寧梅林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梅林戲文化傳承志愿服務隊,每年深入基層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黨風廉政建設、紅色文化等主題巡演100余場。通過梅林戲曲目生動、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將黨的方針政策、各項工作落實落地的重要意義、具體內容形象的呈現給廣大群眾,宣傳正能量。豐富廣大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來源:三明市農業農村局

2020-08-20 10:41:17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