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作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持續抓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2020年福建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貫徹落實,聚焦企業關切,對標先進水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探索實施一批突破性引領性改革舉措,取得良好成效。
為推動全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總結交流、復制推廣各地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典型經驗做法,省發改委(省營商辦)日前印發推廣各地各有關單位共16個典型經驗做法,省發改委微信公眾號將逐一予以推出,供大家互相學習借鑒。
廈門市“四個統一”打造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總藍本
一、背景情況
廈門市認真貫徹國家、省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引領,以優化營商環境建筑許可指標、提高市場主體獲得感為目標,統籌推動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
二、主要做法
(一)從“部門規劃”向“多規合一”迭代,率先跑出改革“最先一公里”
率先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匯聚四大板塊22個專題249個圖層的空間規劃數據,形成全域空間“一張藍圖”。建設“信息共享、業務共商、空間共管”的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依托平臺以“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接入349個單位線上協同策劃,提前化解規劃矛盾,實現“一張藍圖統籌建設條件”,變“以項目定規劃”為“以規劃生項目”。構建共享協同、便捷高效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項目決策機制,推行“一本可研、共同論證、共同決策”,明確項目關鍵指標要素,全國首創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涉及國家安全審查、地名標準化等核查關口前移至策劃階段,有效解決項目落地難問題。創新推行項目策劃生成“問題清單”與“審批服務清單”的雙清單機制,進一步簡化策劃流程,目前已策劃成熟落地的項目3858個。
(二)從“審批孤島”向“整體服務”升級,精準打造項目審批“快速道”
1.以并聯為脈絡進行流程再造,實施分類管理。根據資金、類別及規模等項目要素精細劃分項目類型,形成“17+4+4”的審批新模式(即17種項目類型分類申報、4個審批階段并聯審批、4條工作主線并行推進),量身定制審批流程,梳理公布審批事項清單,全面構建“全流程”并聯審批機制,重點提升小型建設項目快速審批機制。
2.以共享為主線打造“一個系統”,實施統一監管。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將109家部門、911個事項全部納入統一監管,廈門市審批權限內的非涉密建設項目100%在線運行,對手續辦理合規性及時效性的全程監管,批文證照由系統自動調取應用;部門間業務意見征詢由部門通過系統自主發起。
3.以協調為抓手構建考評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在政務中心專設機構協調督辦改革全過程、審批全流程,確保審批順暢運行。推行“好差評”及第三方評估制度,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基本建成全流程、全覆蓋、時限短、流程優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一般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從308個工作日壓減到50-90個工作日以內;小型社會投資工業項目竣工驗收前審批事項推行告知承諾制,即來即辦,審批時間壓減到15個工作日以內。
(三)從“問題清單”向“改革清單”升級,全力破解建筑許可流程“中梗阻”
1.在精簡環節上出實招,打通痛點堵點。通過“減、放、并、轉、調”,累計取消33項審批服務事項及115項審批前置條件,下放65項審批服務事項,將32個審批服務事項合并為11個事項辦理,轉變47個事項辦理模式,調整24個事項辦理順序,優化辦理環節。
2.在放權減負上亮硬招,為企業松綁解絆。“一張表單”整合立項用地許可到竣工驗收階段的申報材料從373份精簡到57份;公布景觀藝術評審、日照分析、三維建模、修建性詳規、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等5份負面清單及工程規劃許可及施工圖審查豁免清單;率先發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明確相應的準入要求和管控措施,實施禁止、限制、許可、審批告知承諾、豁免5大類差異化準入清單管理;工程規劃許可、環評審批等34個事項推行告知承諾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和信用監管。廈門市工程建設領域45%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100%事項實行容缺受理,打通審批綠色通道。
3.在集成服務上見真招,推進部門協同。設立跨部門的工程建設項目綜合窗口,一窗受理、后臺流轉、統一送達、集成服務;在6大功能片區開展區域綜合評估,變項目業主逐家申請評審為政府統一整體把關,如已完成的3個環境影響區域評價為企業節約文件編制費用超百萬元以上、審批時限近萬個工作日;整合供地手續環節,推行“交地即交證”,土地掛牌出讓成交到發放不動產權證從30個工作日縮短到7個工作日;提供設計方案聯合技術指導服務,把“被動管理”變為“主動服務”;落實消防、人防等6個專業納入施工圖審查的“多圖聯審”,全面推行施工圖審查政府購買服務及電子審圖,累計1900個項目實行多圖聯審,近1200個項目施工圖審查由政府“買單”,為企業節約成本3000余萬元;實行“多測合一”、“聯合驗收”,將各專項驗收事項及竣工驗收備案事項合并為一個綜合驗收事項辦理。
(四)從“重審批”向“嚴監管”轉變,堅持跑好改革“最后一公里”
1.完善工程建設信用獎懲機制。建立“一個辦法+兩個清單”聯合獎懲機制。工程建設領域相關部門已出臺8份聯合獎懲實施細則,發布14份涉及建筑、港口、安監、施工等行業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廈門市園林綠化施工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是福建省內該行業最早出臺的地方管理辦法,也是全國最早建立該領域信用監管機制的城市之一。
2.紅黑名單助力分類審批監管。“信易批”是廈門市應用信用紅名單的創新亮點,即對誠信典型或連續三年無不良信用記錄的行政相對人提供“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審批便利服務,在組織各種檢查活動時采取少查、免查或委托自查的方式,在市場準入、資質資格管理、招標投標、評先評優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列入“黑名單”的市場主體將成為事中事后重點監管對象。
3.建立信用智慧監管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信息納入信用廈門平臺,目前19類違法建設的67種失信行為列入“黑名單”數據庫,實現工程建設審批領域信用信息互聯互通,部門實時獲取項目申報企業信用報告及被列入“紅黑名單”的具體信息,從而判斷是否執行“信易批”或“重點管”等措施。搭建工程建設項目中介網上服務大廳創新“一網管中介”,通過服務機構網上備案、服務合同網上簽訂、服務節點網上監督、服務質量網上評價、服務信用網上公示等信息化手段對工程建設涉及中介服務進行全過程信用監督,同時作為行業信用考評的重要依據。目前已有70項中介服務事項、783家中介機構、10543個建設項目納入管理。
三、取得的成效
國務院領導多次肯定廈門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工作。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兩次通報廈門市的典型經驗,各地積極推進以“廈門模式”為藍本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廈門市“辦理建筑許可指標”位居前列,“規范工程規劃許可辦理”及“完善多規合一業務協同機制”等被住建部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典型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