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縣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從四個方面入手探索產業薄弱村發展的“古田路徑”。
一是分類引導,找準切入點。全面摸清46個產業薄弱村情況,明確產業定位,分類規劃食用菌、果蔬等農業產業主導村36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村3個、聯村抱團發展村7個。研究編制《46個產業薄弱村產業戰略布局圖》,按照“一村一方案”要求,匯編《古田縣產業薄弱村發展方案》。
二是政策引路,找準突破點。出臺《促進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十五條措施》等多個支持產業發展政策文件,傾斜扶持薄弱村培育特色產業,落實項目70個,解決“缺產業”問題。整合扶貧、發改等單位項目資金963萬元,突破“缺資金”問題。選派鄉村振興指導員2名、第一書記45名和科技特派員71名全覆蓋產業薄弱村,緩解“缺人才”問題。
三是示范引領,找準關鍵點。堅持整體推進、分批打造,2019-2020年重點推進產業薄弱村15個,縣財政將給予每村項目補助30-50萬元。堅持強弱結對幫扶,由黨建基礎好、村級集體經濟好、產業發展好的優勢強村與產業薄弱村結成幫扶對子共同發展,如富達村吸納溪坂、院坪等6個村共同投資155萬元發展芙蓉李。
四是創新引航,找準發力點。推行“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在12個產業薄弱村發動村黨支部帶頭領辦合作社,如大甲鎮村溪村以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為抓手,流轉土地資源,打造“返樸村溪守拙歸園”田園綜合體。
創新普惠金融服務,結合古田“2+N”特色產業發展,金融部門推出“民富寶”“菌菇貸”“菌菇通”“保單貸”等金融產品,向產業薄弱村發放涉農貸款總額達2億元。探索“聯村抱團”方式,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優化利用,如卓洋鄉樹兜村與周邊11個村結成支部聯盟,黨支部“領辦+聯辦”成立天藍食用菌合作社,共同出資建設食用菌標準化菇房,實現聯動發展。(古田縣委鄉村振興辦)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