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閩東沿海到隴中高原,2000多公里的路程,隔不斷兩地對口幫扶的情誼。
2017年,福州市連江縣、定西市隴西縣正式確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關系,一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攜手同行就此展開。
近三年來,連江縣通過資金投入、產業培育、教育醫療扶貧等多種方式對隴西縣開展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幫扶。這跨越山海的結對幫扶,讓隴西縣2.4萬戶貧困人口受益,也讓連江縣和隴西縣兩縣人民緊緊相依。
產業幫扶
群眾增收有“良方”
記者來到隴西縣文峰鎮樺林村包文海家的雞舍時,他正忙著給1000多只小雞加水。
“村里發展起來了,還建了萬只放養雞養殖基地,我只要養好雞苗子就行了。”包文海說,拋去一只雞一個月將近20元的養殖成本,一個月下來,1000只小雞平均能賺七八千元。
樺林村的萬只放養雞養殖基地,正是由連江縣投入的30萬元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建成的。
2019年,連江縣在隴西縣實施了食用菌大棚種植、牛羊養殖、光伏發電、扶貧車間等產業扶貧項目,有效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
以引導培育龍頭企業開展產業合作為突破口,今年連江縣在隴西縣投資企業4家、投資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鞏固提升扶貧車間22家、新建10家。
教育幫扶
“良師”扶智見良效
林姝是連江縣實驗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今年志愿來到隴西縣實驗小學支教。
今年連江縣計劃選派的30名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到隴西縣開展支教支醫支農等工作,林姝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雖然干燥和高海拔讓長期居住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林姝出現流鼻血、牙齦發炎等諸多身體上的不適,但她依舊盡自己所能,把自己的教學方式、思維方法傳授給當地的老師。
“通過讓這些前來對口支教的專家級老師給本校老師把脈診斷,對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隴西縣實驗小學校長程樹驊說。
對口幫扶以來,連江和隴西兩縣多次開展教育、醫療方面的學術交流、專家巡診、送教送培等活動,僅2019年,隴西縣就有3305多名教師和醫護人員接受了培訓。
去年,連江縣開展了“圓夢校園”捐資助學、“手牽手、心連心”殘疾人幫扶和“情暖隴西、點亮微心愿”等活動。
今年,在選派教育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到隴西縣開展支教工作的同時,連江縣計劃投入100萬元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生補助項目,計劃投入426.4萬元實施“雨露計劃”兩后生補助項目,讓更多學生受惠。
消費扶貧
脫貧致富有“幫手”
前不久,連江縣的福州連盛食品有限公司與隴西縣簽訂了1000萬元東西部扶貧協作畜禽購銷產業合作協議。
該企業負責從隴西農民手中或扶貧生產車間里直接收購牛羊等農特產品,然后銷往福州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從而帶動隴西貧困戶增收致富。福州連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初勇說:“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中間差價和環節,真正打通消費扶貧的‘最后一公里’。”
這次購銷產業合作協議的簽訂,是近幾年來連江縣以消費幫助隴西縣脫貧的一個縮影。
2018年初,連江縣和隴西縣兩地聚焦消費扶貧,通過企業合作、電商銷售,讓“藏在深閨”的土豆、香菇等隴西農特產品走出大山,銷往連江。
在連江,隴西的土豆淀粉被制成福州魚丸,廣受歡迎,福州魚丸“牽手”定西土豆,創造出了“消費+產業”扶貧的“福州模式”。
截至去年底,連江已購銷隴西農特產品總價值達300多萬元。連江還在當地超市設立了隴西特產專柜,建立了隴西農特產品館,讓隴西農產品進超市、進單位、進企業、進學校,幫助更多隴西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甘肅日報)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