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處理,漳州有數

2019-01-30 08:54:09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bj001    

工作人員在漳州市區回收餐廚垃圾。

位于九龍嶺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心。

工作人員在巡查餐廚垃圾預處理系統。

  日處理垃圾60噸,發電5000千瓦時

  27日上午,漳州市九龍嶺垃圾綜合處理場內,漳州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中控系統遠程操控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漳州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系省重點項目,占地27畝,于2018年5月29日開始調試運營,2018年12月30日正式實現沼氣發電。”九龍嶺垃圾綜合處理場副場長江劍說,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分兩期實施,已投入運營的是一期工程,處理規模為100噸/日。目前,每天收運處置的餐廚垃圾量大概在60噸左右。

  “漳州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采用的是國內較成熟的‘預處理+厭氧發酵+沼氣利用’的處理工藝。”餐廚項目運行部經理韋躍君介紹,餐廚垃圾經過脫水、粗破碎、制漿、分離等工藝,分選出均質有機物漿液泵入厭氧系統,進行水解酸化及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經脫硫裝置凈化后,進入沼氣發電機組實現發電。分選出來的塑料、玻璃、陶瓷等雜質和厭氧后產生的沼渣則被運往蒲姜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理。

  據了解,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目前配備功率600千瓦的沼氣發電機組,日均發電規模為5000千瓦時,主要用于廠區工藝設備用電,實現廠區用電自給自足。

  值得一提的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過廠內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旱作)排放標準,用于灌溉廠區綠化和周邊山林,實現二次利用。

  8條線收運垃圾6000噸

  那么,漳州從哪些渠道收集餐廚垃圾?據餐廚項目收運部負責人李哲楠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和漳州主城區(薌城、龍文及高新區)800多家餐飲單位簽訂了《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合同書》,涵蓋機關事業單位食堂、學校食堂、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大型商業綜合體、酒店賓館、工廠及中小型餐飲單位等,并開辟8條收運線路,配備8輛餐廚垃圾運輸車和14名收運專員,漳州環境集團將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增加收運車輛與收運人員。自2018年5月以來,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累計收運、處理餐廚垃圾達6000余噸。

  “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等單位不同,小餐飲企業簽約收集協議面臨眾多難題。”李哲楠坦言,一些小餐飲企業對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意識淡薄,簽約意愿低,使得前端收集工作受阻。為此,漳州環境集團加大宣傳力度,并逐家進行走訪,建立臺賬,注明具體情況,向各商家耐心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及餐廚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環保意識,讓廣大群眾形成共識,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和監督,努力實現2019年主城區餐飲單位基本覆蓋的目標。

  為了防止餐廚垃圾流向養殖市場,漳州環境集團加快開展餐廚垃圾收集運輸工作,并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餐飲單位臺賬建立工作,對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的監控嚴密,做到產量、去向可追溯。2019年,漳州環境集團將建立一套智能化收運平臺,安裝車輛GPS定位系統,對收運車輛行進線路、收運時間都嚴格監管,餐飲單位產生量的數據也將實時上傳至云端,使政府監管部門可實時檢查收運數據,實現非法收運渠道無處遁形。

  收處率2020年力爭達85%

  為了進一步規范主城區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管理工作,漳州市早在2018年6月就下發了《漳州市主城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工作方案》。方案內容規定,餐廚垃圾產生單位不得將餐廚垃圾出售、倒運給未取得收集運輸和處置許可的企業或個人;經營場所發生變更或者餐廚垃圾產生量發生較大變化時,應當及時向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和收集運輸企業報告;未經市住建局批準,不得擅自停業、歇業。該方案引導和督促各類中小型餐飲單位將餐廚垃圾交由取得行政許可的收運單位統一收運,集中處理,漳州主城區力爭至2020年底餐廚垃圾收集處理率達到85%以上。

  “目前,漳州餐廚垃圾處理中心收集的只是主城區的餐廚垃圾。”漳州市環衛中心副主任柯冰冰說,接下來,其他縣(市、區)也將逐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比較鄰近的縣(市、區)則計劃運到九龍嶺垃圾綜合處理場內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處理。

  與此同時,漳州環境集團也配合城市管理局、食藥監局等執法部門開展打擊非法收運餐廚垃圾整治行動。2018年6月至今,共打擊了42起非法收運餐廚垃圾行為。徹底改變以往隨意傾倒的亂象,有效解決“地溝油”“垃圾豬”等食品安全問題,促進餐廚垃圾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全媒體記者 黃小英 白志強 通訊員 馮澤鑫 鄭舒寧 文/圖)

記者手記

垃圾分類,還需繼續完善

  餐廚垃圾如果處置不當,不僅影響環境,還可能危及市民健康。其實,餐廚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今漳州通過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對其收集處理,不僅衛生環保,還實現了資源再利用。

  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收集到的餐廚垃圾因沒有實現分類,里面夾雜著盤子、筷子、玻璃等各式各樣的雜物,使得餐廚垃圾處理起來更加麻煩費力。

  因此,提高對垃圾的分類意識尤為必要。日前,漳州也出臺了《漳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要對生活垃圾進行“干濕分離”,并鼓勵實行“干濕分離”的收運方式,避免前端細分類、后端一鍋燴的現象。

  記者認為,在餐廚垃圾分類上,首先政府部門要積極宣傳引導,提高餐飲單位經營者和市民的知曉率和參與度,讓他們知道分類的標準是什么。此外,前端要分類,后端更不能放松,不能把分好類的垃圾一上車又混在一起,要完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的每個環節。(全媒體記者 黃小英)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