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改革開放40年 華勝周大軍:中國汽車質量及維修技術的變遷

2018-07-05 09:46:10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汽車被稱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準入門檻非常高。改革開放40年,中國汽車產業經歷了從步履維艱,到馳騁中外的40年漫長過程。在這40年的背后,則是中國汽車人的默默堅守與奉獻。

  當消費者購買新車真正成為“車主”,就注定和汽車后市場密不可分。汽車后市場作為涵蓋了購車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務,曾經很不起眼,一直給人留下“臟、苦、累”的印象,向來不受社會公眾的關注和尊重,被認為是低等工作。

  這種情況,在1998年華勝創立后經歷的20年間,慢慢得到改變。

  2018年6月25日,華勝創始人、華勝集團董事長周大軍做客央視財經頻道《對話》,作為汽車后市場唯一代表,以汽車維修技術專家身份,與三位經歷中國汽車工業從“制造”到“創造”的資深國家級院士,共同對話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變遷。周大軍從維修角度分享了早期中國汽車質量常出現如剎車系統、漏油、油管、水箱等小問題,每年維修頻次平均高達10次。如今,無論合資亦或是自主品牌,維修頻次已有大幅度縮減。他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合資汽車進入中國的二十多年,推動了整個汽車工業大幅度提升。周大軍短短幾分鐘的精彩發言,獲得現場嘉賓、主持人、觀眾的掌聲連連!

  華勝周大軍(右)《對話》中國汽車工業變遷

  談起做客《對話》一事,周大軍謙虛表示,“正常來說,像《對話》這級別的欄目不會邀請汽修企業參加。在國內40萬家修理廠之中,華勝相對突出,有機會作為汽修專家身份參加《對話》錄制,獲得央視的認可,我深感榮幸。這期欄目話題對涉及的技術專業性要求很高,恰好我是攻讀這專業的研究生畢業,與汽車結緣32年,從事汽修行業25年,業內確實不多。本期《對話》,我從維修技術角度看中國汽車制造質量、技術的變遷,非常感謝我的對話內容幾乎完整被播出!”

  ———————————————————————————————————————

  周大軍和華勝

  20年來深耕汽車后市場

  受到央視《對話》關注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

  華勝創始人周大軍,由于對汽修工作的熱愛,研究生畢業后放棄留校任教,沖鋒在修車一線沉淀了扎實的技術基礎。1998年以“希望為行業做點事”的初心創立華勝,堅守著20年如一日的“汽修夢”、“華勝夢”,帶領華勝從修理作坊起家,敬畏市場,秉持誠信,堅守良質,精研技術,專注服務,關心產業,依靠獨特的經營哲學和企業文化,歷經四次轉型,逐漸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華勝創立20年來始終專注汽車維修服務領域,已然成為中國豪車專修領導品牌,在全國129+城市擁有201+分店,員工超過6000多名,服務全國超過60+萬豪車車主。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汽車工業從最初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逐漸成為汽車制造強國,技術和質量穩定性不斷提高,故障維修需求降低,這無疑對汽修企業產生深遠影響。

  周大軍作為汽修行業的前輩和行尊,是如何看待中國汽車質量及維修技術的變遷?

  90年代國產汽車制造技術并不樂觀

  90年代初周大軍從研究生畢業進入修理廠工作,每天接觸不同車型。在他印象中,那個年代,合資的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富康)汽車質量算不錯,因為是從國外引進,憑著較為成熟的技術、高耐用性等優勢,受社會大眾追捧。但從維修角度來看,可以明顯感受到同車型之間,國產和進口零部件相比較,國產質量存在明顯差距,維修頻次、返修率極其高。這代表90年代中國工業基礎還是非常薄弱。

  周大軍提及了一個案例,描述90年代中國汽車質量的情況,“當時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并不多。有次我開車去深圳,經過高速公路看到兩邊緊急停車帶,排滿了一臺臺的故障車輛,水溫高的、剎車故障的、拉缸的全趴在那里。而現在,高速公路上車流量即使再多,很少能看到類似情況了。”

  1998年周大軍在廣州創辦華勝第一家維修廠

  中國汽車制造技術已逐漸靠攏國際水平,但仍有差距

  中國汽車制造“以市場換技術”頗受非議,很多人認為不成功,而周大軍卻有著他獨到的見解。

  “汽車工業是工業中的工業,單靠合資不能完全解決技術問題,核心技術必須通過合資帶來的工業基礎提升、技術市場化后,在國內具備自主創新精神的民族企業家帶領下,不斷吸收、消化、創新才能真正得以突破。中國汽車的發展是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老三樣的合資就沒有今天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

  他認為,“以市場換技術”讓中國90年代極其薄弱的工業基礎得到快速起步,國家堅持開放和不斷扶植創新進取的企業政策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二大核心。本土汽車制造業通過引進國外制造能力、技術,逐漸掌握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迅速發展。

  隨著豪華車在國內興起,華勝2004年轉型豪車專修并成為至今豪車專修連鎖第一品牌。談到如何評價現今中國汽車制造技術,周大軍以當下越來越普及的豪華車為例進行回應。

  “豪華車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全球生產、全球供應鏈、全球品質,對質量把關極其嚴格,現在大部分都在國內本土化生產,這是全球對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的認可。”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現國產汽車制造技術與進口之間的車輛性能差距并不明顯,因為合資車企,特別是豪華車品牌,基本是全球品質一體化,主機廠對零部件認證極其嚴格,很難區分哪部分是國產,哪部分是進口。

  然而,從維修角度來看,國產技術雖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與國外質量對比仍有一定差距。例如奧迪,是最早開始國內本土化生產的品牌,凡是國產化部分相對較弱,導致維修頻次較高。

  不再靠經驗“盲人摸象”,汽車維修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90年代汽車數量少、質量一般,內部結構沒有太多電子控制部件,都是普通的保險絲、開關等電器類,不像現在單純換零部件就能解決。因此,汽修行業在當時屬于小眾化的技術活,需要通過國家嚴格認證,甚至考大車駕照都要學汽車維修課程。90年代,信息的開放性、透明度沒那么高,也缺乏科學專業的維修工具和信息化基礎,汽車維修更多靠個人經驗摸索、判斷汽車故障原因。

  隨國內汽車開始批量生產,零部件不再稀缺,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很多時候汽車出現故障,更換對應的零部件即可解決。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制造質量逐漸穩定,出現故障的機率減少,如變速箱、發動機大修比例逐步下降。這也是因為中國工業基礎技術水平和質量穩定性不斷提升所帶來的改變。因技術愈發成熟,電子類故障通過電腦系統即可自動判斷,如今汽修行業提供的服務以保養為主,部分豪華車品牌更出臺終身免費保養政策。可以說,現在修車靠專業工具、理論知識為主,其次才是經驗,這大大減少了對個人、對經驗的依賴,相比較以前更簡單、更模塊化。

  汽車制造技術變革帶來的必然趨勢:汽修標準化、產品化

  汽車維修技術,在周大軍眼里,并不是依賴個人經驗,把問題解決掉就叫“技術”,而是通過整套技能理論知識,針對單項故障問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才是現后市場對汽修技術的定義,對修理廠來說需要經驗、工具、知識、信息化。

  “現在的華勝,已不再強調個人技術,而是強調通過汽修產品化,將技術解決方案全部進行標準化,減少對人、對經驗的依賴。”

  周大軍認為,隨著中國汽車制造質量不斷提升,這對汽修企業產生極大影響,對人的依賴沒以前高,不再對技師的從業年限、實踐經驗有剛性規定,大量汽修工作變得常規性。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越來越快,華勝將一直往汽修產品化道路走到底,只有讓技術開始標準,不再依賴經驗、個人,而是把汽修技術通過知識、工具、工藝全面匹配起來,讓汽車維修保養解決方案全部標準化,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拋棄。”

  基于20年豪車維修保養數據化、標準化、信息化的深厚沉淀,華勝在業內首創汽車維修服務產品化之路。從客戶需求出發,基于車輛全生命周期,華勝建立了覆蓋洗美、保養、機修、事故鈑噴、保險等領域的一站式車輛整體解決方案,開創汽修行業維修產品化先河。

  華勝汽修產品化項目之一:精保工坊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制造的突破口

  作為未來全球汽車的發展方向,新能源和智能化為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周大軍認為,當下小鵬、蔚來、威馬的新能源造車,將為中國汽車制造業帶來突破機會。

  “經過40年發展,中國工業基礎已經大幅度提升,并且快速發展。同時,新能源造車核心技術分別為電池、互聯網技術。目前而言,中國已經掌握了核心的電池技術,并且中國互聯網技術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美國。中國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和發達國家在同一水平線。”

  雖然中國存在突破機會,但周大軍認為不能盲目樂觀。小鵬、蔚來等新能源造車企業,其更多帶有互聯網基因,優勢在于智能化、互聯網營銷、生產模式等方面的改進,但在汽車批量生產的品質控制方面經驗不足,特斯拉也遇到同樣問題。

  “一臺車制造出來需要幾千、上萬個零部件,只要其中一個出問題,將直接影響汽車性能、行駛安全等核心要素。這些更多帶有互聯網基因的新能源造車企業,缺少了像奔馳、寶馬、奧迪、豐田、日產等經歷過長年累月批量生產而沉淀的一套完整供應鏈體系、方法論,這對他們挑戰很大。”

  后記:

  周大軍在汽修行業摸爬打滾25年,見證了汽車后市場的發展與壯大。

  “后市場目前來說是轉型升級期、洗牌期,各種勢力看好的紅海狀態,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

  后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規模,看似生機勃勃的發展前景,卻存在著70%修理廠處于虧損經營狀態,總量超過40萬家修理廠生存壓力不斷加劇,隨時面臨出局。

  “現在行業存在大量生存模式落后的修理廠,需要時間進行轉型、升級,這不是通過互聯網能夠快速改造過來。”

  他認為,盡管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互聯網時代趨勢不變、產業效率提升趨勢不變、消費者對維修品質要求升級的趨勢不變。

  華勝20年來創新引領汽修企業轉型升級,一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開放的思維、創新進取的精神,不斷通過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落后的汽修、汽配產業,搭建中國汽修垂直產業平臺,實現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并將其賦能給整個行業,共塑汽車后市場新的商業文明。

  “華勝愿意迎難而上,牽頭做對行業、對消費者有幫助的事情。雖然困難,但只要堅持做對的事,積累到一定程度,通過5年、10年的時間,行業整個格局將會大幅度變化。這對我們來說是任重而道遠,但很有價值和意義。”

  著名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多位知名企業家聯袂推薦

  《夢想的力量:華勝的經營哲學與修煉》新書首發

  2018年,華勝在成立20周年之際,攜手知名財經作家徐軍創作了《夢想的力量:華勝的經營哲學與修煉》一書。華勝作為汽修行業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夢想的力量》把華勝20年的坎坷、挫折、經驗和教訓全面客觀地總結出來,希望能夠為處在轉型迷茫焦慮中的傳統企業,提供案例研究參考。

  筆者獲悉,新書《夢想的力量》計劃將于7月中旬正式發行,現已接受線上預售。關注“汽修天下”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新書預售”,即可進入預售頁面。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