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與拼搏相融合,我在《奔跑中國》賽場看到了世界杯精神

2018-06-27 10:57:57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2018年盛夏,世界杯賽事火熱開啟,隨著小組賽競爭逐步白熱化,人們對世界杯的關注也在進一步升溫。世界杯賽事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除了足球運動本身,離不開觀眾們對世界杯精神的肯定與向往。激烈的賽場需要緊密的團結協作與堅持不懈的拼搏,而這些在另一項體育賽事——馬拉松賽場也能找到共鳴點。

近日,國家級IP《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上半年10站賽事收官。通過央視直播,人們看到了更多普通馬拉松跑者的故事,在《奔跑中國》吉林馬拉松賽場有年過花甲的跑者;在《奔跑中國》潛江馬拉松賽場有“代父出征”的跑者,在他們身上也能看到頑強、拼搏的世界杯精神。

《奔跑中國》是由中央電視臺與中國田徑協會聯合主辦,智美體育集團獨家運營的國家級IP賽事。2018年《奔跑中國》舉辦30場,三大主題分別為“一帶一路”、“美麗中國”、“將改革進行到底”。 “一帶一路”體現開放包容、共享發展的新時代思想;“美麗中國”表達生態文明,以人為本的新時期理念;“將改革進行到底”傳遞任重道遠、砥礪前行的新征程精神。

拼搏精神的互通

世界杯比賽90分鐘的對抗不僅是對耐力的挑戰,也是拼搏精神的體現,比賽結束的哨聲還未響起,就意味著輸贏仍有改變的可能。與之相對應的,馬拉松賽場上的選手,更多是與自身體能和心理的對抗。馬拉松比賽全程42.195公里,需要跑者堅持到最后,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

《奔跑中國·美麗中國》2018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吉林市站)近日落幕,經智美體育的挖掘和采訪,跑者張文剛的故事被廣泛報道,令人印象深刻。已經60歲的張文剛從年輕時就酷愛長跑,曾在上世紀80年代參加過2次馬拉松。然而,2011年的一場意外讓張文剛身受重傷,腿部、腰部等多處嚴重骨折,經過多次手術,張文剛左腿僵直,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

就是這樣一位重傷老人,從拄著木棍練走路到獨立行走,從堅持行走到再度奔跑,不懈的拼搏與堅持,不僅讓他的身體得以康復,也讓他再度實現了參加馬拉松的夢想。本次比賽張文剛以5小時20分完賽,面對這樣的成績,他謙虛地表示,明年比賽自己的成績還會再提高一些。在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奮勇拼搏的張文剛定將在新的一年,賽出更好的成績。

團結協作的交融

世界杯比賽,每支球隊都是為祖國而戰,每位球員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經多方配合才能決勝賽場。傳統意義上理解,馬拉松是一個個人項目,但從精神層面,馬拉松其實是一個集體項目。《奔跑中國》將馬拉松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將馬拉松賽事上升到“為祖國,為新時代”奔跑的高度。這能夠讓跑者在馬拉松比賽中找到共同的榮譽感和歸屬感。他們不僅僅是為了個人或者團隊奔跑,同時也被賦予了更多民族象征和時代精神。在跑道上揮汗如雨、永不放棄的精神,與堅韌不撥的民族象征十分契合。運動的精神在馬拉松賽道上得到了全新的升華。在《奔跑中國》的賽場,許多跑者是正能量的傳播者,他們的背后有自己的夢想、有家人的鼓勵,正能量匯聚勢必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就是——為祖國奔跑。

小劉是一位來自一線城市的程序員,他對記者表示,近來只要不加班就會觀看世界杯比賽,看到球員正在為祖國奔跑,自己也變得躍躍欲試起來,想去參加《奔跑中國》的比賽。小劉說,“前陣子,《奔跑中國》湖北潛江那場比賽,通過直播才知道有個跑者為了父親而跑,這讓我覺得馬拉松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體育項目,可以為自己奔跑,可以為親友奔跑,可以為最重要的人奮力拼搏,更可以為祖國奔跑,這樣的比賽太令人向往了。”

為馬拉松賽事引入精神內核,可以看出中央電視臺以及智美體育在賽事運營方面的用心。世界杯是四年一屆的國際性熱門體育IP,每一場比賽的拼搏都是球星們一段自我挑戰與為國爭光的征程;而面向大眾的體育賽事,《奔跑中國》能夠成為國家級IP,它的意義也與世界杯精神相似,在奮力拼搏與團結合作之中,跑者們通過不斷自我挑戰與突破,用每一步踏實的奔跑,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無限的正能量,在奔跑中感受祖國的強大。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