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核心技術”需要全方位布局

2018-04-24 09:30:08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4月20日至21日,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要抓產業體系建設,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要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做好體系化技術布局,優中選優、重點突破。”(4月22日《新京報》)

中興通訊遭到美國“一劍封喉”式的全面封殺,頓時陷入休克狀態,毫無招架之力。缺芯短板令中興通訊深陷危機,也刺痛了全體國民,很多人從幻夢中驚醒,痛苦地認識到,原來我們并非想象中那么強大,龐大的經濟體背后,潛藏著虛弱的軀體,科技實力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方面的缺失,令我國受制于人,在全球化競爭中,時常處于下風,被動面對科技強國的壓力。因此,各方開始反思,呼吁加強核心技術研發,突破技術阻礙的呼聲,成為一致性的意見。

“在國際上,沒有核心技術的優勢就沒有政治上的強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從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發展的歷史經驗看,進入工業化革命之后,科技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力量,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進步,都對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甚至進行全方位的重構,互聯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且,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經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有很大一部分,受益于技術擴散帶來的紅利,由此可見,科技乃是我國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推動力。

目前在很多科技領域,受制于理論基礎較為薄弱,核心技術缺失,專利不足等,我國均處于跟隨狀態,在學習科技強國的路上,艱難辛苦追趕著。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如今我國在部分科技領域,逐步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比如北斗、量子、5G等,但是在整體領域還處于落后狀態,難以與科技強國抗衡。科技實力不足,自然也會影響到社會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中興危機”即為例證。

而要想實現整體性的趕超,就要摒棄實用主義思想,尊重科技發展規律,采取全方位布局,夯實基礎科學理論基石,倡導原創科技研發,解放思想束縛,鼓勵積極創新精神,不追求短期效益,將眼光放得更長一些,容許試錯,逐步對各個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需要明確的是,核心技術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靠砸錢、喊口號就能搞出來的。我們應做好歷時彌久的思想準備,去除社會上彌漫的浮躁、投機、造假心態,將優質資源向科研機構、基礎教育等領域傾斜,營造一個適宜科研的社會氛圍,鼓勵科研人員腳踏實地,不為外界干擾、社會名利所動,秉持為全人類造福的科學奉獻精神。

唯有大胸懷,方可利天下。掌握核心技術不是為了稱王稱霸,而是發展社會經濟,讓人民過得更好。不僅是為了實現科技強國之夢,也是為了提高我國社會文明指數,振興實體經濟,塑造有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科技產品,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如此,未來擁有核心技術的中國,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強,獲得世界各國的尊重。(文: 江德斌)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