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山路彎彎,走進建寧縣溪口鎮渠村,滿山楊梅樹、香樟、杜櫻長勢喜人,樹下套種著許多小花木。“這是芍藥,這是牡丹,還有金銀花……”村民陳義福介紹說,“干了8年,現在這座山就是一個‘綠色銀行’啊!”
荒山種苗木
陳義福,渠村人,今年48歲。他種過田,開過鉤機,經營過采石場。2010年他發現商機,租了400畝荒山,投資100多萬元發展苗木種植。
可苗木栽培見效慢,起初沒有收入,每年還必須投入不少資金,銀行的貸款利息壓得陳義福快喘不過氣。面對困難,他一直在堅持。
引種楊梅
山林空地多,能否套種其它經濟作物?
2011年5月,楊梅成熟時,陳義福到廈門、漳州等地參觀了朋友的楊梅采摘園,園子不大,但采摘客卻很多。
回到建寧一了解,建寧還沒有成規模的楊梅種植園。2011年底,陳義福咬緊牙關,又籌措幾十萬元,賣了部分苗木,改種楊梅樹,并注冊成立了“百姓家庭農場”。
全家上陣
陳義福帶領家人以農場為家。除了妻子,當了5年兵的兒子陳挺退伍后,也跟他一起創業。陳義福與家人分工明確,他負責市場銷售,妻兒負責果園管理。一家人齊心協力,只有農忙時才請臨時工幫幫忙。
農場創立之初,陳義福購置了果園常備機器,噴藥機、除草機、旋耕機等一應俱全。
“割草、噴藥、整理土地,這些活都簡單,只要有耐心就能做好。”陳義福說,比較棘手的是剪枝這類技術活。
為了掌握剪枝方法,陳義福專門去漳州取經,還不斷向本地農技人員求教。
一份耕耘,終有收獲。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2013年,“百姓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范農場”,獲得9萬元資金補助。
打造“四季果園”
2015年,楊梅樹開始掛果。現在,這山上僅楊梅樹就有近600棵。明年進入盛產期,每棵樹產量大約150公斤。
“今年撫州、南豐、泰寧及建寧本地共2000多名游客來游玩、采摘,毛收入30多萬元。”陳義福說,今年采摘期都在下雨,收入打了不少折扣。
近幾年來,建寧縣的鄉村旅游發展如火如荼。為了搭上這班快車,陳義福從湖南引進了烏梅,從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引進優良油萘,豐富了果園的品種。
“我會不斷引進特色果蔬,打造一個四季家庭農場。”陳義福心里有一幅藍圖——春天楊梅碩果累累,夏日葡萄、油萘掛滿枝頭,秋冬采草莓的游客絡繹不絕……
他還準備開發垂釣園、觀賞園和農家樂。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